《谈礼貌》.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4477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礼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礼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礼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礼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礼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礼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礼貌》.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谈礼貌教学目标:1.学习“引用”的说理方法和“以事说理”的段落结构。2. 体会作者是如何写好三件事说明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的好处的。学习从不同侧面说明道理的方法。3.懂得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能使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让学生从小养成能礼待人,使用礼貌习惯。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四年级学过的说勤奋吗?(记得)说勤奋是一篇说理文。2.那你知道说理文的一般结构吗?【板贴:(先要)提出论点 (接着)举例论证 (最后)得出结论】3.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说理文。(生齐读课题20谈礼貌)。4.“谈”和“说”意思一样,表示对某一问题提出作者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

2、那么这篇说理文作者又提出了什么观点,发表了什么看法呢?(指板书),让我们一起来学课文。二、检查预习1.导入:同学们回家预习了课文,相信这些词语难不倒你们。2.(示词语) 彬彬有礼 师傅 小校场 离镫下马 和谐呔指读、交流。彬彬有礼:“彬”这个前鼻音你读得很准,我们一起读一遍。 师傅 :这位同学注意到了,“傅”这个字单独读f,和“师”组词读轻声fu,我们来读一遍。小校场:这个字你读得很准,是“小校场”的“jio”,这是一个多音字,通常都读“xio”。那你知道在这里为什么读“jio”?( 古时候军队练习比武的地方叫“校场”,因为场地比较小就称为“小校场”)。 齐读离镫下马:“镫”这个字是后鼻音,你

3、读得很准,一起读一遍。和谐 :“谐”这个字哪个部件最容易写错,(右下:白)。老师有个好办法:比一比谁更白。呔: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喂”,所以是口字旁。 3.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这句话你们会读吗?(示) 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1)自己读一读,注意停顿。(指读:你读的节奏真准,(示:节奏 齐读)(2)(示)这句话出自礼记,礼记中国古代一本专门讲礼仪的书籍,是古人的必读书之一。(3)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三、研读论点 第1自然段(一)论点1、说理文都是先提出论点,那这篇课文的论点是什么呢?默读第1自然段,思考:作者围绕礼貌提出了一个什么论点?(示)第1小

4、节,讨论后把论点变成红色。 齐读论点。2、“礼貌待人”是指一个人的什么有礼貌(态度、动作要有礼貌),这就是【板:行】。 “使用礼貌用语” 就是指(说话要有礼貌),这就是【板:言】。3、可见一个人有无礼貌,只要看他的言行就行了。 齐读论点。(二)古训1、说理文一般都是直接提出论点,而这篇说理文作者没有直接提出论点,(变色)而是先引用了“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这句古训和它的解释。(“古训”是指古代流传下来的,可以作为准则的话。) 齐读。2、这句古训的意思是(齐读)3、君子不失色于人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不能态度粗暴)(变色) “色”的解释随机: 在这里,“色”应该是指(态度 神色)4、不失口于

5、人的意思是(也不能出言不逊)(变色)出言不逊的“逊”的意思是(礼貌、谦逊、谦恭)5、小结:这里引用古训就说明礼貌问题自古以来都受到大家的重视,用古训更有说服力)6、女生读古训,男生读解释。一起读论点。四、研读论证(一)第2-4自然段 故事概括1、为了说明论点,作者列举了三个故事,请同学们默看2-4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如果能用小标题概括就更好了。(提醒:围绕“谁干了什么结果怎样”来概括。)2、交流:(1)第一个故事:牛皋和岳飞用不同的方式向老者问路,得到了不同的结果。是的,这是一个和“问路”有关的故事。【板:问路】(2)第二个故事呢:小学生踩了女青年的裙子主动道歉,避免了纠纷。对,

6、如果用两个字概括【板:踩裙】(3)第三个故事谁来说说?朱师傅不小心刮破了周总理的脸,周总理不但没有责怪,反而安慰他。 用两个字概括【板:理发】【刮脸】3、我们再来细读这三个故事,推敲一下作者选择这三个事例的理由。(二)研读第一个故事:(示:第2自然段)1、我们先来读第一个故事,牛皋和岳飞问路时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结合课文谈谈你的感受。根据学生回答随机教学岳飞和牛皋2、预设交流: (1)牛皋(随机变色) 行:“在马上”:那是高高在上、盛气凌人的; “吼”:意思是(大叫),很不尊重人,没礼貌。言: “呔,老头儿”:称呼很无理。 “爷”:目中无人,自高自大。牛皋的言行是多么的无礼呀,我们来读一下

7、这句话。小结:牛皋是如此的无礼,所以换来的结果是引读“老人不但冒失鬼”(2)那岳飞(牛皋)问路时又留给你怎样的印象呢?像分析牛皋(岳飞)一样从岳飞(牛皋)的言行来谈谈。(随机变色)行:“离镫下马”:恭恭敬敬的,别小看这个细节,能反映出对人的尊重“上前施礼”(看课文插图):这个动作表现了岳飞的(彬彬有礼)。言:“请问老丈”:这个称呼是对对方的尊敬我们把岳飞的这句话读一下,感受一下岳飞的彬彬有礼。也正因为岳飞的言行是如此得有礼,所以结果是(读:老人见指路)3、小结:牛皋的无礼和岳飞的彬彬有礼通过他们的语言、行为清晰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作者用这一正一反的例子告诉我们:有礼貌会让人觉得温暖,无礼则会被人

8、嫌弃。这正如俗话所说:(示)齐读 礼到人心暖,无礼讨人嫌 4、同学们,作者列举问路这个故事时,先通过人物言行的描写讲清了故事的内容,再总结出有礼貌的好处,也就是得到了一个结论。在这个故事中作者引用的是一句俗语作为结论。5、再次齐读小论点。(三)研读第二、三个故事:(示)2个故事 随机交流1、过渡:“踩裙”和“理发”两个故事作者又是怎样写“言行”有礼貌的?又得出什么结论呢?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故事,研读一下,一会儿交流。2.交流预设:第二个故事:“踩裙”1、交流:(随机变色)(1)小学生:行:“连忙抬起脚”,言:“对不起”:主动道歉,承认错误(2)女青年:神态:“微笑”,言:“没关系”。理解对方,

9、原谅对方2、我们来读一读他们的对话,男生读小学生,女生读女青年。3、小结:正因为小朋友和女青年的言行都很有礼貌,最终避免了可能的纠纷。4、从这件事,作者又得到这样的结论:(变色)齐读小论点:礼貌待人可以在人与人之间架起一座理解的桥梁,减少相互间的矛盾。(示)第三个故事:(示)“理发”。谁来说说最后一个故事?1、交流:(1)3个“您”:朱师傅是普通老百姓,“ 周恩来”是中国第一任总理,身份很高,却3次称朱师傅这位普通百姓为“您”,可见周总理对人尊重,十分有礼。(2)“不能怪您” “怪我”,“幸亏”“ 躲得快哩!”:周总理知道此时的朱师傅一定很内疚,所以把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他幽默的语言也安慰了朱师

10、傅。2、作者抓住总理的语言,让我们感受到他良好的修养,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来读好这句话。3、从总理的语言中,作者得到这样的结论(变色):可见文雅、和气、宽容的语言,不但沟通了人们的心灵,而且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情操和道德修养。(齐读)五、学习写法(一)相同1、你们发现这三个故事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吗?2、三个故事都是由故事得出讲礼貌的好处,好处其实就是结论,这是说理文常用的例证法。(示:结论)【板:故事 结论】(二)不同1、那这三个故事有什么不同呢?2、交流1人物背景:如果学生说不出,就可以提醒:关注一下人物背景呢?(变色)(1)牛皋和岳飞来自是古人,另外四个人则是今人。作者在列举故事时兼顾了“

11、古人和今人”。(2)那四个今人身份有什么不同?“小朋友、女青年、朱师傅”都和我们一样是普通人,而周总理是我国伟大的总理,既有伟人又有凡人。 (3)小结:三个故事的选择,就像我们上学期学的滴水穿石的启示一文中所选的例子一样,从古到今,从凡人到伟人,富有代表性,涵盖面更大,因此说服力就很强。3、交流2不同内容:如果学生说不出就提醒:刚刚是从人物的角度来分析的,那从内容方面讲又有什么不同呢?也就是说:这 3个故事分别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告诉我们讲礼貌的好处的。问路是当自己有求于别人时; 踩裙是无意中做了对不起别人的事时;理发是别人无意中伤害自己时,还把责任归咎于自己。)【板:有求于人 有过于人 有过于己

12、】4、小结:这三种情况中,最容易做到的是“有求于人”,最不容易做到的是“有过于己”,作者选材时不仅注意到故事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而且还注意到了故事安排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这就是说理文的严谨之处。六、总结1、同学们,作者选择这3个故事充分证明了从古到今,礼貌都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桥梁,无论是谁,都要)(示、读:礼貌待人、使用礼貌语言)2、从而得出了结论:(示、读:人在社会上生活,总要和别人交往。学会礼貌待人,恰当地使用礼貌语言,就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会生活更加美好。)3、【指板书】总结: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感受到了礼貌的重要性。通过这篇说理文的学习,不仅巩固了说理文的

13、构段方式(提出论点、举例论证、得出结论)还学到了新的举证方法:由一个故事得出一个结论,每个结论其实就是分论点,也知道了如何选取有效的事例。七、作业:1、抄写词语、3个结论2、积累关于礼貌的俗语、名言23条。3、学着课文2、3、4小节的构段方式,把你听说的或者亲身经历的,能说明礼貌待人好处的事例写一写。(结论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是搜集到的名言) 20 谈礼貌 言 行提出论点问路 有求于人 举例论证 踩裙 有过于人(故事 结论) 理发 有过于己 得出结论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