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绪论.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1458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种起源》绪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物种起源》绪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物种起源》绪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物种起源》绪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物种起源》绪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种起源》绪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种起源》绪论.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QMSD/JWC-13-10授课日期2014年 月 日授课班级12级综高、五年制高职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讲授使用教具电子教案授课章节名称物种起源绪论教学目的1了解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基本观点,体会科学论著的科学性特点。2学习达尔文尊重客观事实、深入细致、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3领会文本运用简明准确的词语、复杂严密的句式来严谨周密地表达思想的语言特色。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本文严谨周密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严谨周密的语言特点。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完成课后联系与练习册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一教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828年的一天,在伦敦郊外的一片树

2、林里,一位大学生围着一棵老树转悠。突然,他发现在将要脱落的树皮下,有虫子在里边蠕动,便急忙剥开树皮,发现两只奇特的甲虫,正急速地向前爬去。这位大学生马上左右开弓抓在手里,兴奋地观看起来。正在这时,树皮里又跳出一只甲虫,大学生措手不及,迅即把手里的甲虫藏到嘴里,伸手又把第三只甲虫抓到。看着这些奇怪的甲虫,大学生真有点爱不释手,只顾得意地欣赏手中的甲虫,竟把嘴里的那只给忘记了。嘴里的那只甲虫憋得受不了啦,便放出一股辛辣的毒汁,把这大学生的舌头蜇得又麻又痛。他这才想起口中的甲虫,张口把它吐到手里。然后,不顾口中的疼痛,得意洋洋地向市内的剑桥大学走去。你知道这个大学生是谁吗?他就是查理达尔文。后来,人

3、们为了纪念他首先发现的这种甲虫,就把它命名为“达尔文”。今天两节课,我们一起跟随达尔文,去探索物种起源绪论。达尔文是“进化论”的创始人。他于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绪论是达尔文为物种起源写的绪论。所谓“绪论”,亦称导言,是著作前的概述部分,用于说明作者撰写著作的目的、过程、资料来源,并扼要地说明书中所阐述的观点或结论,使读者能整体理解整部著作。二、检查预习,储备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栖息(q) 篇幅(f) 分歧(q) 槲寄生(h) 第三卷(jun)胚胎(pi) 狭隘(i) 繁殖(zh) 卷铺盖(jun)间不容发(jin)供职(ng)提供(ng)冒昧(mi) 间断(jin)2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

4、组词隘(ai)狭隘 诱(yu)诱惑 昧(mi)冒昧 幅(f)幅员辽阔溢(y)不盈不溢 莠(yu)良莠不齐 沫(m)泡沫 副(fu)名副其实3.解释下列词语审慎:谨慎;慎重。洞察:观察得很清楚。琐屑:细小而繁多、零碎(的事)。趋向:朝某个方面发展:由简陋“趋向”完善。狭隘: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不宏大。分歧:(思想、意见、记载等)不一致,有差别。 冒昧:(言行)不顾地位、能力、场合是否适宜(多用作谦辞)。札记: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和心得体会,或见闻记录。汇集多篇成书,也可称“札记”。独一无二: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4.填空物种起源绪论作者为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他是“达尔文论

5、”理论的奠基人,著有物种起源人类起源及性的选择等。三、朗读课文,梳理文本1朗读课文,了解内容。2划分段落,归纳大意。绪论作为一篇科学著作的绪论,由写书经过,提前出版原因,到实验方法,研究内容编排,再到研究不足及展望,既表达了作者严谨审慎的治学精神,又强调了了物种起源的基本观点。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14):说明物种起源写作和出版情况。第1 自然段,概述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指出进化论是审慎地提出来的。第2 自然段,解释物种起源之所以要早日发表的主客观两个原因。第3 自然段,说明物种起源并不是进化论的全部内容,有待将来的著作中完善。第4 自然段,向曾经帮助过自己的自然学者尤其是虎克博士

6、表示谢意。第二部分(59):介绍物种起源的主要内容,批判神创论,同时阐释进化论的基本观点。第5 自然段,首先提出生物进化的观点。其次,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第6 自然段,介绍自己对生物进化的原因的研究方法。第7 自然段,通过介绍物种起源前三章讲述的内容,阐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第8 自然段,概括说明第四章以后各章的主要内容。第9 自然段,指出物种起源的观点还不完善,神创论观点错误。强调进化论观点。 四、资料链接,补充知识1物种物种,简称“种”。物种是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单位,又是繁殖单元。物种是自然界能够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并与其他种存在有生殖隔离的群体。分类就是遵循分类学原理和方法,对生物的各种类群进

7、行命名和等级划分。通常包括七个主要级别:界、门、纲、目、科、属、种。2物种起源与进化论的诞生同样值得一提的是,不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达尔文博览群书,特别是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一书,为达尔文理论的形成起到了“触媒”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在物种起源出版之前,另一位英国博物学家阿尔弗莱德路瑟尔华莱士向达尔文寄来了在马来群岛的研究论文论生物变种无限偏离原种的倾向。在该论文中,华莱士提出的观点与达尔文的物种形成的研究结论不谋而合,如出一辙。在这种情况下,达尔文曾经想单独发表华莱士的文章。在朋友们的再三劝说下,才最终决定把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华莱士的文摘一起刊登出来。华莱

8、士的研究结果起到了助推剂的效果,推动了物种起源的快速发表。在这一历史事件中,人们窥见了达尔文作为声名显赫的一位博物学家所体现的高风亮节。他在处理这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对后辈的认可态度、对同行的尊重态度和对是否能够优先享有成果的淡定态度,从很大程度上表现了大师风范。五、课后思考,延伸学习1想一想: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2说一说:说说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具有哪些意义?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温故知新上一节课,我们重点梳理了课文,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合作研讨这篇课文。二、感知课文,合作研讨1找出第1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关键句:“我之所以说明这些,是

9、为了要表明我并没有轻率地下结论。”主要内容:整理成书的经过(环球远航搜集思索,写简短笔记扩大纲要,专心研究)2分别找出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并概括其主要内容。第2自然段:关键句:特别诱使我这样做的原因,是华莱斯先生现在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结论。主要内容是:提前发表的原因(主观方面:“我的工作已将近结束了”“我的健康很坏”;客观方面:华莱斯的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第3自然段:关键句:我现在刊印的这个“摘要”必然是不完善的。主要内容是:内容过简的原因。第4自然段:关键句:我仍想利用这个机会,对虎克博士表示深深的感谢。主要内容是:对支持者表达感激。3(1)作者在第5自然段中提到“物种不是被

10、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请在文中找出作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依据是:生物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地理分布;地质上连续。(2)在第5自然段中,作者以啄木鸟、槲寄生为例是想证明什么观点?观点是:要想了解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就不能单凭一方面的条件。4概括第6自然段的内容,理解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作者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具有哪些意义?主要内容是:介绍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目的:我们对于生物变异及相互适应的原因和方法,迫切地需要有个明确的了解。研究的意义:我经常获得动物因由家养而变异的知识,虽然还不够完备,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

11、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5这篇“绪论”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透过说明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到达尔文怎样的一种精神和人格魅力?在文章中找出能够体现这种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文字。第1段,从“远航”(1831年)到“现在”,其间“深刻的印象”,“耐心搜集”“整理研究”“专心思考”“又把这些札记加以充实”等等,一个正确的结论,从考察到研究,从感性到理性,从纲要到全书,历经二十几年,可以看出达尔文对待科学工作的严谨审慎的态度和长期刻苦钻研的精神。 第段,“华莱斯先生 一般结论,几乎和我完全相同”,可以看出达尔文实事求是的态度。第段,指出本书的缺陷,“这个摘要必然

12、是不完善的”;“无疑错误还是会混入的”说明今后的打算,“详尽地刊出”避免使别人“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反映出达尔文对理论著作严肃、审慎的态度及谦虚的精神。 第5段,“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有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从某一狭隘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但是”表明作者决不轻率地作出结论的科学态度。第6段,“这类的研究,虽然常为一般博物学家所忽略,但是我却相信它的价值的重大。”说明作者注重亲身实践的科学态度。第9段:“至今还有许多不能解释”“我们所知道的就更少了”“毫不怀疑地断言创造论的错误”“我相信”“我深信”“我又确信”反映出不回避缺陷与不足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些突出地说明了达尔文在科学研究工作

13、中毫不动摇的信念和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三、回眸课文,归纳总结1课文主旨这篇“导言”主要说明了物种起源的写作经过和作者对物种起源问题的一些基本看法,明确了“自然选择”在物种起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通过说明和记叙表现了作者谦虚、严谨、审慎、实事求是态度和注重亲身实践、长期刻苦钻研、勇于坚持真理的精神。2写作特点语言准确、严密、清晰。(1) 关联词语的恰当运用,使复句内部的各种层次关系表现得既准确又严密,体现了很强的逻辑性。(2) 作者选词讲究,善于用结构复杂的句式表达周密谨严的意思。(3) 修饰制性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四、课堂练习,巩固提升1阅读下面文段,思考并回答以

14、下问题。关于“物种起源”,如果一个自然学者,对于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它们的胚胎的关系、它们的地理分布、地质上的连续以及其他的此类事实加以思考,就可能得到如下的结论:物种不是被独立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然而这样的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还是不充分的,除非等到能够说明世界上无数的物种曾经是怎样变化以获得如此完善地、正当地引起了我们赞叹的构造和相互适应。自然学者们常常把变异的惟一可能原因归之于如气候、食物等等外界条件,从某一狭隘的意义上来说,这是正确的,我们以后会论述到。但是要把像啄木鸟的构造。它的脚、尾、嘴及舌,如此巧妙地适应于捉取树皮下的昆虫,仅仅归因于外界条件是不合理

15、的。又如槲寄生的情形,它从某几种树木吸取养料,它的种子必须由某几种鸟为它传播,它的花雌雄分开,绝对需要借某几种昆虫的帮助,把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花上。如果说这种寄生物的构造,以及它与其他数种不同生物的关系,是外界条件或植物的习性导致的结果,也同样是不合理的。(1)这段文字介绍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生物的种,和变种一样,是由以前别的种演变而来,而不是分别创造出来。(2)根据这段文字筛选下列信息。 研究物种起源所凭借的事实基础是什么? 生物相互间的亲缘关系,生物的胚胎的关系,生物的地理分布以及在地质期内出现的程序等。研究物种起源的方法是什么? 对事实加以思考,进而推断。 作者批判了什么错误学说?创造论(3)作者举槲寄生为例是为了说明什么观点?我们想正确解释生物的构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