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3457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上课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5、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正确读写“脊梁、家家户户、莞尔一笑、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应接不暇、耐人寻味”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了解作者所介绍的德国风景与风俗特点,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从中受到启示与教育。【教学重、难点】:1、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读通,读懂课文,读出感情。2、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教学准备】:1、课前,教师反复读课文,达到读通、读熟、读出感情。同时多种途径(书籍网络等)了解关于德国风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羡林先生的资料,对德国和作者有所了解。2、利用课件媒体的辅

2、助功能,使学生更直观地感知课文内容,为品味课文内涵而服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以“图”引路,巧做铺垫,激发情感。 师:(课件出示哥廷根街景)同学们,有这样一个民族他们爱花之真切令人感到吃惊,而更奇特的是,他们更乐于把自己种的花让给别人看,让别人陶醉于花的艳丽与芳香中。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我国著名的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走进德国,走进这个民族,去感受他们那独特的“爱花”情怀吧。请同们打开课本150页。1、板书课题: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齐读课题)。2、指导读课题:自己的花是让谁看的?谁的花是让别人看的? 再读课题。师:不同的重音强调,读起来的感觉就是不一样。这就是朗读的魅力。3、品读

3、课题。思:透过课题中的“让”字,你体会到了什么?(我体会到养花的人舍己为人;人无私奉献的精神;一心只为他人着想)4、简介作者。二、初读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出示要求:(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2)读到生字新词或优美的语句,及时用笔把它圈划下来,然后多念几遍。2、小组再读课文,并交流预习,内容。3、回报交流,检查预习。(1)、指导读词串(扫清生字障碍,明确“梁”读轻声,“莞”字当地名时读“gun”。): j wn吃 惊 花 朵 真 切 脊 梁 家 家 户 户 莞 尔 一 笑 jn ch yn xi 花 团 锦 簇 姹 紫 嫣 红 应 接 不 暇 耐 人 寻 味 (

4、2)指名分自然段读,并说说各自然段写了什么?各自然段段意:1、先点明了德国是一个爱花的国度。2、然后回忆了自己早年在德国留学时亲身感受到德国人非常爱花。3、接着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德国家家户户窗口都开满鲜花的情景,并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种境界“颇耐人寻味”。4、最后讲述作者再次来到德国,又看到这番情景,表达了自己旧事重游的感受,即对德国奇丽风景和与众不同风俗习惯的赞美之情。(3)听录音,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三、速读引发赞叹,直扣中心3、师:同学们,季羡林先生年轻时留学德国,惊叹于那满街窗台上盛开的鲜花,十年的德国生活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四五十年后,他又回到了德国,

5、故地重游,走在依然盛开着美丽鲜花的街道上,他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请快速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感慨的句子。4、生说;师板书“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全班齐读句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感悟课文中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体会德国的奇丽风景、奇特的风俗特点以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2、 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3、 教学重难点 (1) 体会“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从中受教育。 (2) 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德国的奇特之处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一、 复习作者导入1、同学们,季羡林先生年轻时留学德国,惊叹于那满街窗台上盛开的鲜花,十年的德国生活给作者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

6、忆。三十五年后,他又回到了德国,故地重游,走在依然盛开着美丽鲜花的街道上,他又发出了怎样的感慨呢?请快速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感慨的句子。二、引发赞叹,直扣中心1、生说;出示句子:“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特的民族!”;(全班齐读句子。)2、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想问的吗?(为什么说景色是“奇丽”的?民族是“奇特”的呢?它是一个怎样奇丽的世界?奇特之处在哪?)3、师:德国是怎样一个奇特的民族?(板书:奇特民族)它又有着怎样的奇丽景色呢?(板书:奇丽景色)三、紧扣“双奇”,深度探究,体会画面。(一)学习第2自然段。1、现在就让我们来细细地品读课文,边读边找出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句段。分别用

7、铅笔注上不同的标记。(学生默读)师巡视。2、好,谁来说说可以从哪些地方体现出德国是个奇特的民族?出示:家家户户都在养花。他们的花不像在中国那样,养在屋子里,他们是把花栽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花朵都朝外开,在屋子里的人只能看到花的脊梁。(齐读、指名读句子)。师:“脊梁”是什么?(指人身后的脊椎。)师:“花的脊梁”是指什么? 实物出示花朵讲解:(“脊梁”在文中指花的枝干和叶子,包括花的背面。)师:为什么他不直接运用“看到的都是花的梗茎”而是说“看到的都是花的脊梁”,这里运用是什么样修辞方法?(拟人)师:谁也能用上拟人的手法造一句?(春天到了,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微风用手轻轻地扶摸着你的脸,花儿摇摆着

8、她的脑袋向我们露出灿烂的笑脸。)师:同学们可真棒,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句子。那我们再把文中的拟人句读一读吧。(齐读)师:坐在这屋里,只能看到的是花的脊梁,那是因为他们不爱花吗?(:不是,他们爱花之深切。)师:那花呢?花在哪啊?(外面)师:中国的花是养在屋子里,德国的花是种在临街窗户的外面。在这里,作者又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方法?(作比较)师:通过这样的比较是为了突出什么?(突出德国养花的奇特)师:当你亲眼见到这样奇特的民族时,你会感到怎样?(惊讶、疑惑、不理解)师:好,那就让我们带着这种惊讶、不理解的感情来读一读这一段话吧!师:多么奇特的民族呀!当作者看到这样的情景时,他也曾经问过他的女房东“你这样

9、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女房东又是怎样回答的呢?(正是这样!)3、出示:我曾问过我的女房东:你这样养花是给别人看的吧!她莞尔一笑,说:“正是这样!”师:课件出示这句话)“正是这样”从这简简单单的四个字中,你又读懂了什么?(她觉得就是这样的。这样做很正常。她很自豪。)师:正是这样!家家户户都在养花,家家户户的花都朝着路人绽开笑脸,这就是德国。德国人独特的养花方式又让我们看到了德国街上的奇丽景色!(二)重点研读第3自然段。师:谁能找出描写奇丽景色的句段?(指名说)1、出示:走过任何一条街,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许多窗子连接在一起,汇成了一个花的海洋,让我们看的人如入山阴

10、道上,应接不暇。(1)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花团锦簇、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有许许多多的花,五颜六色、绚丽多彩。一簇连着一簇,很美。)师:(出示画面)看吧!许许多多的鲜花你一团我一团地簇拥在一起,这就是花团锦簇;无数的鲜花五颜六色、绚丽娇艳,这就是姹紫嫣红。词语它们也有自己的感情,谁来为我们读出它们的感情,读出花的美、花的多?(指名读)(齐读)师:像这样体现花的姿态和颜色的词,你在课外还积累了哪些?(五彩缤纷、绚丽多彩、千姿百态、百花齐放、五颜六色、五彩斑斓、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百花争妍、春暖花开)师:同学们积累得可真多,就如老师的电脑一样。再认真看这段话,还能从哪些词语中体

11、会到花的美、花的多景色奇丽?(“花的海洋”和“应接不暇”这两个词看出那里全是花的世界)师:这样美的景色,只是一家两家而已吗?(不,家家户户)师:这样奇丽的景象,也只是一两条巷而已吗?(是“任何”一条街,“都”是这样)师:“花的海洋”是在德国的每个大街小巷都是如此,走进了德国就如同走进了花的海洋!(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想象。师:这么美丽的景象,愿意亲眼去目堵这奇丽的街景吗?师:那就请你和着这舒缓的音乐(放配音)轻轻地闭上你的眼睛,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师范读)师:同学们,睁开你的眼睛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家家户户的窗子上都盛开

12、着五颜六色的鲜花、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我仿佛听到了,花儿们窃窃私语,好像在说“我们要感谢我们的主人啊!”我仿佛闻到了,花儿们散发出的阵阵香味。)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一看吧。(显示街图、生欣赏师边说)看吧,五颜六色的鲜花姹紫嫣红,无数的鲜花从阳台顺藤而下,与路人招手,与行人对话,他们尽情展示着自己婀娜的身姿,灿烂的笑容。(放配音)此时,你正走在德国的大街上,心情怎样?(舒畅、愉快、快乐)(3)、情景引读:师:多美的大街啊!放学后,孩子们快乐地走穿过街头,他们看到的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下班回来,舒畅地走过街上,他们看到的也是(生齐读)家家户

13、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年轻的留学生季羡林初到德国,愉快地走在街上,他看到的还是(生齐读)家家户户的窗子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师:那我们就怀着这种心情,再读这段话吧!(感情朗读)(4)背一背,积累优美词句师:这么美的景色想永远印在脑海中吗?那我们就来比一比,看谁最先能把它背下来。(指名背诵)师:现在同学们也来根据提示,一起来把它背一背。(齐背)3、理解: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师:如此美妙的景象,在屋子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的时候,自己又看别人的花。难怪季羡林先生会发出这样的感叹(1)出示句子:每一家都是这样。在屋子里的时候,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走在街上时候,自己又

14、看别人的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我觉得这一种境界是颇耐人寻味。(齐读)(2)师:“耐人寻味”是什么意思? (值得细细体会)师:,那“颇耐人寻味”又是什么意思?(很值得人细细品体)(3)师:你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句话的理解吗?(德国人养花是给别人看的,这是“我为人人”,可一到街上,德国人又都能看到别人为我种的花,这是“人人为我”。)(师复述并板书)(4)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也体现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境界呢?(我把书捐给了图书角,大家都可以看到我的书,我也可以看到大家捐的图书,这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

15、人”;我们在校园里打扫清洁的时候,也是这样的,我值日时为同学们打扫了卫生,而同学们也曾为我打扫过卫生;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帮助过我,当我的同学或朋友有了困难时,我也要帮助他们)(5)、引读:德国是个爱花所族,但他们更乐于把自己养的花让给别人看。“每一家都是这样,颇耐人寻味”。(6)师:我为人人,这是在奉献美;人人为我,这是在收获美。原来在奇丽的景色背后,竟隐藏着如此崇高的思想境界呀!老师把这八个字调换一下位置,你们知道为什么?句式变换对比:(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只有(我为人人),才能(人人为我)。(只有每个人做到“我为人人”,才有可能营造“人人为我”的美好世界。)师:让我想起了: 延伸阅读拓展 你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