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88811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2.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ppt(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概述,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概述,一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 (一) 二战之前 (二)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三)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一) 二战之前(萌芽阶段),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是不自觉的,只是在研究土地利用时将旅游作为一种土地利用方式而加以研究,涉及到这一领域的地理学者也只是个别的,麦克默里(KCMcmurry)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 二战之前:个别旅游地研究 旅游特点:由富有阶层向中下层转变,组团旅游出现,人数越来越多,出游的距离也越来越远。 范围:小尺度的空间范围。 研

2、究工作重点:导游材料、旅行指南、土地利用研究 代表人物:麦克默里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二) 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 (初步发展阶段),总的来说,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没有明显的方向和兴趣,所做的研究工作仍然是零散的,这一时期参与旅游研究的地理学者人数仍然有限,如英国人文地理学家科波克(Coppock J T) ,美国克莱门特(Clement H G)。 二战之后至60年代初:评价自然资源 旅游特点:国内旅游需求急增 范围:国际、国内旅游 研究工作重点:环境质量 代表人物:科波克和克莱门特,(三) 20世纪60年代中以后 (深入发展阶段),1、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后期 世界

3、旅游业在此时期也进入发展最快最稳的时期。这一时期地理学者对于旅游的研究以主动参与和多样化的研究内容为特点。地理学者在这一时期所做的大量旅游研究的实际工作,为旅游地理学的科学化和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到70年代中期:旅游专业化和进行旅游区划 旅游特点:全面、快速增长、平稳发展 范围:全世界 研究工作重点: A.旅游资源的评价; B.旅游地和旅游区域的研究; C.旅游客流的研究 D.旅游影响的研究 特点:个案研究 代表人物:科波克和罗杰斯等,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 包括旅游地理学者在内的各学科旅游学者在继续实用研究的同时,开始致力于理性成分更高些的研究的总结。 旅游特点:总体规模增长缓慢 范

4、围:国际、国内旅游 研究工作特点:专著和期刊出现,多为实证研究,基础理论研究较少。,3、20世纪80年代后 旅游地理学这一学科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构架,发展是相当快的。 后大众旅游时期 时段 80年代初以来 人物 Butler, R Wall, G Smith, S L J Hall, C M Pearce, D & Page, S 主要领域 旅游地生命周期 旅游环境容量 旅游经济影响 旅游与文化变迁 城市旅游,二、国外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 旅游者行为 旅游空间分布 旅游影响 旅游地发展研究,三、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主要学术期刊,地理(Geograp

5、hy) 地理综述( Geography Review) 地理学杂志( Geographical Journal) 加拿大地理学者(The Canadian Geographer) 专业地理(professional Geographer),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 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闲暇研究杂志(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地学杂志(Geojournal) 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ies ),四、国外

6、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一)旅游地理学的贡献 1.为以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区域开发提供必需的资源 和区域分析依据 2.旅游流量的预测 3.区域内部结构、旅游地的社区状况、旅游通道进 行深入分析,为旅游规划提供基础 4.提供背景资料,(二)发展趋势,1.把注意点放在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重点放在在外过夜的旅游活动。 2.开放性的研究。 3.从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转向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旅游目的地推销、大区域旅游规划以及旅游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从局部到全局。 4.理论和实用并重。 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13,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总的趋势

7、是将研究视野扩大到所有闲暇活动 研究内容与方法的多学科融合 研究主题的扩展与转移 新热点 旅游目的地演化 旅游目的地管理 旅游的经济影响 旅游与社会文化变迁 旅游与后殖民主义 旅游与后现代社会 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14,第二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一、古代旅游知识的积累 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15,清代学者魏源曾云:“恒山如座,岱山如行,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南岳独如飞”; 苏东坡描写的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8、; 唐代文学家韩愈诗云:“祝融万丈拔地起,欲见不见轻烟里”。 沧海桑田?,16,古代与旅游和地理相关的名著也有很多: 先秦禹贡、山海经、穆天子传 两汉时期史记河渠书和史记货殖列传 、汉书地理志 南北朝北魏 水经注 东晋 佛国记 唐代 大唐西域记 北宋梦溪笔谈 明代徐霞客游记 清初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梦溪笔谈,梦溪笔谈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 现存梦溪笔谈分为26卷,分17个门类共609条。内容涉及天文学、数学、地理、地质、物理、生物、医学和药学、军事、文学、史学、考古及音乐等学科。 他在书卷二十四杂志一中记载:“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然常偏东,不

9、全南也。”这是历史上对指南针的最早记载。,21岁开始出游,30年间历尽艰险,足迹遍及现在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北、山西、 西、河南、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江西、贵州、云南等十六个省区(见下页图)。他的出游大至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北登恒山,南及闽粤,东涉普陀,西攀太华之岭,偏重搜奇访胜,写下了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嵩山、华山五台山恒山等名山游记17篇;后期的西南地区之行,则在探寻山川源流、风土文物的同时,重点考察与记述了喀斯特地貌的分布及其发育规律。,问奇于 名山大川,徐霞客,19,二、现代旅游地理学的发展 在中国系统地开展旅游地理学的科学研究是以1979年底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10、组建旅游地理学科组为标志开始的。 从70 年代末旅游地理学最初被引进中国,整个80 年代形成中国大陆旅游地理学第一个较快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动力,除了“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旅游事业得到发展的客观因素外,地理学、特别是人文地理学的复兴潮流,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间旅游地理学以北京等地为研究中心,逐步影响至全国许多地方,出现了陈传康、郭来喜、杨冠雄等等学科开拓者和建设者。,20,旅游地理学在90年代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它以适应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社会变革为总体特征。中国大陆经济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和旅游业本身的迅速转型,对旅游地理研究和人才教育的进步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地

11、方旅游开发和管理的需要,使旅游地理学家对自己的研究计划和教学内容不断进行修正,朝着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21,经过一代人的努力,旅游地理学已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在整个地理学领域中逐渐确定了其应有的地位,并开始受到广泛的重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近年来资助了近10 项面上项目,并于1997 年起资助1 项“九五”重点项目研究,标志着旅游地理学在基础研究方面已经得到学术界的认同。 中国地理学会目前已正式成立有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标志着旅游地理学在学术组织中已经得到机构保障。同时旅游地理学家以自己独特优势和开拓精神,在促进本学科自身不断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参与、渗透进入其他相邻旅游学科,其中如

12、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和生态旅游两个专业委员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是其中尤为活跃的学术组织。,22,1.旅游资源研究 学术界对旅游资源的定义尚存争议,不同学者对旅游资源的内涵理解存在着差异性, 但是国家标准的颁行,基本上对旅游资源就有了明确的界定。 2.旅游地研究 相对于国外来说,我国对旅游地系统的研究还很缺乏。至于旅游业发展对旅游地的经济、社会影响研究在我国还一直是个薄弱环节,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三、我国旅游地理学理论与方法进展,23,3.旅游者行为及旅游市场研究 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进展较大,取得了重要理论成果。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旅游决策、旅游地

13、等级序列对游客的影响、旅游者对旅游地类型的偏好等;还从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这个角度来探讨了宾馆选址的问题,山岳风景区的旅游者空间行为、感知行为和动机行为进行了深入研究等。预计旅游行为和市场的分析今后将成为我国旅游地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方向。,24,4.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这是我国旅游地理学界研究最多、成绩也最大的领域。 (1)在大量实证研究基础上,归纳了旅游开发的基本原理,即“旅游区内部结构对应变换理论”,揭示了旅游区的风景资源结构、旅游行为层次结构、旅游市场结构及旅游项目投资结构之间的内在对应关系,总结了旅游开发的模式。,25,(2)从规划思路、旅游市场需求研究、旅游产品(包括项目开发、利用

14、、组合)和旅游规划程序这四个方面来实现优化。并认为要在做好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再委托规划设计单位编制旅游区的建设规划,才能真正做到优化旅游规划。,26,(3)以三维空间、时间、心理、行为、经济、社会等多维度的旅游研究开发途径,总结出“点、线、网、面”的开发规律。回顾国内外旅游规划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针对国内旅游规划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把旅游系统作为规划对象,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引入系统科学理论的动态的旅游系统规划新思路。,27,5.旅游环境容量研究 在分析旅游环境容量的限制性因子和最低量定律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环境容量的数学模型,定量地给出了旅游人数的评价方法;构建了旅游承载力指数(

15、TBCI)及运算模式,利用游客密度、旅游用地强度和旅游收益强度三个基本分项指数进行了比较实用的测度;针对传统的最大、最优化途径和最小、最大约束途径对规划指导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新的可持续规划途径-生态安全格局方法,以寻求规划过程具有可辩护性和可操作性。 6.旅游区划 一些学者依照不同的目的和指标,提出了一些不同的全国旅游区划方案。,28,7.生态旅游研究 生态旅游研究是旅游地理学中一个新兴的研究内容,国内生态旅游始于90年代,1995年在西双版纳召开了第一届生态旅游研讨会。提出在2000年以前设置中国生态旅游主题年的建议。在这之后,生态旅游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29,8.技术方法的革新 随着

16、旅游地理学的大步发展,研究技术方法也不甘落后。除了传统的综合考察法、实地勘查、描述、归纳、演绎和类比外,广泛应用了计量方法(包括一般统计法、统计预测法、线性规划与投入产出模型等)、抽样调查法(在旅馆、机场、口岸请旅游者和旅行商填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以及计算机应用、遥感技术分析、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建设等现代化手段。使旅游地理学研究视野扩大、周期缩短、科学性提高,更适合旅游业发展需要。在旅游地图编制方面,我国已开始对多媒体旅游电子地图进行研究和设计,促使电子地图、GPS、Internet相结合为旅游提供综合服务。,旅游地理研究技术方法,1野外考察 2社会调查:文案调查、实地调查 3统计分析:Excel、SPSS 4历史分析:纵向 5区域比较:横向 6利用地图:纸质地图、电子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