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教师版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089214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227 大小:3.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基础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教育学基础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教育学基础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教育学基础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教育学基础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学基础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基础教师版(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教育学基础,成都大学 周宏 副教授,2,第一章 教 育 学 概 论,3,第一节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4,一、教育学的基本概念,pedagogue 希腊语 ,意为“教仆”。 pedagogy 英语 ,意为教的科学和艺术; education现代英语 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 一门课程的名称 一种教材的名称,5,二、研究对象和任务,研究教育现象 探讨教育问题 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现象是教育运动发展的外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是教育发展的本质和根据。,6,三、概念解析教育学、教育科学、教育学科,教育学: 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或者指教育学科体系中 的基本学科,研究教育基本原理、基本内容、 基本途径、

2、基本管理。 教育科学: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教育学科: 广义一级学科“教育学”所属的各类教育学研究领域。 狭义师范院校的公共教育课,一般包括教育学、心理 学、教材教法、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等。 教育科学= 教育学科= 教育学 教育科学教学学科教育学,7,三、概念解析教育学、教育科学、教育学科,8,三、概念解析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活 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问题:教育现象被人们所意识和关注或 要求予以解决时,即上升为教育 问题。,9,三、概念解析教育活动与教育事业,教育活动:(广义)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 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 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

3、狭义)学校教育活动。 教育事业:教育活动从其他社会活动中分离出来, 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部门,由专人去实 施,这种活动即成为一种事业。,10,三、概念解析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教育经验:反映教育过程表面的、局部的、带有 一定偶然性的现象,是符合教育规律 的有效做法。 (“黄荆条下出孝子”)? 教育规律:反映教育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是对教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小学入学年龄应在6、7岁之间)!,11,三、概念解析教育思想与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人们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 认识、观点和看法。 (学习应“头悬梁,锥刺股”) 教育理论:系统严密的教育思想。 (加涅、奥苏贝尔的学习理论),12,

4、三、相关概念解析,6、教育流派和教育思潮 教育流派:具有系统的教育思想主张,以富有说 服力的独到研究成果占据第一研究领 域和研究优势,在学术界具有广泛社 会影响力的教育理论派别。 教育思潮:一定时期内集中反映社会群体教育意 愿、教育要求和教育思想,流传较广、 影响较大的思想倾向或思想潮流。,13,三、相关概念解析,7、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 教育学: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方针政策:人们根据一定需要而制定 出来的,是人们主观意志 的体现。正确的方针政策 可以反映教育规律。,14,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特点:教育思想孕育在古代哲学的母体中。 论语:孔子哲学、政治、伦理、

5、教育言论集。 理想国: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著作。 学记: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不详。 雄辩术原理: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作者为古 罗马教育家昆体良。 又名论演说家的教育,15,孔子的教育思想,关于教育作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关于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关于教育内容:礼、乐、射、御、书、数。 关于教学过程: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 关于教学方法: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思并重 知行统一、启发诱导,温故知新 循序渐进、举一反三。,16,学记的主要思想,关于教育对社会的作用: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关于教育

6、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关于学制系统: “家有塾,党有庠,术(音遂)有序,国有学。” 关于教学视导制度: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17,泮宫牌坊,清代国子监辟雍,18,学记的主要思想,关于教与学的关系: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 关于启发诱导: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关于循序渐进: 学不躐等。 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关于尊师重道: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关于长善救失: “

7、教也者,长善救其失者也“。,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2、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特点: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纳入科学知识体系培根的论学术的价值和发展 (1623年) 奠基之作大教学论(1632年)。近代最早的教育学著作,作者为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1776年康德在德国柯尼斯堡大学的哲学讲座中开始讲授教育学。 形成标志普通教育学(1806年):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作者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有力推动爱弥儿法卢梭, 林哈德与葛笃德瑞士裴斯泰洛齐)。,20,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研究和发明的艺术,21,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特

8、点:由于研究方法的不同而出现多元化。 实验教育学。代表人物德国的梅伊曼、拉伊。 基本观点: 反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思辩教育学; 提倡把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应用于教育研究; 划分教育实验的基本阶段; 主张用实验、统计和比较的方法探索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的特点及其智力发展水平,用实验数据作为改革学制、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依据。,22,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文化教育学。 代表人物为德国的狄尔泰、斯普朗格、利特等 基本观点: 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人类历史是一种文化的历史; 教育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教育研究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 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的

9、转变,并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 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与“唤醒”,建构对话的师生关系。,23,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制度教育学。代表人物为法国的乌里、A 瓦斯凯等 基本观点: 教育学研究应该首先研究教育制度,阐明制度对于教育情境中的个体行为的影响; 教育中的官僚主义、师生与行政人员间的隔离主要是由教育制度造成的; 教育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变迁,为实现这个目的,学校教育要帮助教育者与学习者把学校中“给定的制度”(即从外面强加的制度)看成是“建立中的制度”(即根据个人间的自由交往而导致的自我管理的制度); 教育制度的分析不仅要分析那些显在的制度,如教

10、育组织的制度、学生生活制度等,而且还要分析那些隐性的制度,如学校的建筑、技术手段的运用等。,24,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实用主义教育学。 代表人物为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 基本观点: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个体经验的不断改造。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以学生为中心。 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和兴趣为中心。,25,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加里宁、凯洛夫、杨贤江 基本观点: 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不仅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

11、的人的唯一途径; 在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具有巨大作用; 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研究教育问题。,26,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批判教育学。 代表人物为美国的鲍尔斯、阿普尔、布迪尔等 基本观点: 资本主义教育是维护现实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 教育是与社会相对应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教育机构; 社会大众已经对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和不公正丧失了“意识”,将其看作是一种自然的事,而不是某些利益集团故意制造的结果; 批判教育学的目的就是要揭示看似自然事实背后的利

12、益关系,积极地寻找克服教育及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的策略; 教育现象不是中立的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要采用实践批判的态度和方法。,27,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4、教育学的深化阶段 特点:学科渗透融合,采用新思路、新方法。 布卢姆: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对教育目标分类便于客观评价。 布鲁纳:教育过程。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早期教育。三个“任何”。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促进学生一般发展。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让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28,四、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借助精选教

13、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知识,并发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29,第二节 教育的本质和基本规律,30,一、教育的概念,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中庸 以善先者谓之教。荀子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说文解字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学记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Education源于拉丁文Educare,意为“导出”,即对人实行某种引导。,31,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身体健康,以及形成或改变人们的思想意识的活动。 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

14、组织的、系统的影响,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有时特指思想教育。,32,二、教育的属性,1、教育的本质属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33,二、教育的属性,2、教育的社会属性 永恒性 人类积累了两种经验生产经验、生活经验。 教育有两种社会职能传递生产经验、传递生活经验。 教育有两大社会作用保证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 保证社会人的生产和再生产 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34,二、教育的属性,历史性 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和特点不 同,形成各种历史形态。如原始社会教育、古代 教育、现代教育等。 相对独立性 相对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而言。,35,二、教

15、育的属性,教育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同生产力和生 产关系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而且也同社会其 他上层建筑、意识形态以及人口、民族、家庭等 社会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 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教育都与先前社会的教育有 着一定的渊源关系。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 式等都有继承性和共同性。,36,二、教育的属性,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不平衡性 教育往往会落后于政治经济制度的存在。在旧 的政治经济制度灭亡后,与之相适应的教育并不立 即随之灭亡,总是会继续残存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并对社会起阻碍作用。 与此相反,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产生某些超 越当时社会制度的新教育

16、思想。,37,三、教育的基本规律,外部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它从宏观上反映教育同物质生产和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关系。 内部规律教育同人个体的身心发展之间的本质联系。它从微观上反映教育同个体身心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38,教育的外部规律,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1)生产力制约教育发展 教育的每一个发展都与生产力的发展有关,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条件, 又对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成为推动教育发展 的根本性社会动力。,39,教育的外部规律,制约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教育目的)。 人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生产力不断发展提 高,要求劳动者的素质、人才的科学技术水平与生 产工具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教育要根据生产力发展 的要求确定自己的培养目标。 制约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办教育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