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心理与护理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113389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心理与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心理与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心理与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心理与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心理与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心理与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有慢性疾病老年人心理与护理(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慢病老年人心理及应对,一、老年人容易患的慢性疾病,高血压病 高血压病(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高血压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又是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脑卒中、心衰、心肌梗塞、和尿毒症是高血压的三大并发症,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 CHD),是一种在中老年人群体最常见的心脏病 ,也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

2、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糖尿病,是由遗传因素、免疫功能紊乱、微生物感染及其毒素、自由基毒素、精神因素等等各种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导致胰岛功能减退、胰岛素抵抗等而引发的糖、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糖尿病(血糖)一旦控制不好会引发并发症,导致肾、眼、足等部位的衰竭病变,严重者会造成尿毒症。糖尿病人应常煮紫芝水喝,来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 6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为4.3% 。,恶性肿瘤,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一般所说的癌即指恶性肿瘤而言 恶性肿瘤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3、又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案例1,二、慢病老年人的心理表现,老年慢性病患者逐年增多,由于疾病长期缠身难愈,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诸多的问题。 老年慢性病患者除罹患疾病的主要症状外,还表现为焦虑、内疚、自责的心理,甚至消极悲观,自暴自弃,绝望厌世,有时表现为抑郁少言,有时表现为急躁、怒气冲冲,碰到一些琐碎小事就大发雷霆。 对于这些精神和神志的表现,必须加强心理护理,通过热情关心,耐心引导,帮助他们消除顾虑及其他有害的心理因素,增强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充分调动患者的积极因素,主动配合治疗。,1、怨天尤人,有的慢性疾病患者将患病的原因,或因长期治疗的需要,完全推诿于客观情况,经常怨天尤人。 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

4、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和护理要求。有时患者会责怪医生没有精心治疗;责怪家人没有尽心照料,好挑剔,任性,容易冲动,因此造成家庭关系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家人应知道,这些病人的心理反应可能是患者自己对疾病治疗信心不足造成的。,2、自怨自责,这些老年患者感到由于自己患了慢性病,给家庭和他人带来负担,从而失去生活信念,容易产生抑郁、自责自卑、退缩等不良情绪,甚至有自杀行为。,三、慢病老年人的心理特征,1、孤独的心理,退休后,接触社会减少,得到的信息减少; 社会、家庭角色改变,沟通减少; 疾病困扰,经济负担加重,无价值感,表现为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等。,2、恐惧死的心理,患有慢性疾病的老

5、年人,可能还会不断发现新的疾病, 给家庭、子女带来负担,子女繁忙照顾不周,久病床前无孝子,加上疾病产生的痛苦因而产生情绪不稳定,长期的病痛折磨使其反复考虑自己的身体是否经得起病痛的折磨。,3、多疑善感、烦躁易怒的心理,老年人自认为年龄大资历老,住院后对护理要求也比较高, 总希望护理人员能像对待自己长辈一样尊重他, 稍不顺心时, 变得多疑善感, 容易激动, 可为小事发大脾气, 对周围事物总看不惯、不满意, 固执己见, 不听从治疗和护理安排。,4、情绪不稳定,自私的心理,老年人总是喜欢以自我为中心,生病后在子女面前喜欢撒娇,夸大病情,希望子女对自己全方位的照顾,不愿生活自理。,四、慢病老人的心理担

6、忧问题,1、病情反复 (1)、真实的病情复发;随着疾病的反复急性发作,住院次数的增加,生活能力的下降,老年患者抑郁症状时有发生,表现为闷闷不乐、忧郁压抑的消极心理。 (2)、心理问题,总认为自己病情复发,希望依赖医院来照顾 ,呼吁医疗型养老院 。,2、经济负担的困扰,慢病老年患者需要经济投入,有的患者需要很大的经济开销,加之病情反复发作,需多次住院及常年服药,他们中间多数退休后工资不高,有的没有经济来源,靠儿女贴补,所以住院所需费用成了老年患者的一块心病。,3、对健康状况担忧,主要反映老年患者对自己健康状况的担忧,如疾病引起生活不能自理及患有中风偏瘫认知能力下降的患者;调查还显示,文化水平高的

7、老年人对健康担忧反而更大,他们对疾病有所认识,因此提出更多的问题有时表现出担心忧虑,对死亡的恐惧。有的老年人对疾病恢复没有信心,总叹息在失去健康的痛苦中。,4、陪护问题,陪护问题 多数老年人提出,由于长期患病,生活不便常需要家属或子女的陪护,时间长影响陪护人的正常休息时间、工作时间及健康状况。因此觉得心理很过意不去,有的儿女对老人不孝,更增加了老人的悲伤心理,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了消极的作用。如是雇佣关系,有些老人不能坦然面对,而不愿接受。,五、对慢病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消除焦虑、恐惧情绪 首先应热情地迎接病人, 主动打招呼, 耐心、细致地做好入院宣教,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耐心听取意见,

8、积极想办法解决老年人提出的问题, 使他们感到生活的价值所在。 其次使用恰当的语言, 有针对性地安慰、疏导、解释、暗示、鼓励、劝告等使他们从恐惧、忧虑中得到解脱, 取得老人的信赖。护士应有愉快的情绪, 和蔼的态度,引导和帮助他们消除烦恼、理顺情绪, 增加心理上的安全感,2、情绪不稳定老年人的心理护理,针对情绪不稳定的老年人,为小事而大发脾气的,我们应顺其心耐心照顾,切莫粗暴触怒,造成不良后果。 老年人有不同程度的健忘,耳聋,护理人员要勤快、耐心、细致周到,不要怕麻烦,老年人的生活方式十分刻板,除治疗饮食的需要外,尽量照顾他的习惯。在操作时应耐心解释和沟通以便达到较好的效果。,3、对于在住院费用有

9、顾虑的患者 的心理护理,采取恰当的谈话方式,尽可能的帮助患者解除思想顾虑,条件相对好的要鼓励积极治疗,在生命面前一切都不重要,力争使患者达到最佳的治疗配合。经济条件差的尽量回避谈论钱的问题,并要获得陪护者的合作,协助医生制定出有效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案,以免因经济负担过重而使患者情绪波动,影响患者康复及生活质量。,4、自觉孤独多愁善感老年人的心理护理,(1)、 应鼓励老年患者要树立自信、自强、自立的观念,结合患者存在失落、自卑以及自我封闭的不良心理,耐心讲解负性情绪与疾病的关系,不良的心理不仅可激发心身疾病的发生,引起疾病恶性循环,而且还会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2)、鼓励老年患者做到身体自

10、立,精神自立,这种精神状态可以抗病抗衰老,延长寿命。,(3)、此外,应将意识清楚,病情允许的老年患者和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的患者集中在一起。挑选性格开朗、乐观自信的患者介绍自己患病的经历和感受,以积极的态度去影响鼓励其他患者,使他们从自怜、自悯的心结中解脱出来,对生命和未来重新建立自信心。 (4)、同时,让患者家属或陪人参加,通过开展心理卫生教育,让家属陪护人员明白,不良的心理和情绪会直接影响康复,5、对疾病康复过分忧虑的老年患者,要鼓励积极治疗和预防各种慢性病,并提出相应指导,如介绍健康知识,并可帮助制定具体的保健及康复措施,身体准许的情况下,鼓励尽早恢复自理能力,使他们在心理上对健康恢复充满

11、信心。,6、 鼓励患者自寻乐趣,充实住院期间的生活内容,由于单调的住院生活,患者心里憋闷、不愉快,护理人员应给患者提供适当的场所,供给如书、漫画、扑克、象棋、麻将等娱乐工具,让患者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护士应将一些有意义的,并利于患者自身健康的节目有计划地集中安排患者观看。让患者经常集中到一起,讲一些笑话,切磋书法、绘画等,使自己心有所寄,心有所安,把住院期间的痛苦及烦恼抛向云外。,小结,通过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多方面心理护理,可以减轻和消除患者致病的心理因素,防止疾病的恶性循环,缩短了患者的住院天数,减轻了个人、家庭及社会的经济负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充分地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患者

12、为中心的系统化整体护理模式的出现,要求护士必须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高的医学理论水平,才能保证心理护理不断发展,提高护理的实效性。,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患病率逐年上升,6080岁为糖尿病患病年龄高峰 。目前已公认,心理社会因素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一定的影响,心理护理可以提高部分病人的常规治疗效果,对病人不同的心理问题实施不同的护理和干预,对糖尿病的代谢控制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死于并发症,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涉及人体多个部位和器官,主要有:

13、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合并眼底病变 。,2、背景,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不断增大和中国人口老龄化,老年糖尿病人群日益增多,关于糖尿病患者心理障碍的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忧郁、精神紧张、悲观忧愁等情绪波动,可以干扰神经内分泌的功能,导致某些应激激素的分泌增多,如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等,可以使血糖升高 ;再者,处于焦虑状态时,人体血清含量会明显减少,也可使血糖升高,这些心理因素均可促发和加重糖尿病,糖尿病又可以引起不同程度的焦虑、忧郁、紧张等心理障碍,故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对患者的康复极为不利。因此,心理治疗

14、及护理愈来愈受到广泛重视,成为饮食、运动疗法并重的三大基础治疗,3、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高抑郁、回避痛苦、注意力分散、对应激的唤醒水平低,不善于延迟的需求,要马上得到满足,以及记忆力下降、注意力难集中、智力下降、疑虑、忧郁、自卑等表现,主要是情感、性格的异常和自我保健能力下降等。主要分为一下5个类型:,(1)忧思过度。有些患者对疾病不是积极地就医治疗,而是思虑重重,整日担心治不好怎么办?出现并发症后怎么办?陷入苦恼烦闷和忧郁之中,对疾病的治疗很不利。 (2)心烦不安。有些患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甚少,对疾病缺乏正确认识,希望一吃药就能药到病除,一旦病情没有马上控制或出现并发症,就烦躁不安

15、、夜不能寐,不利于疾病的治疗。 (3)紧张恐惧。有的病人把糖尿病理解为不治之症,整天害怕,担心并发心脏病和肾衰怎么办?要是截肢?眼睛失明怎么办?,(4)急躁易怒。有人得了糖尿病后,不能接受现实、积极主动地改变生活方式或习惯,以适应病情需要,而是对周围事物和环境厌烦、急躁,遇人遇事易动肝火,总认为别人对自己照顾不周。 (5)悲伤易泣。有些糖尿病病人,尤其是患有多种合并症,家庭经济状况不良,医疗保障不遂心意,家人的关心照料不周,心境不好的病人,容易对前途丧失信心,对治疗感到无望,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对医护人员的治疗不能积极配合,一般不易控制病情,对这种病人一定要耐心劝导,只有排除心理障碍,才能取得

16、较好的疗效。,4、心理护理的对策,(1)、增加护患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 例:有1例60多岁的退休干部,糖尿病6年,住院20天,平时性格稍内向,生活规律,血糖控制较好,突然有一天出现心胸烦闷,心悸易惊、失眠多梦、不言语,喜叹气,食欲减退,甚至不食不睡,不按要求服降糖药,护士为病人测早餐前血糖14.60mmol/L,尿糖(+),经耐心询问患者后得知,原来几天前患者的一位老友因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突然去世,对患者打击太大,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失去信心,产生悲观、消极的心理,认为糖尿病太可怕,无法抗拒死亡的时刻威胁,了解这一情况,护士每天抽出时间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支持,使病人重新树立自信,血糖得到较快控制。通过这一事例,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体贴病人,随时发现患者细微的心理、行为异常,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2)、持续的糖尿病知识宣教,向患者解释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系与生活方式不良有关的疾病,其主要危害是长期高血糖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并且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生活能力的丧失。目前尚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