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096358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资料(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金属铅污染场地土壤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实例探讨(张权 绍兴市环保科技服务中心;姚飞 杭州大地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摘要:本文根据某蓄电池厂退役场地重金属铅污染的情况,阐述了污染场地土壤修复以及环境监理的重要性,分析了场地风险评估和修复工程,并从多各方面对修复工程及环境监理具体的技术方法进行实例探讨。关健词:重金属铅;修复工程;环境监理;实例;探讨 1、引言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城市产业布局的优化调整,城市建成区内的不少污染企业关停或搬迁后,其原址土地被再次开发利用,促进了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但由于污染企业长期粗放的生产方式,导致各种有毒有害物质通过渗漏和排放等途径,在其原址和周边土壤中累积,形成污

2、染场地。这些污染场地如不经妥善治理修复,就被直接开发利用,特别是被用作商住、农用等非工业用途,将直接威胁环境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全面规范工业企业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行为,全面规范工业企业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行为,积极推进场地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既是防治土壤污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集约用地的重要保障,更是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同时有必要对污染场地土壤治理修复过程进行全过程的环境监理。某蓄电池厂位于城市建成区,成立于建国初期,是一家以生产密闭工业型蓄电池和普通启动型蓄电池为主企业,2011年,企业停产并整体搬迁。目前场地内原有建筑已经全部拆除。该场地于2013年被出让用于房地产开发,用途为居住

3、、商务、商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必要对场地进行积进场地风险评估和治理修复以及环境监理工作。(因项目信息可能未公开,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略去或替换一些文字)2、场地风险评估根据场地环境调查技术导则( HJ25.1-2014)进行场地环境调查;按照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 HJ25.2-2014)进行环境监测。根据检测结果,本场地的主要污染物为重金属铅,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原先的极板车间、化成车间、装配车间、废料堆棚、两处污水处理设施及冶炼车间。项目地块污染物在土壤中影响最深至约3米,大部分污染位于1m左右。最高处含量达到了1.14104mg/kg,达到了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

4、892-2013)筛选值。风险评估全面考虑本场地在重新开发过程中场地内污染物铅对人体健康所带来的风险,分别对使用阶段和施工阶段进行评价。通过详细的风险评估计算,铅污染导致该区域未来居住儿童血铅浓度超过10g/dL的概率为99.997%,远远高于国际上普遍控制的5%,风险不可接受。若要求居住用地所在区域儿童血铅浓度超过10g/dL的概率为5%时,住宅用地土壤中铅的最高允许浓度为305mg/kg。根据风险评估计算结果,结合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中铅的土壤风险评估筛选值和当地实际情况,经专家评审后,建议该退役场地土壤中铅的修复目标值为400mg/kg。3、修复工程分

5、析根据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DB33/T892-2013)对场地污染物浓度的评估建议,针对污染物的不同浓度,结合本场地的使用规划和场地条件,分别采取适当的修复治理措施,达到污染场地治理同时符合环境要求与费用经济合理的目标。工程特点:项目退役场地即将房地产开发使用,修复工期短;修复现场无可供使用场地。修复方式:基于本项目特点,采用了异地修复方式。修复技术:对于低浓度污染土壤(400Pb浓度1200mg/kg)运往填土场地采取一定的隔离措施进行填土;高浓度污染土壤(Pb浓度1200mg/kg)运至修复处置场地,采取稳定固化技术处理,符合要求后运至填土场地进行隔离填土。本项目的特点直接造成了修复

6、工程的复杂化,共牵涉3个场地,即退役场地、异地修复场地、处置填土场地,并因此扩大了需关注、协调和监管的内容和范围。根据场地使用规划和调查结果,依照风险评估计算的建议修复目标值,所在区域均规划为居住用地,根据相关要求,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处置。对于污染物浓度工程修复土壤工程量量如下。表1 污染土方量表(目前项目信息尚未公开,建议简化该信息,下表供参考)点位编号点位代表面积(m2)监测点浓度(mg/kg)修复深度(m)修复量(m3)备注3-1#8338081833Pb浓度在400-1200 mg/kg,修复量17021立方米2-1#12281020112283-8#84047818403-10#160

7、0655348003-11#1600446348002-5#1160519111603-12#96049019602-3#16005811.524003-27#937180032811Pb浓度在1200 mg/kg以上,修复量7696立方米3-4#16001800116002-6#136011400113602-8#900174019002-9#1025126011025总修复量24717区块数量修复面积(m2)监测点浓度(mg/kg)修复深度(m)修复量(m3)备注8个区块9800478-10201-317000低浓度污染土5个区块58001260-114001-37700高浓度污染土总修复

8、量247004、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方法探讨根据本次修复工程的具体工作,从退役场地、异地修复场地、处置填土场地三个方面进行修复工程环境监理技术方法探讨研究。4.1 退役场地污染土壤开挖清运环境监理要点4.1.1 复核清理坐标及高程,确保清理准确性在基坑开挖前,需对清理土壤坐标及高程进行复核,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测绘单位进行复核,出具复核报告。工程共有39个清理坐标控制点,依据点面结合的原则,对4大区块39个清理坐标控制点,选取12个坐标点,进行坐标控制点复核。由于退役场地已经平整,高程有所扰动,高程需选取土地出让时,宗地平面界址地块勘测图标高作为依据,进行复核。4.1.2 合理的施工方法施工排水

9、:场地基坑深度为1m、1.5m和3m这三种类型,根据开挖深度、土层垂直渗透系数情况,对于挖掘深度1m以及1.5m的基坑,采用集水井降水。对于挖掘深度为3m的基坑,采用深井降水。边坡安全:对于挖掘深度为1m与1.5m的区块可直接开挖,3m深区块采用放坡支护形式,坡度为1:0.331:1.5。每批次挖掘时,均先从轻污染土壤开始,待挖掘完毕后再进行重污染土壤挖掘。基坑采用PC200挖机一次性反铲挖掘到底,挖掘装车后运出。环境监理工作人员根据施工方案和现场实际开挖情况,提出合理施工方法和开挖顺序的建议。4.1.3 建立污染土壤清运的联单台帐制度安排专业环境监理工作人员在退役场地、异地修复场地、处置填土

10、场地对污染土壤清运进行监理。建立污染土壤清运的联单台帐制度,建立联单制度。联单内容包括:运输车辆车牌号,运出时间,接受时间,运输方量。联单需施工方、驾驶员和监理单位签字,进行每车监控。4.2 异地修复场地修复工艺环境监理要点4.2.1修复场地及填土场地选址因本项目采取异地修复的方式,污染土壤需转移至退役场地以外的区域进行处理,污染土壤接纳或填土场地附近以无敏感性质地带或无风险扩散途径为宜,如农田、水源地、生活区等。异地修复场地位于退役场地北面18.5km的工业区内,该处东边为小山,南边为和固废焚烧厂,北边为垃圾填埋场,四周300米内无环境敏感点。处置填土场地位于退役场地西面22km的工业区内,

11、该处为废采石场,四周200米内无环境敏感点。4.2.2 修复场地地面防渗及排水环境监理工作人员需检查和监控修复场地地面防渗及排水设施实施的建设。对于修复场地要求做地面硬化和场地排水。硬化采用C25混凝土,厚度15cm,四周设置砖砌排水沟和集水坑,排水沟尺寸宽40cm,深30cm,沟底铺设C15混凝土不小于8cm。四周均匀设置3口集水坑,尺寸200cm*200cm*150cm,要求M10砂浆抹面;堆场中央高,四周低,坡度不小于0.3%。避免雨水直接淋洗,采用防雨布进行覆盖防雨。4.2.3 是否按照设计技术参数实施根据修复场地施工组织方案,环境监理单位建立药剂使用台账制度。并记录如下信息:向污染土

12、壤中添加的稳定化药剂和固化药剂的使用量、处置的土方量、施工单位处置质量控制自检。处置完成后将固化体转移至养护区域进行养护处理,养护后的土壤经验收检测合格后外运至处置填土场地。4.2.4 施工过程二次污染控制(1)工程使用施工单位自行研发的稳定化药剂,要求在药剂使用过程中不能带入新的污染物。(2)要求对污染土壤暂存区及处置区地表进行硬化处理,在处置场地四周设置导排沟和集水池,集中收集渗滤液,并导入土壤中作为稀释药剂用水,避免施工废水导致二次污染事故。(3)加强现场施工管理,随时检查排水管道等设施完整性及密闭性,确保功效,避免渗漏事故。(4)处置过程中,及时对堆放的污染土和待验收的处置土壤采取覆盖

13、措施。4.3 处置场地填土环境监理要点根据处置场地土地利用规划,监理单位需核算轻污染和重污染的土方量、运输至处置场地指定地点土方量、分层填埋土方量。填土要点为:先在接收地基础上铺50cm的粘土层,再将先挖掘并运输至接收场地的轻污染土壤在粘土层上铺平压实;在其上铺设25cm厚粘土压实;处置后土壤分批回填并整形压实;待所有处置后土壤全部回填后,其上以25cm厚的压实粘土覆盖封闭,上层再用普通土覆盖。4.4修复工程验收监理要求4.4.1 文件验收根据工程实施具体情况,收集退役场地污染土壤修复实施资料,主要包括项目设计资料、施工资料、项目总结资料三大类,项目设计资料包括:风险评价报告、修复实施方案、环

14、评报告;施工资料包括:监理日志、现场巡视和旁站记录、环境监理定期报告、环境监理专题报告、环境监理阶段性报告和环境监理总结报告、土壤处置记录台账及自检记录、会议记录、工程建设大事记录等;项目总结资料包括:土壤处置后第三方验收检测报告、退役场地基坑验收监测报告、项目竣工报告,。所有类别资料、报告等记录完整,内容详细、附件齐全即为文件验收合格。4.4.2 基坑验收基坑开挖后,监理单位需对确认场地修复范围内、污染土壤清理完成后基坑内的剩余土壤,基坑深度、边界等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自检基坑中剩余土壤中的Pb污染物浓度是否达到场地修复目标值 400 mg/kg的要求。依据场地环境评价导则、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

15、术导则等相关规定,基坑验收的对象为基坑底部及基坑侧壁。坑底采用网格布点的方法。对于相邻的基坑,考虑到污染土壤清挖施工情况,根据大地块面积和周长确定采样点数量和位置,同时在局部地块进行微调。修复范围侧壁采用等距离布点方法,根据边长确定采样点数目。当基坑侧壁深度大于1m时,侧壁应进行垂向分层采样,第一层为表层土(01m),1m以下每13m分一层,不足1m时与上一层合并,采样检测后进行验收。4.4.3 修复后土壤验收经稳定化/固化修复后的污染土壤,监理单位需确认修复的土方量、土壤来源记录、处置时间及药剂加入量,修复完成后土壤浸出液中污染物Pb浓度需达到场地修复目标值Pb0.1mg/L的要求,即要满足地下水环境质量IV类水质标准。由于处置场地可使用面积限制,稳定化/固化处置后土壤分两批进行验收,也即当处理达到50%的土壤量时,进行第一批验收,剩余土壤进行第二批验收。经处理自检检测合格后,由第三方检测单位每500m3土壤采集一个混合样(随机采集9个样品均匀混合),以此样品是否达标作为判断该批次土壤处置合格的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