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3218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结题报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网络环境下“班班通”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研究报告(结题报告)前言:本课题中“网络环境”指学校计算机教室网、校园网、因特网和其它丰富的教育资源库;班班通的涵义可下理解为学校每个班级里具备与外界进行不同层次的信息沟通、信息化资源获取与利用、终端信息显示的软硬件环境,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日常教学的有效整合,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最终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一)现状述评本课题在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我国基础教育教学资源刚起步,能实现网上开放和共享的数字化资源更少,相当部分资源不能适应课程改革需要,不能支持学习方式的全面变革。由于缺乏信息资源标准,各地教

2、育资源建设自成体系,无法实现有效交流和共享,大量低水平重复开发工作带来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而且多是依据旧课本,按照旧的统一的物理教材开发的教学资源,已不能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随着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地意识到教学资源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纷纷加大力度进行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物理学科凭借其学科特点能更好地将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二)选题意义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当代的社会生活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学技术迅速的参与并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影响着课堂的各个方面,给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就目前情况,还存在着以下的几个问题:1、网络上物理教育资源还

3、是较少,大多是试题,教案等文本及零散的多媒体素材。2、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与网络资源建设滞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与新课程配套的资源更少。3、网络教育资源没有统一的标准和模式,重复性、低水平开发资源现象严重,不但带来人力物力的浪费,影响了资源的有效交流和共享。4、网络教学资源缺少具体的实践环节,制约了资源的实用性。(三)研究价值本课题的选题适应时代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要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 “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开发资源,开发的资源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和完善,实行动态管理,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价值有:通过开发、利用网络教学资源

4、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用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建立较长时间可用的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资源;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一、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与内容(一)研究目标1、现代共享育技术的发展,新一轮教育教学改革的实施对我们基初中物理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去探索、研究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新课程教学,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育教学资源,以适应新形势下素质教育的实施,适应教育的“三个面向”的要求。2. 通过有效性比较研究、分析、评价国内、外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教学资源建设及应用方面的水平、方式、效果差异,寻找适合于我校初中物理新课程改革的学科教教育教学资源整

5、合方案。3. 开展比较国内外在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新课程整合成功模式的实验研究,对初中物理的各种多媒体教学资源建进行更合理有效的整合,建设一个比较完善的学科教育资源库。4、建构在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的研究,通过实验研究,结合学校实际形成新型学习模式,把基于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学的手段,改变教师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的方式,努力把计算机多媒体信息贯穿在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始终,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实现教学的最优化。5. 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新课程教育资源建设应用的评价体系比较研究,通过实验,确定评价的标准、原则和可操作方法,为新课改

6、的实施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6、提升办学品位。通过课题研究,使学校现代化教育设施更趋完善,形成特色;培养一批优秀教师,成为宣化县一流名校。(二)研究内容1当前初中物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现状和前景的调查研究。2、网络环境下物理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比较。3、基于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新课程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4、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基本结构和教学基本组织形式的研究6、关于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及分析。7、关于教学资源整合应用平台的研究。(三)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一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开发资源;二是学科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与教学同步,以年级组学科教师共同备课的方式进行开发资源,所开

7、发的资源都是开放的,可进行再加工,进行循环建设;三是资源不但体现教师怎样教,更突出学生如何学,体现新课程的理念,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二、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一)研究思路我们构想的网络环境下的初中物理有效课堂教学模式可表述为“创设情景提出问题网上查阅、协作论证课堂小结”几个环节,各小组依据各自创设情景进行实验论证,总结提炼,形成实验结果;课题研究分两期,前期以实证性研究为主,后期以应用性研究为主,逐步形成系列成果。(二)研究方法对教学资源的应用评价采用对比实验法;对学生应用网络资源学习采用行动研究法;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应用采用个案研究法。3、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学校建立项目管

8、理、评价和激励机制,落实分工,明确任务。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重视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再加工。学校从人力、物力、时间、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为课题研究创造优良的实验条件。适时提供外出参观、培训的机会,进行理论、业务学习和课题研究。主动与上级教学科研机构和电教主管部门联系,争取专家指导。(三)实施步骤本课题研究计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准备阶段2010年9月到2011年3月,学习、收集课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写作课题研究综述,确定课题研究的方向。邀请相关专家,对课题的意义和实践价值进行论证。第二阶段 课题设计阶段2011年3月到2011年7月,课题论证申请,制定课题研究计划,确立研究策略、方法和

9、研究步骤,计划好研究的分课题和研究方向,组建研究团队。第三阶段 组织实施阶段2011年8月到2012年9月,探索网络环境下的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方式,收集研究案例,分学科进行阶段成果的总结。在本学科教学中对选择、发现的有效教学方式进行实践检验,调查、测量其有效性和对主体发展的价值。完善相关的教学模式,对该研究进行理论探讨,撰写“网络环境下的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专著。第四阶段 结题阶段2012年10月到2013年4月,对相关的研究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总结本学科研究成果,形成“基于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有效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的研究报告。邀请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教科研部门对成果进行鉴定。(四)实施过程本

10、课题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全体课题级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两年多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已形成了阶段性的成果,下面介绍一下本课题的研究实施过程。第一阶段:开题后,针对本课题组成员电脑多媒体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先利用两个月的时间要求各成员进行电脑培训,必须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熟练掌握使用PowerPoint制作课件,经过半个学期,课题组成员的电脑水平得到相当提高。本课题组认真讨论课题研究方向、研究核心、成果呈现形式。第二阶段:为了研究不同层次学校学生、不同年龄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和实际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物理体验性学习的操作方法,研究得出初中物理教学学生体验性学习特点、教学设计要点

11、、不同年龄学生对物理知识、实验的理解能力特点,中学生物理课堂教学有哪些异同点,初中物理教学体验性学习设计,初中物理实验学生体验的操作性论证。第三阶段:课题研究组织实施阶段。制定课题结题计划,归纳、总结前阶段课题研究成果,按年级由专人收集、整理研究材料、汇总,形成后阶段总结性论文。花半个学期的时间,筹备、讨论,在课题组内经过广泛讨论、研究,得出物理体验性课堂教学的普遍操作手段,通过利用“班班通”讲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等方式展示“体验性课”,整理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体验内容并总结设计方案和操作流程。第四阶段:整理材料,写结题报告,应用课题研究成果指导教学。三、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结果四、课题研究的结论

12、(一)经常性理论学习和不断用研究性眼光开展教学能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能不断让老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解放思想,能更好的适应新课程改革,能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教师在不断探索和研究中使得教学越来越生动,不但教书而且育人。老师能做到“不但低头干活,而且会抬头看路”,让老师在研究中做有思想会创新的教育者。这个结论符合课题研究的初衷,符合新课程改革。(二)中学物理教学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身的优缺点。讲授法能不断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流畅性和思考问题的严谨性,探究性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性学习能使学生在学习和体验过程中理解物理过程,掌握实验操作流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感

13、受生活的美好,感受物理研究的乐趣,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不懈的科学追求,掌握正确的方向和实验手段是科学研究重要保证。“洋思模式”和“反刍式”教学能让学生有效提高考试成绩,能让学生扎实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三)课件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通过课件制作与引用的有效整合,使教学思想与成品课件同步发展,促进了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思想进步、教学手段改进,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完成了教学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可以有效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体现教学思想,又减轻教师的工作强度和工作负担从而推进信息化应用深入发展,到达高级阶段。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

14、优劣之争:用了“新的”是否“旧的”就“一无是处”?用了信息技术就是新课程了吗?我们认为,信息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它不能代替物理实验和学生的实践、探索,在物理教学中“因课而易”,从实际需要出发,该用就用,该不用就不用。信息化教学与现行教学评估体系的矛盾:借助互联网,学生可以轻松地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丰富的情景和资源中自由地遨游冲浪,学生在“创造性探索发现式”的学习中,其运用知识的能力、创新能力及所掌握许多边缘的或强势的知识,都不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估范围之内。但为适应传统的考试方式,又要用纸和笔,进行大量适应性训练。这是“带着脚镣跳舞”。(四)以学生体验为主,网络信息技术为辅”中学

15、物理教学模式构建: 物理课堂学生体验教学模式的整体框架、流程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如下图:教师诱导引导导演启发开发班班通网络教育网站教育博客网络课件QQ群课堂学生参与探索发现运用质疑课外从教学模式的结构图看,教师教学的主战场是课堂,学生的学习场所包括课堂和课外。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重在“启中教”,起“诱导-引导-导演-启发-开发”的“主导”作用,学生乐在“探中学”,学生是“参与-探索-发现-运用-质疑”的“主体”,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在探索中求知;启发学生发现规律,让学生在发现中提高;开发学生创新潜能,让学生的创新才华得以展示,最终实现探究式教学的设计目标。本课题研究认为,学生体验包括:自学、预学、探究、参与、探索、发现、运用、质疑。教学应该体现学生主体,先学后教,边学边教边总结。网络信息技术在物理课堂教学应用要恰当,教师、家长、社会要正确引导,学生搜集和获取信息的能力可在此教学模式中得到提高,学生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将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以“学生体验为主、网络信息技术为辅”教学模式几种常见操作流程分类:第一类体验:以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为主。第二类体验:物理概念学习体验。以理解概念的定义、内涵、应用为核心,如:速度、力、加速度、电场、磁场、功、功率等等物理诸多概念。物理规律探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