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98101812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2019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济源四中新高三入学考试高三政治试卷(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第I卷(选择题,共70分)1.文化重建是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要内容,三年来,当地政府积极修复都江堰建筑群等一批文化遗产,重视培养羌绣、羌笛演奏等传统艺术的新传人,鼓励编排羌魂等原生态歌舞作品,灾后恢复重建之所以重视继承传统文化是因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文化

2、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没有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由此可见,两项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民族精神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故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故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因此,答案是D项。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2.歌剧木兰诗篇是我国艺术家创作的一部优秀作品。该剧吸纳欧洲歌剧艺术的表现手段,融入中国戏曲的表演形式,讴歌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在国内外获得高达平价。这表明:A. 不同民族文化的竞争促进了文化融合B. 不同艺术形式的融合有助于文化发展C. 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关键D. 东西方艺术都应当保持各自

3、的民族特色【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强调了我国艺术家吸取欧洲歌剧艺术的特点,融合了我国的特色,说明了我们要吸取不同国家的优秀文化,体现的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而不是竞争,更不是强调保持不同文化特色,A、D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不同文化和艺术形式之间的融合对于文化发展的意义3.台湾果农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饼中,使之有双重口味,并别出心裁地将其取名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这体现了:A.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 文化创新决定这会实践的发展C. 文化总能推动经济的发展D. 文化发展要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答案】A【解

4、析】根据材料“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该商品推向市场后受到消费者热捧”可以判断选项A正确;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创新能够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故排除;选项B说法错误,因为文化的反作用是双重性质的,故排除。选项D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考点定位】文化与经济的关系【知识归纳】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经济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和经济的发展同步。有时文化的发展会先于经济的发展(春秋战国的诸子

5、百家思想就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有时会慢于经济的发展(我国现在的文化就落后于经济的发展),这就是文化的相对独立性。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a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推动经济建设,必须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b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产业迅速崛起,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

6、一事迹表明:A. 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B. 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 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 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C适合题意;传统道德有精华与糟粕之分,传统道德准则中的优秀部分适应现代生活,A是错误的;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做到因时而变,不是亘古不变的,B是错误的;D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故本题答案选C。考点: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道德的影响5.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探讨会中

7、,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该同学举的事例,“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实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 深圳精神”一句体现了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而且切合主题,故入选;事例中虽然反

8、映了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但不切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故排除;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但体现了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切合主题,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定位】此题考查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名师点睛】文化创新的渊源和源泉不是一回事。文化创新的渊源是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中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文化创新的源泉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6.中国既是茶得故乡,又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包括茶俗、茶礼、茶艺、茶道和茶理等在内的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发展不断丰富着中华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这说明:文化引

9、导和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 各民族文化共同构成中华文化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创新的知识。人们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表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和发展的主体,正确且符合题意;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涉及,应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7.“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A. 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B. 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

10、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C.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D. 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材料强调的是面对同一行为,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含义,这是文化多样性和差异性的表现,D符合题意;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A说法错误;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背景影响着人们的行为,B说法不准确;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也可以是相同的,C说法太绝对。所以本题选D。【点睛】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又影响着每一个人。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

11、环境,来自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8.某些发达国家借助跨国公司,通过向世界各国输出产品、以产品为载体的文化和附加条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软征服”,以达到影响或改变其他国家国民价值观的目的。该材料告诉我们: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 世界多极化发展充满了矛盾斗争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流动A. B. C. D.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他国的民族文化,以

12、推行强权政治。这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材料中一些发达国家的做法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是相互交融的,必须警惕国际交往中的文化霸权主义 ,正确,选B;与材料无关。点睛:文化与经济政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要内容,既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考生在备考时应注意经济、政治对文化的决定作用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的区别。(2)文化与综合国力一直都是高考考查的重点,考查形式既有选择题,也有非选择题。本考点在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时,一般不会单独考查,而是作为文化作用的一部分进行考查。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应注意

13、知识要点的全面性,防止以偏概全,要从整体上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9.“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下图“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 B. C. D.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文化的传播等相关知识。正确表述了民族节日与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应选;先进文化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的促进作用,但不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故说法错误;文化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之一,故说法正确;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而非主要形

14、式,排除。故选B。【点睛】文化传播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播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好客山东贺年会”包含许多丰富多样的形式有利于当地文化的进一步传播。而民族节日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民族历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体现,也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动展示。尽管各民族的节日在日期、内容、意义、过节方式等方面千差万别,但它们都有稳定性、群众性、民族性和传承性的共同特点,因此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10. 为了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重庆市教育工作委等部门将15000套含有记忆.我爱

15、你中国,信念等内容的“红色光碟”下发到全市所有学校。一股“信念”与“记忆”的热潮在全市学生中掀起。该活动的主要目的是A. 奏响主旋律,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B.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文艺素养C. 培养爱过情感,促进民族文化繁荣 D. 发展教育事业,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答案】A【解析】略11.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具有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A. B. C. D. 【答案】A【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