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同名3336)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88491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同名3336)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同名3336)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同名3336)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同名3336)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同名3336)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同名333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游到了纸上》课堂实录(同名3336)(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鱼游到了纸上课堂教学实录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研读残疾青年观鱼、画鱼的表现,感悟青年勤奋忘我、持之以恒的品质,从中受到感染。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不同的读书方式,理解内容,体会情感;丰富学习方法。3、背诵欣赏的句子,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过程教师:上课。学生:起立。老师好!教师:常言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你们听过这句话吗?学生:没有。教师:那今天我就把这句话告诉你们。现在,请同学们看老师把今天咱们所学课文的题目写在黑板上。教师:同学们注意这个“游”字:这一笔先写横折钩,再写撇。自己在桌面上练习写一下。教师:请你们大声地朗读课题。学生:鱼游到了纸上。教师:同学们,你们第一次读到这个题目时,

2、会想到什么?学生:我会想鱼为什么会游到纸上呢?学生:我觉得很奇怪,鱼怎么会游到纸上?它游到纸上还能活吗?学生:鱼是怎么游上去的?学生:鱼为什么要游到纸上?教师:你看,它引起了你们的疑问,引出了你们的担心,还引发了你们的探究。题目起得多好啊!咱们再来读一遍课题。学生:鱼游到了纸上。教师:那么,当你们迫不及待地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能试着用简洁的语言和大家交流一下吗?谁试着来说?学生:作者很喜欢小金鱼,他经常到玉泉去看小金鱼。教师:你读得有收获,说作者经常去看鱼。还有吗?读完以后,你有什么收获呀?学生:游到纸上的鱼不是真鱼,是作者画出来的鱼。教师:是作者画的吗?哦,是谁画的呀?学生:是那位青年

3、人画的。教师:你们看,题目起得好,内容也写得好。是吧!愿意在课堂上读一遍课文吗?(学生:愿意。)我请你们自由轻声地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一下,哪些语句是描写那位青年的,边读边把它用横线画出来,好吗?我说明白了吗?学生:说明白了。教师:好,开始吧!教师:刚才,请你们一边读一边注意,哪些语句是直接描写那位青年的,我们能够交流一下吗?我建议你们按顺序试着来说,谁来说第一处?请你讲。教师:请你先告诉大家在第几自然段,同学们好一块儿看这段话。学生:在第三自然段:“他高高的身材,长得很秀气,一对大眼睛明亮得就像玉泉的水。”教师:是不是?学生:是。教师:有没有忽略掉这句话的,请你赶快补画上。好,接着交流

4、。学生:在第四自然段里:“说他特别,因为他爱鱼到了忘我的境界。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教师:同学们找到了吗?这个自然段,你们是不是也画下来了?学生:画下来了。学生:还有一处是:“好骄傲的青年人。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教师:孩子,你看这句话,“咯噔”的读音读得不那么准,我来帮助你一下,咱们是朋友。“心不由得咯噔一跳!”全班同学也把这句话读读。学生:“心不由得咯噔一跳!”教师:噢,原来他是个聋哑人,这是直接描写青年的。很好!请坐。你和大家交流了你的学习体会。还有吗?学生:在第七自然

5、段:“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教师:还有没有?我们已经找到四处了。那位同学请你说。学生:第九自然段里:“我仍旧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阳快下山才起身往回走,路过后院,看到那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也忘记了自己。”教师:好!又找到一处。那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也把这处画下来了?没有画的同学请你补画一下。还有补充的吗?最后那位女同学,请你说。学生:“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教师: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这句话是不

6、是写他的呀?学生:是。教师:好,那么,没有画这句的同学也请你补画上。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就是互相交流、互相吸取别人学习的心得。还有补充的吗?那位同学,请你说。学生:“他笑了,笑得那么甜。他接过笔在纸上又加了一句:先游到了我的心里。”教师:有多少同学画了这一句?真好!在这句话之前还有吗?学生:还有一句:“他告诉我,他学画才一年多,为了画好金鱼,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一看就是一整天,常常忘了吃饭,忘了回家。”教师:同学们读书很仔细,主要有这样八处直接描写青年的句子。教师:同学们,你们愿意咱们一起合作再读一遍课文吗?同学:愿意。教师:那好。你们读描写青年的部分,我来读其他的部分。准备好!教师:我们共同

7、来读课题。(开始合作读课文)教师:咱们一起合作读得很好!同学们,如果让你根据这篇课文的内容来配两幅插图,你们准备配哪两幅插图呀?想一想。请你来讲。学生:我会先画上这个玉泉,然后再在另一张纸上画上那个青年画的鱼。教师:好。有他自己的见解。他配的其中一幅图是青年画的鱼。有没有跟他不一样的?两幅图都跟他一样吗?你配哪两幅插图?学生:我先配玉泉边有许多人在观看鱼,然后再配一幅那位青年静静地画画。教师:有观鱼的,有画鱼的。他说配这样两幅图。有多少同学跟他的想法一样?请把手举起来。教师:有这么多同学呢。看来呀,同学们这两遍书读得真有收获。课文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写下来的。教师:在观鱼的好地方玉泉,总有一位青

8、年驻足池边。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我建议你们在看鱼这部分里面细细地读书,细细地体会。一会儿,我们来交流。我说明白了吗?学生:说明白了。教师:那好,用你们喜欢的读书方式,开始自己学习吧。(学生自己读书。)教师:读得怎么样了?我们能交流了吗?好,刚才我看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咱们来说一说这位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怎样的印象呢?请你讲。学生:“我正想着,目光落到他胸前的厂徽上,心不由得咯噔一跳!福利工厂,原来他是个聋哑人!”教师:孩子,你告诉我,你读的这部分内容在看鱼里面吗?学生:在画鱼里面。教师:怪老师的话没有让你理解,你先听听同学们的。你积极交流,非常好。教师:作者对青年人最初的印象,你们

9、捕捉到了吗?学生:他举止特别。教师:你们都捕捉到这个词了吗?学生:捕捉到了。教师:画下来了吗?学生:画下来了。教师:在这个词上做一个你习惯用的标记。教师:青年最初给作者留下的印象是“特别”。特别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呀?建议你们读出来,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特别”、体会到“特别”,你就把它读出来。谁来读?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呆呆地站”读得较突出。)教师:我听出来了他对这个“呆呆地站”很有自己的感悟,“呆呆地站”是发愣吗?学生:不是。学生:他一个人呆呆地看,是因为他听不到周围的声音,其他人以为他在发呆。教师:噢,不是发呆,那是

10、什么?学生:他在认真观察鱼。看金鱼长什么样子。教师:你感悟到认真。学生:他看得很仔细。学生:看得很专心。学生:看得很入迷。学生:他忘我地看。教师:你们感悟得多丰富呀!请你说。学生:仔细看鱼的每一个动态,金鱼是怎么游的。教师:他在思考着看。哎呀,你看,这个“呆呆地站”你们感悟得多好啊!来,读出咱们的感悟。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教师:谁再来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悟。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静静地看”读得较重。)教师:我也听出来了,你对这个“静静地看”很有感悟,那

11、“静静地看”是发愣吗?学生:不是。他就是一句话也不说。学生:他非常认真地、仔细地看。学生:他目不转睛地看。学生:他聚精会神地看。教师:有专心,也有仔细。想看出什么?学生:每一条金鱼的样子。这条跟那条有什么不一样。学生:金鱼怎么游。学生:他好像忘了周围的一切。教师:看得那样专注。同学们,我们把这些感悟通过读表达出来,好吗?(学生读)教师:谁再来读,读出你对“特别”的感悟来。学生:“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而且从来不说一句话。”(学生将“老是一个人”读得有特点。)教师:我还听出来了,他对“老是一个人”有自己的感悟。你们说“老是”在那看,不厌烦吗?他为什么“老是”在

12、那里看?请你讲。学生:因为他想把金鱼画好。学生:因为他很喜欢金鱼。学生:他爱鱼,爱到忘记自我了。教师:听到了吗?是他对鱼的爱呀!你们体会得多深哪,体会到了他的情感。还有吗?学生:美丽的金鱼把他吸引住了。教师:每一次看鱼都有新的收获。老在那儿看,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态呀?这叫什么?学生:痴迷!教师:是呀,这位青年看鱼如此入神、如此专注、如此痴迷,真是一个什么样的青年?学生:特别的青年。教师:如果不用“特别”这个词,还可以怎样说?学生:他是一个奇特的青年。学生:他是一个特殊的青年。学生:他是一个古怪的青年。学生: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青年。教师:“特别”在这里就是与众不同的意思。那别人是怎么看鱼,他又是怎

13、样看鱼,才与众不同呢?我建议你们同桌合作读书,一人读别人看鱼的行为,一人读青年看鱼的表现。可以吗?学生:可以。(同桌合作读书)教师:好,全班再合作读。教师:女生读别人看鱼的行为,男生读青年看鱼的表现,可以吗?(学生读)教师:真是一个特别的青年,让我们记住他的外貌。(学生读描写青年外貌的句子)教师:青年看鱼这样忘我,那他画鱼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呢?我建议同学们先自己默读思考,然后在小组里根据画鱼这部分内容的表达特点和自己的感悟一起设计一种读书的方式。我的建议比较长,我再说一遍。(教师将重点的地方重复了一遍)(学生活动)教师:我刚才到每个小组去参加学习,发现同学们创造了许多好的读书方法,愿意不愿意在全

14、班交流展示一下呀?学生:愿意!教师:哪个组愿意来?请你们组来。教师:同学们都是虚心学习的同学,咱们一起看看他们组创造的读书方法是什么。第一组学生甲:我们组创造的是:先把青年画鱼的句子读出来,然后把里面的重要词语和自己的感悟说出来。学生乙读:“原来是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画。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学生丙:第一个词是“一丝不苟”,就是说他连金鱼的鳞片和嘴巴怎么画都不放过,画得非常非常地像,而且像姑娘绣的花那样精美;第二个词是“动态”,金鱼游过去的动作也要画出来,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画得非常逼真!教师:学习得好不好啊!学生:好!教师: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起个名?学生:抓住重点。教师:对,抓重点词语品读的方法。给他们欣赏的掌声!别的组用的什么方法?第二组学生甲:我们是先把它的动态和静态说出来,再把自然段读出来,再说说我们大家的感悟。学生:(一个学生读画静态的鱼)“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另一个学生读画动态的鱼)“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合读)“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赞叹着,议论着,唯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