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第一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98087672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篇--第一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第七篇--第一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第七篇--第一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第七篇--第一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第七篇--第一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篇--第一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篇--第一节促凝血药、抗凝血药(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作用于血液及造血器官的药物,血液,凝血(止血):血管收缩 血小板激活 凝血系统激活,抗凝血:抗凝血系统激活 纤溶系统激活(纤维蛋白溶解),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凝血酶的形成 纤维蛋白的形成,生理性凝血:,凝血因子, ,等,1,9,10,2,7,凝血与抗凝血系统动态平衡,凝血 系统,抗凝血 系统,出血 机体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讨论:,1、生活中有哪些出血情况?,外伤出血,第一节、 促凝血药,促凝血药 能加速血液凝固、抑制纤维蛋白溶解或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而使出血停止的药物,按其作用机制将其分为以下四类:,一、促进凝血因子生成药 维生素K 二、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苯酸、氨甲环酸 三、促

2、进血小板生成药 酚磺乙胺(止血敏) 四、血管收缩药 垂体后叶素 五、局部止血药 凝血酶,促凝血因子生成药,维生素K(vitamin K) 来源和种类 (植)(肠道) 和(人工),药理作用,维生素K参与有活性的凝血因子、的合成,【药理作用】,维生素K作为辅酶在肝内参与凝血因子、的合成。,10,9,7,2,临床用途,各种原因所致Vitk缺乏所引起的出血; Vitk吸收障碍:梗阻性黄疸、胆瘘、肝病及慢性腹泻; Vitk合成减少:早产儿、新生儿,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 Vitk拮抗药(香豆素类、水杨酸或敌鼠钠中毒)等引起的出血,维生素K Vitamin K,【不良反应】 1K1若静注速度过快(超过5

3、mg/分) ,可产生颜面潮红、出汗、血压突降或发生休克 。故一般临床多采用K1肌内注射。 2口服K3、K4易引起恶心、呕吐,嘱患者饭后服用。 3较大剂量维生素K3(30mg/次)可致新生儿溶血性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对红细胞缺乏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的成人也可诱发急性溶血。注意使用维生素K每次剂量要适宜,不可超过30mg。 4过量时可诱发血栓栓塞并发症,可用口服香豆素类(或采用肝素)解救。,补充到书上,二、 抗纤维蛋白溶解药 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氨甲环酸,【作用及应用】 能竞争性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高浓度时能抑制纤溶酶,从而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止血。,氨甲苯酸(止血芳酸) 抗纤维蛋白

4、溶解药,1、主要用于纤溶酶活性亢进引起的出血 如产后出血、前列腺、肝、胰、肺等大手术后出血。 2、链激酶、尿激酶过量导致的出血,纤维蛋白溶解药,【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腹泻、恶心、胸闷等 用量过大可促进血栓形成,诱发心肌梗死。 禁用于有血栓形成倾向或有血栓栓塞病史者。,三、促进血小板生成药 酚磺乙胺 (止血敏),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血管收缩 促进血小板生成并增强血小板的功能 特点:作用快,维持时间长,毒性低。,用途:手术前后预防出血以及治疗消化道、肺、脑、眼底出血、鼻出血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偶见过敏反应。,四、 作用于血管的药物,垂体后叶素 Pituitrin (内含加压素和缩宫素) 能使

5、血管收缩及子宫收缩。 用于肺咯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出 血、产后大出血,也可用于尿崩症的治疗。 高血压、冠心病、癫痫患者禁用。,五、局部止血药 凝血酶,从牛、猪血液中提取的凝血酶原经激活而得 局部止血、作用快 用于: 结扎止血困难的小血管、毛细管 口服或灌注用于上消化道出血,血栓栓塞性疾病,血栓,是指在人体血管内形成的血块,血栓形成是指血管内形成血凝块的过程。,案例:,男性,50岁,因大手术后一直卧床休息,今晨突然出现小腿深部疼痛,压痛,肿胀,急送医院,经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提示有静脉血栓,能迅速阻止血栓继续扩大的药物是: A、华法林 B、肝素 C、右旋糖酐 D、吗啡 E、阿司匹林,

6、第二节 抗凝血药,抗凝血药是能阻止血液凝固和血栓形成的药物。 体内、外抗凝血药 肝素 、双香豆素(口服) 体内抗凝血药 华法林 体外抗凝血药 枸橼酸钠,(一) 体内外抗凝血药,肝素 Heparin 【药理作用】 肝素在体内、外均有迅速而强大的抗凝作用。肝素能促进抗凝血酶(AT-)的抗凝血作用。 肝素还能抑制血小板的功能。,【临床应用】,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早期、 体外抗凝:心血管直视手术、体外循环、心导管检查等。,1自发性出血 黏膜出血、关节腔积血和伤口出血等。一旦发生立即停药,静注鱼精蛋白对抗 2、一过性血小板减少 3、脱发、骨质疏松,偶见发热、荨麻疹、哮喘过敏反应。 4

7、、出血倾向、肝、肾功能不全、脑出血、术后均禁用;孕妇应用可引起早产及胎儿死亡。,【不良反应】,注意:严禁肌内注射,(二) 体内抗凝血药,华法林 Warfarin 华法林为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 【作用及应用】 可竟争性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阻碍凝血酶原和、因子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作用。对已形成的凝血因子无拮抗作用,故体外无效。 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作为心梗辅助用药,【不良反应】,自发性出血: 应立即停药,并用大量维生素K对抗。必要时立即输血补充凝血因子加以控制。 胎儿出血或畸形,枸橼酸钠,【作用及应用】 酸根离子能跟钙离子结合,使血中Ca2+下降产生抗凝作用 本药仅作为体外抗凝剂,用于体外

8、血液保存。 (因血中Ca2+ 浓度降低可发生低钙抽搐等),体外抗凝药,【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低钙血症,应补充钙剂 输血量不应太大,速度不应过快,维生素K中毒的解救药,鲱鱼,鲑鱼,37,抗血小板药,AA,PGG2,PGH2,血小板,TXA2,PGI2,血管内皮,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Aspirin),抗血小板药,P180,图20-1,环氧酶抑制药,常用小剂量(50-100mg)的阿司匹林防治心肌梗死、脑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梗死等。,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抗血小板药,溶栓疗法的辅助用药,40,与凝血酶具有高度亲和力,是目前最强的凝 血酶直接、特异性抑制药。,凝血酶抑制药-水蛭素 (Lepiru

9、din),抗血小板药,二、抗血小板药,双嘧达莫(潘生丁) 抑制血小板内的磷酸二酯酶,减少cAMP水解,抗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 用于:心脏手术或瓣膜置换术,减少血栓栓塞 不良反应:胃肠刺激、血压下降、头痛等,其他抗血小板药比较,抗血小板药,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降解,纤维蛋白,溶栓药 (链激酶等),第四节、纤维蛋白溶解药(溶栓药),三、 溶栓药,链激酶 SK 又名溶栓酶 【作用及应用】 与纤溶酶原形成复合物,促进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 ,水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 对于形成已久的血栓则无溶解作用。 临床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 血栓形成不超过6h疗效最佳,【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过量可引起出血,严重出血可注射氨甲苯酸对抗。 也可引起发热甚至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休克。 本品需冷藏保存,配制后的溶液在同样温度下保存不得超过24h。,尿激酶 Urokinase,UK,由人的肾细胞合成,药用品是从尿中提取的蛋白质冰冻干燥制剂。 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变为纤溶酶,使已形成的纤维蛋白溶解。,课后总结,血液系统异常,高凝,血栓,出血,抗凝药,肝 香 枸,作用特点 应用 不良反应,溶栓药,链 尿 T-PA,止血药,Vk 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