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解读及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8078896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解读及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解读及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解读及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解读及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解读及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解读及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解读及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生物学高考试题(全国新课标卷)命题规律初探的行动研究 基于教育测量学视角课题组:兰州一中生物教研组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摘要本研究在比较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生物考试大纲、生物考试大纲说明(全国新课程卷)的基础上,较深入的查阅学习大规模考试命题理论,从教育测量学视角,对20072012年新课程生物高考试题(全国新课程卷)进行解读,试图探索生物学高考试题的命制特点、命制原则、试题要素、知识范围、以及与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生物考试大纲、生物考试大纲说明(全国新课程卷)的关系,提出了今后高考生物学备考策略。关键词 高考 高考命题 教育测量学 考试大纲 一、前言(一)问题提出教育部于2

2、003年3月颁布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以此掀开了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帷幕。2004年秋季,在广东、山东、海南、和宁夏4个省(自治区)率先进行了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实验;2005年秋季,江苏省进入实验;2006年秋季,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和天津5个省(直辖市)进入实验;之后,其他省(市、区)陆续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2010年秋季,甘肃省所有普通高中学校的高一年级整体进入新课程实验,标志着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实验区最早在2007年实行了第一届新课程高考,有些省(直辖市)实行自主命题。截止2012年,实验区实行了最多9年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了6

3、届新课程高考,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育教学改革和高考备考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2013年甘肃省将迎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第一届高考,按照2013年甘肃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方案,考试采取“3+理科综合”和“3+文科综合”的国家统一考试模式。其中,“3”指语文、数学(分文科数学、理科数学)、外语3个科目,“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3个科目,“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3个科目。考试科目试题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试题,命题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当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简称考试大纲,下同)和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考试说明(简称考试大纲说明,下同)为依据。 生物学

4、(科目)在高中新课程结构当中归属于科学领域,下设3个必修模块(6个学分),3个选修模块。在新高考方案中,生物学科分值在“理科综合”中占90分,比2012年全国卷高出18分,比例明显加大。考试内容中,3个必修模块内容为必考题内容,选考题从2个模块(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任选一题。在多元化的新课程教育评价体系中,作为笔纸测试的高考,隶属于教育测量学范畴,本应只是教育评价的一种方式,但在我国现阶段又承载了更多的责任,诸如为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推进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等,其考试规模、社会关注度等不言而喻。因此,高考到底考什么?谁来命题?命题思路有无

5、规律?怎样的试题才能算作高考题?高考试题如何能对高中教育教学质量起到正面导向作用?一线老师平时命制的试题质量和高考试题有多大差距?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影响一线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也决定了一线教师能否有效的指导学生科学备考。不仅如此,多少年来,学校的传统教育注重教学,而忽视科学的测量与评价,因此考试与命题仅停留在一般的经验水平上。其结果是,一方面教育者不能获得有效的、科学的和定量的反馈信息以改进教学,另一方面受教育者也无法获得准确的评价。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现代教育测量学的指导。本研究试图以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生物考试大纲、生物考试大纲说明(全国新课程卷)以及20072012年

6、新课程生物高考试题(全国新课程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教育测量学角度,研究高考试题的编制理论、编制原则、内容范围、试题要素以及命制特点等,旨在为我校生物学有效教学和高考科学备考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研究目的本研究在比较研究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生物考试大纲、生物考试大纲说明(全国新课程卷)的基础上,从教育测量学视角,对20072012年新课程生物高考试题(全国新课程卷)进行解读,试图探索生物学高考试题的命制理论、命制原则、试题要素、知识范围、命制特点以及与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生物考试大纲、生物考试大纲说明(全国新课程卷)的关系。2研究意义(1)有利于教师深化认

7、识生物学新课程理念,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2)有利于教师扩展对高考生物学试题解读的视野,提升分析试题的高度。(3)有利于提高教师生物学测试题的科学命题能力。(4)有利于教师优化高考备考策略,科学备考。(5)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大面积提高生物学教学质量。(三)研究方法和思路1研究方法文献研究 比较研究 合作研究 2研究对策行动研究3研究思路 本研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生物教研组组长统一部署,全组动员,分阶段分任务,集中研讨,争取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主要思路如下:(1)认真学习、解读、比较生物课程标准、生物考试大纲及生物考试大纲说明,找区别,找联系。(2)查阅教育测量学等文献资料,了解

8、高考试题编制理论及相关研究现状。(3)结合高考试题编制理论,从教育测量学视角解读20072012年新课程生物高考试题(全国新课程卷)12套,领会生物学高考试题命制原则、试题要素、知识范围、命制特点。(4)归纳出一些2013届高考备考方案,并探讨此次研究对教师平时命题思路的一些启示。二、生物课程标准与生物考试大纲及生物考试大纲说明的比较研究课程标准是以纲要的形式说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规定学科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指导性文件,主要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其中较为具体地说明了课程目的、任务、知识内容的范围、深度、能力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还说明了教学目标、教学时间、教学进度以及教学方

9、法的基本要求,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育过程,预期学生应产生的思想、情感、智能和行为的变化。课程标准期望所有学生通过它所列出内容的学习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根据各自的爱好学习不同的内容。考试大纲是考试的标准和控制命题的指导性文件。它具体说明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范围和能力层次的要求,其中还包括试卷结构、试题形式、考试时间限制,有时还给出样题为案例说明。考试大纲是课程目标的具体体现,是将课程目标“细目化、“操作化”,把课程目标的抽象原则具体化,表述为能被观察测量的行为,亦即试图用众多行为动词重新定义课程目标。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是“考试大纲”而非“课标”。高考是从经历了高中新课

10、程学习的学生中选拔人才,高考考试大纲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主要思想,同时对教学有促进作用,为此对高考大纲和课程标准这种应然关系进行文本分析研究。研究方法:文本分析法的比较研究法。而且采用同类比较法,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以认识他们之间的异同点。1.课程目标与考试大纲考核目标的比较(1)高中生物课程目标高中生物课程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勤于动手和动脑,逐步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重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注重与现

11、实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做出相关的个人决策,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课程目标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表2-1),每一维度由行为动词解说不同水平。表2-1 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目标目标内涵行为动词知识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获

12、得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知道能力正确使用常见的工具和仪器,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掌握采集和处理实验材料、进行生物学实验操作、生物绘图等技能。正确使用、掌握、具备能够利用多种媒体搜集生物学信息学会鉴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搜集、鉴别、选择、运用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的科学探究能力,在科学探究中发展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会、发展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和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状况。了解、培养、增强培养热爱祖国、爱家乡

13、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理解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具有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关注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确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养成、确立课程标准还按照知识性目标、技能性目标和情感性目标三个维度,对每一维度的目标水平进行了界定,具体见下表2-2。表2-2 课程标准目标水平及部分行为动词目标水平各水平的要求使用的行为动词知识性目标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理

14、解水平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则;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境下的合理联系等。描述,简述,识别,列出,列举,说出,举例说出,指出,辨别,写出,排列说明,举例说明,概述,评述,区别,解释,选出,收集,处理,阐明,示范,比较,描绘,查找分析,得出,设计,拟定,应用,评价,撰写,利用,总结,研究技能型目标模仿水平在原型示范和具体指导下完成操作。独立操作水平独立完成操作;进行调整与改进;与已有技能建立联系等。尝试,模仿运用,使用,制作,操作,测定情感性目标经历(感受)水平从事相关活动,建立感性认

15、识。反应(认同)水平在经历基础上表达感受、态度和价值判断;做好相应反应等。领悟(内化)水平具有稳定态度、一致行为和个性化的价值观念等。体验,参加,参与,交流,讨论,探讨,参观,观察关注,认同,拒绝,选择,辩护确立,形成,养成,决定(2)生物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生物学科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是: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各能力的具体要求如下表2-3。表2-3 生物考试大纲中的能力要求能力名称要求行为动词1.理解能力(1)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理解)、阐述、解释、推理、判断(2)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3)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