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资料

上传人:w****i 文档编号:98072387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资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摘 要:六年级是小升初的衔接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老师能引导孩子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古诗文的良好习惯,这将为他们初中阶段的古诗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高中阶段的古诗文学习也将从中受益匪浅,在四大名校复旦附中的校本教材里,古诗文的比重占了将近三分之二,可见沪上名校对于学生古诗文学习的重视性。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提出“初中阶段古诗词的教学任务就是能欣赏优秀的古诗词的意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见对于文言文的教学,不能只重视其工具性,而忽略了古诗文内在的人文性。失去了人文性,就很难激发学生对于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但是纵观现在的古诗文课堂,哪怕

2、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佳作,也只是一组组按语法规则排列而成的实词和虚词而已,毫无深刻的思想并且缺少想象的意境。文言文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只是应付考试的差事,索然无味,毫无兴趣。所以,从如何改善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出发,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意见,以供六年级老师们参考。 关键词: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文言诗文从诗经楚辞到四书五经,从两汉辞赋到史传散文,从唐诗、宋词到元曲、清小说古?文能流传至今不仅因为其语言凝练、富有音韵感和节奏美,还在于这些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涵养。许多被选入预备年级教材中的文言文多是思想内容纯美的作品,有抒发性情、言说志向的望岳观沧海;有赞美

3、祖国大好河山的山川之美钱塘湖春行江南春;有勉励学子一心向学的论语孔孟论学孙权劝学;有启迪学子为人处世的为学陈太丘与友期无一不包涵着深厚的哲理与文化,多读多思多体味,会使我们在无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和熏陶,如读论语,学生懂得了“学而时习”“温故知新”的科学学习方法,懂得了“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还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做人道理。在文言诗文简洁凝练的语言里往往包涵着深厚的真理,影响着学生的思想,指导着他们的行为,春秋以一字褒贬,微言大义,为我们展示了许多成功的外交家,政治家的能言善辩与治国谋略。无论是从提高个人素养的角度还是社会发展的角度,每一个中国人都有学习文言文的必要性。我们

4、的孩子将来是祖国的栋梁之才,尤其是预备年级的孩子,古诗文的学习是他们精神养料的源泉,通过学习古诗文,能帮助他们形成高尚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六年级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讲轻学,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逐字逐句串讲式的教学方法占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中的一半以上,说明这是许多语文老师一致认同的教学方法。然而串讲式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变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被动地在课后去花时间记下教师讲授的内容,这样的课堂,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仅没有让学生真正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也忽略了文本原本的人文性,这种“以讲代学”的教学方法,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文言文

5、教学的一大误区。 2.重语言轻思想,忽视人文内涵,学生学习兴趣低 学生喜欢文言文是因为学生的思想和文本的思想产生了共鸣,学生与作者在心弦上发生了共振,文言文的人文内涵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唯一源泉。然后,由于历年中考对文言文的考察多在客观知识这一方面,主观题型所占的比例较少,这就使教师产生文言文的功能侧重在工具上的误区。教师“霸占”课堂,鲜少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性与思想性,更少发挥其对学生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语文老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理解能力进行培养的少之又少,多半情况下是老师形式上的说教,要求学生进行识记,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结果学生对人文的理解一知半解或理解不深刻。预备年级课本里的文言文都是

6、传颂千古的经典名作,是经过岁月的沉淀和洗礼遗留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有着丰富的人文情感,对学生的人文修养与精神品味都有很大的帮助,如陈太丘与友期告诫学生为人要讲诚信;为学启迪学生有志者事竟成;两小儿辩日警喻学生为学要谦虚谨慎,实事求是;如果预备年级的老师只关注考试的重点,仅仅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识记能力,那么就等于剥夺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所以预备年级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汲取文本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培养他们鉴赏文本的能力,能够发现美、欣赏美,吸收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 3.重异轻同,割断语言的古今联系 文言和现代白话有很大的差距,再加上现代社会缺乏文言文学习的语言环境,对于刚刚接触文言文的预备学生来说,

7、他们之中的百分之四十学习文言文仅仅只是为了应付中考,所以很多学生把文言文的学习依靠在老师的讲解上,很少有学生会在课外主动阅读文言文的课外书籍,因为文言文不仅是陌生的也是古奥难懂、晦涩艰难的。虽然文言文存在古今差异,但是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通过预备学生熟知的现代汉语来引出古代汉语,对于预备的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更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老师们切莫一上来就强调古今异义,不厌其烦地讲了一遍又一遍,不仅要求学生把他们的差异性归纳出来而且记住。其实学生很容易忘记死记硬背的东西,所以在重视古今差异时,不妨讲讲字词的古今联系。 二、六年级文言文教学策略 1.联系古今,抛砖引玉 现代汉语与文言

8、文不是两种语言,它们之间是继承与被继承的关系,它们是同一种语言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阶段。许多文言小故事现今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如“刻舟求剑”“班门弄斧”“程门立雪”“买椟还珠”等都对大家的认知与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 六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老师可以借助现代汉语的字词结构来加强古今联系,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牵一发能动全身,如我在上陈太丘与友期中,友人被小孩元芳驳斥后,自觉愧惭,“下车引之”。许多老师会将“引”翻译成是“引导”和“引领”的意思,虽然句子读起来通顺,但却不合文意,其实不妨在这里讲述“引”的本意,让学生看看这一字的结构,从“弓”“”,这里的“”表示箭。这样就能推测出:箭在弦上,即将

9、射发,学生很快就能理解只有拉开弓才能射发,所以它的本意“拉”就很明了了。如我们现在经常说的成语“发引千钧”“穿针引线”“引而不发”都有“拉”的意思,再举几个学过的文言句子或者课外的补充内容加以印证,加深学生对“拉”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既加强了汉语的古今联系,也拉近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距离,对于预初的学生来说,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后来学生在送友人中解释班马这一意象,也是利用了这一学习方法,“班”字拆开为“王”“刀”“王”,王在古代指玉,用刀把玉分开,所以班字意思是“分开”,班马是指离群的马也就很容易被理解了。如此一来,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他们就成为学习主体,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提高了。

10、2.重视诵读,质疑激趣 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因其势而利导之”,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才是老师的职责。正如美国加州大学语言学教育专家路易斯?约翰逊所论及的教学实质:Tell me,I forget,show me,I remember,involve me,I understand. (即:如果你告诉我,那我会忘记;如果你演示给我,我会记住;但如果你与我一起参与互动,那我会理解。)所以,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的文言文课堂必须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与到文本学习中来,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才能达成目标。那如何才能

11、引导学生参与到文本学习中来,最好的本法是重视诵读,质疑激趣。 重视诵读是质疑激趣的前提条件,一堂文言文的学习课,老师不要着急于字词的解释与内容的讲解,应该先从诵读入手,主要让学生读准字音,准确断句,能够把诵读的语气、语调、节奏都把握好,并结合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感情融入诵读中,从而做到初步了解文章内容,提出质疑。质疑的角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从题目上质疑;(2)从文下注释质疑;(3)从诗词前后矛盾的地方质疑;(4)质疑反复句异常之处;(5)从诗词内容不合理处质疑。 如在教授王维的山居秋暝时,我先给学生看了几幅山川归隐主题的水墨画,然后让学生诵读诗歌,并引导他们从以上角度对本诗进行质疑。

12、学生对于诗歌的内容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颔联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不符合事实,整座空山难道只有松树么?为什么作者不把“松”改成“林”呢?另外山川地势陡峭,又是刚刚“新雨后”,应该是水流湍急的景象,而且很有可能从上游冲下来许多泥沙土石,泉水未必干净,这边的“清”可否改为“急”呢?我让学生结合之前学过的送友人中的意象分析来解决问题,学生很快就恍然大悟,明白了作者笔下的“松树”和“清泉”都不是确切的实指,在本首诗歌中,作者借松的刚劲挺拔和清泉的清澈来表达自己志向的高洁,抒发了王维本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想要归隐林泉的志向,同时也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的卒章显志句互相呼应。在学生质疑答疑的过程

13、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诗词的学习,取得了不同于往日的学习效果。 3.学会思考,借古鉴今 被选入六年级教材的文言文,其内容无非围绕这几点展开,论语八则、孔孟论学和为学是围绕“学习”这个主题展开;两小儿辩日与陈太丘与友期和“观察”这一角度密不可分;天时不如地利讲的是“论战”;山居秋暝钱塘湖春行江南春都是在“绘景”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勾勒出题材全局图,让学生自己品读诗歌,比较阅读,把握作者思路,对于他们的自主学习有百益而无一害。另外,许多的诗歌首联开题,颔联承题,颈联转题,尾联合题,这一写作模式其实对规范六年级学生现代文的写作也是非常有帮助的,六年级年级学生的习作训练重点即写人记事,考查学生是否能完整而具体地描述一件事情描绘一个人物形象,那么,文章结构如何布局,骨架如何搭建,才能让文章内容充实具体呢?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孩子借鉴诗人的创作手法,“首联开题”即文章的开头要开门见山,“颔联承题”即略施铺叙,“颈联转题”是文章的正文也是高潮部分,“尾联合题”就是在文章的结尾一定要深化主旨,即点题。 ?嘉南祝? 1刘敬波.新课标下初中文言文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6). 2张峰.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6(10). 作者简介:王家宇(1988.7),女,上海人,本科,中二,汉语言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