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86733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习]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推荐学习]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推荐学习]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推荐学习]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推荐学习]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学习]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习]高二政治第一次月考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122012届高二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政治试题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1.漫画变戏法主要讽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A夸大其词,不坚持从实际出发B强调客观,不重视主观的努力C急于求成,不注重量的积累D否认实践,不坚持实践第一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据此回答2-3题2.“哲学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其意是指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C.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D.哲学是世界观,各门具体科学是方法论3.“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A.各门具体科学的

2、产生以哲学为基础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是没有区别的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古希腊的泰勒士提出了“水是万物的本原”的论点,春秋时代管子书中的水地篇中也表述了“水是万物的根源”的学说。据此回答4-6题。4.“水是万物的根源”的观点A.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B.否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C.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5.上述观点A.是完全正确的,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不符合客观实际,属于唯心主义观点C.是一种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存在不足之处D.否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属于唯心主义观点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

3、意识哪个是世界的本原问题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问题C.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D.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问题7石头虽然天成,却是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伴侣。从远古取石为器,到用石修房盖屋、制碾制磨、装点美化生活,石头给人类的发展繁衍提供了无尽的帮助。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人类可以根据自然物的属性利用自然物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人与自然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A. B. C. D.8.费尔巴哈认为:“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这表明 A宗教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

4、映B宗教观念是人脑自生的,世界上不存在上帝神灵C有什么样的上帝,就有什么样的上帝观念D宗教观念的原型在人间而不是天上9纳米技术是研究电子、原子、分子在01纳米100纳米尺度空间的内在运动规律、内在运动特性,并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出特定功能的高技术。科学家们发现,当金属或非金属被制造成小于100纳米的物质时,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段话包含的哲理是 A物质决定意识 B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C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自然物 D意识是人脑的反映10人民日报社论指出:“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这一论断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物质和意识

5、是相互依赖、不可分割的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B.C.D.11“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受人的A立场的影响 B人生观的影响 C知识构成的影响 D世界观的影响1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段话说明 没有物质对象就没有意识 观念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观念是物质的反映 观念的东西是人脑的反映A B C D13“你最好接受自己的长相。你是骆驼,就不要去唱苍鹰的歌,骆驼照样充满魅力。”这段话是一个( )哲学命题。 A.唯心主义

6、B.唯物主义 C.悲观主义 D.教条主义14“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精神的作用可有可无意识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一定要重视精神的力量不可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A.B.C.D.16意象,是指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例如,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但在我国古诗词中却赋予了它们以情感和生命。“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则表达了国破家亡之恨,无可奈何之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抒发了浓浓的郁闷之情,幽幽的相思之苦。“意象”反映了A人们可以摆脱客观事物的原貌实现艺术形象的主观

7、创造B客观事物本身存在能动的反映特性,是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把意识的东西变成现实D意识活动在艺术创作中具有独特的创造性17.从美籍比利时人贝克兰第一次合成塑料到现在,已经过去了100年。这期间,人类相继造出了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上百万种化合物。这表明客观存在随人类意识的变化而变化 承认、服从自然才能改造自然 人类可以随意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新物质 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A.B.C.D.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美硕果。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实现了A.辩证

8、法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B.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有机结合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有机结合 20.意识产生的必备条件有 人脑 客观存在 社会实践 客观实在A. B. C. D.21.漫画吃一堑,长一智中,主人公A.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B.犯了经验主义错误C.看到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D.犯了教条主义错误“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回答22-23题22.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决定作用 B.意识的反作用 C.意识对物质的促进作用 D.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23.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9、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 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堪称遣词造句的经典。回答2425题。 24.人们写文章之所以要“反复推敲”,从哲学上看,就是要 A.“语不惊人死不休” B.尽可能准确地反映事物 C.出奇制胜 D.写出好文章 25.诗人把“鸟宿”和“僧敲”这对立的一动一静放到一起A.完全是诗人无根据的想象 B.是诗人对事物的加工制作 C.是诗人对客观事物的照搬 D.完全是为了写诗的需要二、非选择题(共25分)26.材料一:我国正处于工业社会发展前期,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矛盾更为突出,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贫乏,长期沿用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

10、型经济模式,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成了巨大浪费,发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势在必行。材料二:2009年下半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用“科学的节能减排指标体系、考核体系和监测体系”来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企业落实年度节能目标。每年3月最后一个星期六的20:30分到21:30分,人们以熄灯一小时的低碳行动表明对节能环保的响应,提高了民众对节能的认识。阅读上述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12分)27.材料一:有专家称:“19世纪是发展经济的世纪,20世纪是军事征服世界的世纪,21世纪是文化建设新时代的世纪。”当今社会,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已成为

11、衡量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材料二:“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钟灵毓秀的江苏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但目前江苏文化的现实影响力与经济社会发展领跑全国的状况还很不相称。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建设“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把“文化江苏”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江苏的重大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文化江苏”的建设中要防止主观决策和经验主义,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促进“文化江苏”和和谐江苏的建设。结合材料一、二,说明建设“文化江苏”应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3分)2012级第一阶段考试政治参考答案二、非选择题26.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

12、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4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发展低碳经济,树立企业和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4分)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需要。(4分)要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在“

13、文化江苏”的建设中要防止主观决策和经验主义就体现了这点。(3分)把握时代发展要求,在实践中不断解放思想,促进“文化江苏”与和谐江苏的建设,做到了使思想适应变化的实际,从变化发展着的实际出发。(3分)从整体(联系)上把握实际。结合建设“法治江苏”、“平安江苏”、“诚信江苏”、“绿色江苏”,把“文化江苏”建设作为构建和谐江苏的重大战略任务,促进“文化江苏”建设与各项建设的协调发展。(3分) 注:只要回答其中任意四点就可以考虑给13分。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最新K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