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111424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2014-6-4).doc(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开发习题与答案 25第1章 物联网的概论练习题一、单选题1手机钱包的概念是由(B)提出来的。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德国2第三次信息革命在(D)年。 A、1999 B、2000 C、2004 D、20103(D)给出的物联网概念最权威。A、微软 B、IBM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4(d)年中国把物联网发展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DA、2000 B、2008 C、2009 D、20105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 BA、互联网 B、物联网 C、智慧地球 D、感知中国6智慧地球是(D)提出来的。 A、德国 B、日本 C、法国 D、美国7第一次信息革命在(A)年。

2、A、1980 B、1985 C、1988 D、199082009年中国RFID市场的规模,将达到(A)。 A、50亿 B、40亿 C、30亿 D、20亿92005年到2010年,中国RFD市场规模的负荷平均增长率,高达(B)。 A、80% B、85.40% C、90% D、92%10第二次信息革命在(C)年。 A、1990 B、1993 C、1995 D、199611 IDC预测到2020年将有超过500亿台的(A),连接到全球的公共网络。 A、M2M设备 B、阅读器 C、天线 D、加速器12物联网的发展分(B)。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13物联网在中国发展将经

3、历(A)。 A、三个阶段 B、四个阶段 C、五个阶段 D、六个阶段14中国在(A)集成的专利上没有主导权。 A、RFID B、阅读器 C、天线 D、加速器152009年10月()提出了“智慧地球”。A A、IBM B、微软 C、三星 D、国际电信联盟二、判断题(在正确的后面打,错误的后面打)1. 物联网包括物与物互联,也包括人和人的互联。()2. 物联网的出现,为我们建立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3. 营运层最核心、最活跃,产业的生态链最多。()4. 物联网主动进行信息交换,非常好,技术廉价。()5. 业界对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已经达成了统一的共识。()6“物联网”被称为继计算机、互

4、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7. 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有就是物联网。()8. 2009年10月联想提出了智慧的地球,从物联网的应用价值方面,进一步增强了人们对物联网的认识。()9“因特网物联网智慧地球” 。()101998年,英国的工程师Kevin Ashton提出现代物联网概念。()111999年, Electronic Product Code (EPC) global的前身麻省理工Auto-ID中心提出“ Internet of Things”的构想。()三、简答题1 请问联物网这个概念是谁最先提出来的呢? 答:早在1999年MIT Auto-ID中心的Ashton教授在研究

5、RFID时,他就提出过物联网方面的概念。2 请问“三网融合”指的是哪三网? 答:电信网、计算机网和有线电视网3 什么是智能芯片?门卡、公交卡属于智能芯片吗?智能芯片的分类有很多,按照用途的不同,分类也会不同。智能芯片一般与感应系统以及动力传动系统一起作用,相互弥补。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般智能芯片就相当于一个单片机,负责处理收集到的感应型号,再通过电器开关驱动电力马达,将指令传递给传动系统来完成初始要达到的效果。 门卡,公交卡属于智能芯片范畴 4 想找物联网英文资料,相关的国外网站有哪些? 如 和 http:/ 物联网体系结构划分为4层,传输层在(C)。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

6、四层2. 物联网的基本架构不包括(D)。 A、感知层 B、传输层 C、数据层 D、会话层3. 感知层在(A)。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4. 物联网体系结构划分为4层,应用层在(D)。 A、第一层 B、第二层 C、第三层 D、第四层5. IBM提出的物联网构架结构类型是(C)。A、三层 B、四层 C、八横四纵 D、五层6. 物联网的(D)是核心。 A、感知层 B、传输层 C、数据层 D、应用层7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的组成系统(B)。A、 EPC编码体系 B、EPC解码体系 C、射频识别技术 D、EPC信息网络系统8. 利用RFID 、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

7、指的是(B)。A、可靠传递 B、全面感知 C、智能处理 D、互联网9下列关于物联网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A、GPS也可以称作物联网,只不过GPS是初级个体的应用。B、自动灯控算是物联网的雏形C、电力远程抄表是物联网的基本应用D、物联网最早在中国称为泛在网10物联网在以下哪一个领域中的应用还处在探索之中,没有形成规模应用。(D)A. 公共安全 B. 智能交通 C. 生态、环保 D. 远程医疗11RFID属于物联网的哪个层。(A) A感知层 B网络层 C业务层 D应用层12下列哪项不是物联网体系构架原则。(D)A 多样性原则 B时空性原则 C安全性原则 D复杂性原则二、判断题(在正确的后

8、面打,错误的后面打)1感知层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2物联网的感知层主要包括:二维码标签、读写器、 RFD标签、摄像头、GPS传感器、 M-M终端。()3应用层相当于人的神经中枢和大脑,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4物联网的数据管理系统的结构主要有集中式,半分布式,分布式以及层次式结构,目前大多数研究工作集中在半分布式结构方面()5在物联网的拓扑控制技术中,主要包括功率控制和拓扑生成两个方面()、6物联网标准体系可以根据物联网技术体系的框架进行划分,即分为感知延伸层标准、网络层标准、应用层标准和共性支撑标准。()7物联网共性支撑技术是不属于网络

9、某个特定的层面,而是与网络的每层都有关系,主要包括:网络架构、标识解析、网络管理、安全、QoS等。()8物联网环境支撑平台:根据用户所处的环境进行业务的适配和组合。()9物联网服务支撑平台:面向各种不同的泛在应用,提供综合的业务管理、计费结算、签约认证、安全控制、内容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10物联网中间件平台:用于支撑泛在应用的其他平台,例如封装和抽象网络和业务能力,向应用提供统一开放的接口等。()11物联网应用层主要包含应用支撑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在技术方面主要用于支撑信息的智能处理和开放的业务环境,以及各种行业和公众的具体应用。()12物联网信息开放平台:将各种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聚、

10、整合、分类和交换,并在安全范围内开放给各种应用服务。()13物联网服务可以划分为行业服务和公众服务。()14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服务,如智能家居等。()15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16感知延伸层技术是保证物联网络感知和获取物理世界信息的首要环节,并将现有网络接入能力向物进行延伸。()三、简答题1. 物联网三层体系结构中主要包含哪三层?简述每层内容。答:(1) 感知层 感知层有数据采集子层,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层组成。数据采集子层通过各种类型的传感器获取物理世界智能光发生的物理时间和数据信息。短距离通信技术和协同信息处理子

11、层将采集到的数据在局部范围内进行协同处理,以提高信息的精度,降低信息冗余度,并通过自组织能力的短距离传感网介入广域承载网络。它旨在解决感知层数据与多种应用平台间的兼容性问题。(2) 网络层 网络层主要将来自感知层的各类信息通过基础承载网络传输到应用层。(3) 应用层 应用层主要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系统相结合,实现广泛的物物互联的应用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业务中间件和行业应用领域。用于支撑跨行业,跨医用,跨系统之间的信息协同,共享,互通。2RFID系统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构建物联网体系结构的原则。答: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和天线(Antenna

12、)。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是:电子标签进入读写器产生的磁场后,读写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读写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第4章 传感器及检测技术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传感器的组成元件(D)。A、敏感元件 B、转换元件 C、变换电路 D、电阻电路2力敏传感器接受(A)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A、力 B、声 C、光 D、位置3声敏传感器接受( B )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A、力 B、声 C、光 D、位置4位移传感器接受(D)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A、力 B、声 C、光 D、位置 5光敏传感器接受(C)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A、力 B、声 C、光 D、位置 6(A)年哈里.斯托克曼发表的“利用反射功率的通讯”奠定了射频识别RFID的理论基础。A、1948 B、1949 C、1960 D、19707美军全资产可视化5级:机动车辆采用(A)。 A、全球定位系统 B、无源RFID标签 C、条形码 D、有源RFID标签8哪个不是物理传感器(B)。 A、视觉传感器 B、嗅觉传感器 C、听觉传感器 D、触觉传感器9机器人中的皮肤采用的是(D)。 A、气体传感器 B、味觉传感器 C、光电传感器 D、温度传感器10哪个不是智能尘埃的特点(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