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与盒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79016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7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乒乓球与盒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乒乓球与盒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乒乓球与盒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乒乓球与盒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乒乓球与盒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乒乓球与盒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乒乓球与盒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乒乓球与盒子北京市顺义区杨镇中心小学 赵艳辉【数学素养】乒乓球与盒子的本质抽屉原理的一般含义为:“如果每个抽屉代表一个集合,每一个苹果就可以代表一个元素,假如有n1或多于n1个元素放到n个集合中去,其中必定至少有一个集合里至少有两个元素。” 抽屉原理有时也被称为鸽巢原理(“如果有五个鸽子笼,养鸽人养了6只鸽子,那么当鸽子飞回笼中后,至少有一个笼子中装有2只鸽子”)。它是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首先明确的提出来并用以证明一些数论中的问题,因此,也称为狄利克雷原理。它是组合数学中一个重要的原理。抽屉原理最常见的形式 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 数学

2、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与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对于抽象的抽屉原理借助于游戏教学可以寓教于学,使学生在轻松的游戏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抽屉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所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这样从教师站在教室不同的位置,引出“存在”这种现象,然后从学生熟悉的“抢椅子”游戏开始,让学生初步体验不管怎么坐,总有一把椅子上至少坐两个同学,这里蕴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原理,使学生明确这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一种现象。乒乓球与盒子是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

3、学百花园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通过直观例子,借助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抽屉原理”,让学生在理解“抽屉原理”这一数学方法的基础上,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会用“抽屉原理”加以解决。抽屉原理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知识,难以理解抽屉原理的真正含义,发现有相当多的学生他们自己提前先学了,在具体分的过程中,都在运用平均分的方法,也能就一个具体的问题得出结论。但是这些学生中大多数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为什么平均分能保证“至少”的情况,他们并不理解。有时要找到实际问题与“抽屉原理”之间的联系并不容易,即使找到了,也很难确定用什么作为“抽屉”,要用几个“抽屉”。【课堂教学】乒乓球与盒子1.游戏

4、激趣初步体验师:同学们,我们都玩过抢椅子游戏吗?现在我们请三位同学到前边来玩抢椅子游戏,游戏结束后,其他同学看看你发现了什么?生:三个学生到前边玩抢椅子游戏,其余学生认真观察游戏结果。师:这里面蕴含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原理,今天我们就要借助数学学具来研究这个原理。2.操作探究发现规律师:把3枝笔,放进2个笔筒里,怎么放?猜一猜,有几种不同的放法?生:2种、4种、6种生:小组合作拼摆笔和笔筒学具,验证自己的猜想,并在学习单上记录完成。生:学生自主摆放。(并记录摆放的方法)师:巡视学生摆放的方法及记录方式师:哪个小组到前边进行汇报交流?生:我们反馈交流摆放的方法 生:师: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分法吗?

5、生:我觉得他们这种分法当中有重复的。第一种和第四种就是重复的;第二种和第三种是重复的。生:其实他们就是一种方法。第一个笔筒放2支,第二个笔筒放一支,它们与第一个笔筒放1支,第二个笔筒放2支,只是交换了一下位置,其实还是一种方法。师:同学们认为应该是几种方法?生:应该是两种方法。师:哪个小组再来汇报?生:生:师:我们看看这种方法,它是用数字来表述的,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洁?生:用数字表达更简洁。师:是的,数学讲究简洁,这样我们在记录的时候就能够既省时又明了。师:板书:(3,0)、(2,1)师:指着板书,同学们你们看一看,每一种放法中最多放进了几支笔?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至少有2支笔,是这样吗?

6、小组间互相说一说。师:那么,把4枝笔放进3个盒子里,怎么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生:小组合作,探究几种方法?师:巡视学生的放法。师:哪个小组到前边汇报?生:汇报师:板书:(4 、0、0)(3、1、0)(2、2、0)(2、1、1)师:每一种摆法中,最多放进了几支笔?师:用课件逐一验证每种方法是否都符合结论,最后一个先每一个笔筒放进一支笔,之后剩下的一支笔,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支笔。师:至少放进了2支笔,是什么意思?生:有可能放进2支笔、还有可能放进3支笔、4支笔,最少放进2支笔。师:你能用更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就能得到这个结论吗?通过这样摆放你有什么发现?师:课件演示,如果每个

7、笔筒里放1枝铅笔,剩下的1支铅笔,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放2支笔支铅笔。生:小组合作、操作演示。生:小组汇报。师:用课件演示,把5枝铅笔放在4个文具盒里,还是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文具盒里至少放进了2枝铅笔。生:观察、思考、组内讨论交流。师:(总结方法及过程)平均分的方法:先平均分,余下的1枝,不管放在哪个笔筒里,一定会出现“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的结论。师:课件演示,5支笔放在4个笔筒(先平均分,每个盒子放1枝,余下的1枝,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盒子里至少有2枝笔)师:你能列出算式吗?生:用算式表示:5 4 =11师:你能说说5指的什么?4呢?商1呢?余数1呢?生:汇报5是要分5支

8、笔,4是4个笔筒,商1只的是每个笔筒都放进了一支笔,余数1只的是余下1支笔无论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放进了2支笔。师:刚才我们通过操作,观察发现得出的结论。假如我们要放的笔的支数很多,我们还能一一摆吗?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次,也能得出这个结论呢?(1) 如果把6个苹果放入5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放到同一个抽屉里?(2)如果把7个苹果放入6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放到同一个抽屉里呢?(3)如果把100个苹果放入99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放到同一个抽屉里呢?(4)如果把6个苹果放入4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苹果被放到同一个抽屉里呢?(5)如果把8个苹果放入5个抽屉中,至少有几个苹

9、果被放到同一个抽屉里呢? 师:我们找到了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是平均分,怎样求出至少数呢?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生:学生汇报 65=1个1个 76=1个1个 10099=1个1个 64=1个2个 85=1个3个 师:小组讨论猜测猜测至少数怎么求?(板书:【有余数 至少数=商+1】)(4)(ppt)抽屉原理”类问题解决模式:确定“待分物体”确定“抽屉”平均分商1(三)知识窗 同学们的这一发现,称为“抽屉原理”,“抽屉原理”又称“鸽笼原理”,最先是由19世纪的德国数学家狄利克雷提出来的,所以又称“狄利克雷原理”,也称为“鸽巢原理”。这一原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抽屉原理”的应用是千变万化的

10、,用它可以解决许多有趣的问题,并且常常能得到一些令人惊异的结果。三、应用原理 解决问题1. 一副扑克牌(除去大小王)52张中有四种花色,从中随意抽5张牌,无论怎么抽, 总有两张牌是同一花色的。为什么?2.大家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如果自己任意划四次,至少有( )次划出的手势是一样的。3.一盒围棋棋子,黑白子混放,我们任意摸出( )个棋子,至少有2个棋子是同颜色的,为什么?4.有40个小朋友去划船,现在有手划船9只,至少有( )个小朋友同坐一条船。5.我们班有36名同学,那么至少有( )名同学的生日在同一个月?四、总结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研讨】一、 教学反思 乒乓球

11、与盒子是北京版四年级下册内容,应用很广泛且灵活多变,可以解决一些看上去很复杂、觉得无从下手,却又是相当有趣的数学问题。但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抽屉原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这对我们数学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通过课堂实践, 感受颇深,反思我的教学过程,有几下几点感悟。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学生熟悉的游戏开始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抢椅子”的小游戏,简单却能真实的反映“抽屉原理”的本质。通过小游戏,一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觉得这节课要探究的问题,好玩又有意义。游戏结束了,还要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什么有一把椅子上会至少坐了2个人?学生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本课知识,调动了学生的学

12、习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当学完本节课的知识后又可以回过头来解决课前的这个问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有用的数学。 2.恰当引导自主思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设计中,我重视学生经历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让学生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4支笔放进3个笔筒的结果早就可想而知,但让学生通过放一放、想一想、议一议的过程,把抽象的说理用具体的实物演示出来,化抽象为具体,发现并描述、理解了最简单的“抽屉原理”。3. 解释应用深化知识学了“抽屉原理”有什么用?能解决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就要求在教学中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应用原

13、理解决问题”环节里,我设计了一组简单、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用学过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有效的将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延伸到课外,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还原于生活”的理念。 4.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学习完本节课知识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大家玩过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吗?如果自己任意划四次,至少有几次划出的手势是一样的?这是学生经常玩的一个游戏,通过今天所学习的知识,学生能够进行解答,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二、教学点评 1.数学游戏进课堂激发学习兴趣在这节课中,无论是课的伊始部分,探究部分还有拓展部分,始终都是以游戏贯穿始终的。学生在这个游戏的氛围中学习比较枯燥难

14、懂的抽屉原理,真正体现了在玩中学,做中探,乐中思。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在课上老师把学生在联欢会上玩过的抢椅子游戏应用到课堂,让学生在玩过游戏后有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本节课内容。2.利用学具建立数学模型抽屉原理最常见的形式 原理1 把多于n个的物体放到n个抽屉里,则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2个或2个以上的物体。对于这个原理学生学习起来会感到抽象、枯燥。老师给学生准备了笔和笔筒,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建立数学模型,让枯燥的知识变得让学生容易接受。抽屉原理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建立数学模型。谁是抽屉,谁是物体数。因此,老师在建立完笔和笔筒数学模型之后,紧接着给学生一些其他数学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分析抽屉和

15、物体数量,并解释这种现象。3. 利用学习单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 小组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老师设计了学习单,学生把自己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记录在学习单上,每个小组的成果可以分别展示。在老师展示各组成果之后,学生看到各组的成果后,就可以比较出应该如何记录最快捷、最清晰。这两个学习成果显而易见,一个是用图表示,另一个用数据记录。表示方式不同,通过对比学生能够得出:利用数据记录快捷、清晰。而利用图示法表示结果,就会费时。学生在得出这样的结论后,老师适时的加以总结,数学就是要体现简洁之美。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