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参考下载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71608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参考下载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参考下载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参考下载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参考下载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参考下载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参考下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参考下载(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中高 精品 教案 试卷单元评价检测 (五) (90分钟100分)一、积累与运用(2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B)A.纤弱(xin)匀称(chng)惟妙惟肖(xio)B.洨河(Xio)池沼(zho)巧妙绝伦(ln)C.遒劲(jn)钹声(b)春寒料峭(qio)D.窠外(k)鳍状(q)摩肩接踵(zhng)【解析】A项“称”应读chn;C项“劲”应读jng;D项“踵”应读zhng。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C)A.斟酌嶙峋沉檀自出心裁B.拱桥轩榭臃肿长虹卧波C.漕运题跋蜕变重峦叠障D.雕镂蔷薇扒掘俯仰生姿【解析】“障”应为“嶂”。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

2、确的一项是(2分) (B)A.衡阳市将举行“讲文明,树新风”知识竞赛,同学们都当仁不让地推荐能说会道的林宇同学参赛。B.2018年宁夏新春彩灯文化节在银川市举行,璀璨的彩灯为市民打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世界。C.湖南龙舟赛拉开了战幕,一只只疾驰的龙舟宛若蛟龙,在湘江水面上劈波斩浪,络绎不绝。D.当壮族姑娘唱起热情的山歌,远道而来的客人也因地制宜,用欢快的歌声应和。【解析】A.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和语境正相反。C.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D.因地制宜: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D)A.许多名人的经历告诉我

3、们,成功与失败不是上天赋予的,而是个人努力的结果。B.数日降雪之后,浙江乌镇景区被厚厚的白雪覆盖,呈现出“冬日雪乡”,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观赏。C.通过观看电影摔跤吧!爸爸,使我重新认识了“虎爸狼妈”的必要性。D.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删去“与失败”;B项,成分残缺,在“冬日雪乡”后加“的韵味”;C项,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5.名著阅读。(4分)经典名著总是令读者回味无穷。同学们爱读法国作家法布尔的昆虫记,因为这部名著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全书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6

4、.综合性学习。(8分)为了响应“世界读书日”“全民阅读”的号召,某校开展了“我爱文学”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1)【全民阅读】如果你是校报小记者,请你根据以下新闻报道为校刊简报拟写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字)(2分)2017年4月23日,正值“世界读书日”, 为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风尚,在装扮得美轮美奂得贺州广场,贺州市举行了2017年“全民阅读” 启动仪式。据悉,本次活动的目的是顺应人民群众对阅读生活的新期待,号召进一步深入开展“全民阅读” 活动,努力改善全社会阅读条件,大力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群众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答:贺州举行了2017年“全民阅读”

5、启动仪式。(2)【开卷有益】如果你是“我爱文学”读书活动的组织者,你如何从“开卷有益”的角度,呼吁同学们积极参加本次活动?(3分)答:读书是一个美妙的过程。一本好书,一篇美文,可以使单调的生活变得丰富,使浮躁的心态变得平和,使平凡的生命变得高尚。同学们,让我们积极参与这次读书活动,体验美妙的读书之旅吧!(3)【书香传递】在中央电视台朗读者栏目里,导演陆川朗读王宗仁的藏羚羊的跪拜是献给自由奔跑的生灵,演员斯琴高娃朗读贾平凹的写给母亲是献给坚强生活的妈妈,我读的是献给。(3分)答:示例一:我读朱自清的背影是献给年老蹒跚的父亲示例二:我读魏巍的我的老师是献给慈爱育人的老师示例三:我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

6、思是献给远行漂泊的游子二、阅读品悟(40分)(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710题。(13分)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

7、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

8、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7.选文第段说明的对象是苏州园林,说明对象的共同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4分)【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文中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判断。说明对象可以用文中词语作答;说明对象的特征可以运用摘录中心句的方法来回答。8.选文第段中画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这里有什

9、么作用?(3分)答:排比。一气呵成,说明设计者和匠师们为达到其一致要求,是如何设计园林的。【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修辞及其作用。除了掌握几种常见修辞的特征及作用以外,还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理解。9.所选文段采用的说明结构是什么?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答:总分结构。做比较。说明苏州园林的建筑与其他建筑的区别:不讲究对称。【解析】本题考查说明的顺序(结构)、说明方法及作用。掌握常见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了解其作用。常见的说明顺序(结构)有总分结构、分总结构和总分总结构。做比较的目的是突出某一方面的特征。10.第段加点词“往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答:不能

10、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用在这里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真实性。【解析】本题考查对语言的品味和分析能力。回答这类题目的要点一般是:先做出判断,后说明理由。说明理由的步骤是:先结合语境解释该词语含义,再反面阐释(如果去掉了会怎么样),最后点明体现了怎样的语言特点。(二)(2017安徽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115题。(16分)冬眠的奥秘张劲硕严寒的冬天,我们总是向往着在被窝里长眠一冬能像狗熊和青蛙那样冬眠就好了。然而我们大都不知道:那些冬眠的动物身上隐藏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冬眠是动物应对恶劣环境的一种策略,科学上叫“蛰伏”。有人会问,冬

11、天里睡得多、睡得久,不就是冬眠吗?它们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只是二者的区别不太容易看出来。拿鱼来说,有几类鱼是会冬眠的,包括我们熟悉的鲤鱼、乌鳢,还有海里的鳗鲡。每当冬天来临,它们就把自己调到冬眠挡:不吃、不喝、不游动。这看似与正常挡的睡觉并无二致,但请注意它们的鳃!鱼类靠鳃呼吸,平时就算身体静止不动,鳃也会轻轻开合扇动。而进入冬眠的鱼,鳃也几乎不动,完全处于麻痹状态。除了呼吸,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这就是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冬眠的意义又在于,尽量减少身体内外的生命活动,将能量消耗降到最低,以适应严酷的环境。动物冬

12、眠时,能把生命的时钟调得极慢,比如生活在北美洲的普通箱龟,冬眠时心脏510分钟才跳一次,实在让人惊叹。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科学家还发现,冬眠不是“习惯养成”的问题,而是遗传基因决定的“天赋”,这种“天赋”还与寿命的长短有联系。一般来讲,哺乳动物的寿命与体型相关: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比如大象能活80年,兔子七八岁就算高寿。而蝙蝠打破了这个规律冬眠的菊头蝠和同体型不冬眠的老鼠相比,前者可以活到三十多岁,后者却只有三四岁。如果在同一物种中比较,如蝙蝠或者棕熊,依然是冬眠的寿命要长很多。冬眠是当下的热门研究领域。如果人类能像动物们一样冬

13、眠,收获的就绝不仅仅是睡大觉的幸福感,也许还能长生不老!虽然对蝙蝠和棕熊等冬眠动物的研究能确定冬眠基因与长寿有关,但这些动物毕竟与我们人类相差太远。不过,在2004年,有个轰动科学界的发现:居然有一种猴子能冬眠!而人类跟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如果猴子能冬眠,这意味着我们人类也有可能做到,到那时,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选自博物总第146期,有删改)11.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分) 答:从人们向往冬眠引出冬眠的动物有着人类尚不知晓的惊天奥秘这个话题,新颖别致,发人深思,易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在结构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理解第段内容,结合

14、说明对象,联系说明文开头的一般作用,具体分析回答。12.阅读第段,指出动物冬眠与睡觉的本质区别。(3分) 答:冬眠动物的体温、心跳等生命指征也都降到极低水平,新陈代谢速率变得非常缓慢,与休克和死亡标准只差那么一点点。【解析】此题考查内容的概括能力,仔细阅读这段文字,在文段最后介绍了两者的区别,从中选取关键语句回答即可。13.第段中加点词语“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更夸张的是,它们几乎不呼吸,只靠皮肤吸入少许氧气!答:不能。“几乎不呼吸”说明还是有呼吸的,去掉“几乎”二字后,意思变成了一点儿都不呼吸,这与常识不符合,也不符合科学真理,这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与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15、【解析】本题考查说明语言的赏析能力。理解加点词语含义以及其在句中表达的意义,比较删去后句意的变化,紧扣说明文语言特点进行回答。14.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列数字、做比较。通过冬眠的菊头蝠和不冬眠老鼠的比较,以准确的数字说明了蝙蝠打破了“体型小的新陈代谢快、寿命短,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这个规律,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了说明的效果,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抓住标志性词语,判断说明方法类型;结合语境,分析对说明对象的表达作用。15.作者说“我们的寿命说不定能达到800岁”,其推测依据有哪些?请结合两段简要概括。(3分) 答:冬眠可以提高寿命。体型大的新陈代谢慢,寿命长人类的体型相对比较大。人类和猴子同属灵长类动物,基因相似性很高,猴子能冬眠,人类当然也可以。【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阅读两段,从中筛选提炼关键信息,归纳概括回答。(三)阅读益生菌是个啥一文,完成1618题。(11分)100多年前,俄国免疫学家梅契尼可夫注意到保加利亚的农民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