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装舞会》教案.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70150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装舞会》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装舞会》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装舞会》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装舞会》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装舞会》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装舞会》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装舞会》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学 设 计 说 明 化装舞会是德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亨利希曼的一篇叙事散文。文章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叙述了一件影响他世界观的小事。为了让学生感受当时社会中的贫富悬殊,在教学中,我设计用对比法使学生从两场化装舞会(一场是父母安排的、一场是女仆安排的)中获得深切感受。本文故事情节性强,我设计用复述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借此熟悉课文内容。文中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有助于推进情节发展,在引导学生深刻体会的同时,我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笔,以锻炼其写作能力。拓展延伸在课文学习的基础上,用对比强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化 装 舞 会 教 案课 题化 装 舞 会课

2、 时2课时授课对象城镇规划二年级授课形式讲 授教材及学情分析课文选自2011年秋学期开始使用的新教材语文,这套教材共分三个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本文是基础模块下册“生活的滋味”单元中的一篇,这一单元均为写人记事的散文,作家从身边平凡的人,普通的事说起,引导读者关注生活,细心观察;珍惜情感,学会表达。授课对象是高职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在方法和技巧上仍显欠缺。他们善良却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同情弱势群体却很少伸出援助之手。他们好奇心重,对社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知欲望,这是形成他们正确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学习目标1熟悉文章内容,学习以小见大的手法。2学习

3、文章通过对心理活动的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手法。3了解资本主义的贫富差距,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重点了解文章以小见大的手法,学习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教学难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学方法任务驱动、对比法、练习法教学资源补充1.“洛可可”装饰风格的图片2. 体现社会中贫富悬殊的图片学生课前准备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经历及其作品风格,并思考作者经历对其作品风格的影响。2回忆童年中对你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学生导入从了解“化装舞会”导入流行于欧美上流社会的,参加者需要带上面具,伪装自己,给别人带来新鲜感或刺激的娱乐形式。(注意:强调加粗的内容

4、)介绍了解“化装舞会”这个名词对于学生来说,本身就有吸引力,强调它的特点和流行范围,为理解文本做了铺垫。走近作者亨利希曼(1871-1950),生于吕贝克城的富商家庭,后家道中落。二十世纪上半叶德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有垃圾教授、臣仆等。补充提炼重点展示准备的资料搜集资料,拓宽知识面,也培养了查阅资料的能力阅读文本整体感知活动一:阅读课文,带着如下问题尝试复述1“我”出生于怎样的家庭?2. 文章写了“我”犯了个怎样的错?3. 化装舞会的场景是怎样的?4. “我”见到穷妇人之后有哪些行为和动作?5.这件事对“我”有何影响?出示问题提出要求浏览课文复述情节问题引导,训练学生有效复述,提

5、高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两场化装舞会,了解社会背景,体会作者的创作风格活动二:研读文本11、12节,体会“我”家化装舞会的奢华1.作者在这两节中主要从哪些方面表现舞会的?分别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参加舞会的人:(毫不疲倦、奉承、挥霍无度)舞厅的装饰风格(结合图片):(柔和、明快、金碧辉煌)舞会的内容:(跳舞、游戏)2.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些特点的?【明确】直接描写:被柔和的灯光照耀着的裸露的肩膀。比喻:像珠宝一样闪烁的头发; 像生命一样发光的宝石3.总结:这是一场豪华、高贵、奢侈的上流社会的娱乐。活动三:研读文本15节,体会另外一场化装舞会的特点1.另一场化装舞会的主角是谁?她有何特点?【明确】“穷妇人

6、”;衣衫褴褛、声音低沉2.总结:生活穷困,缺衣少食引导思考适当点拨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炼要点通过“活动二、三”,使学生感受社会的不平等,体会作者构思的奇特活动四:通过讨论体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作者的写作风格。讨论:作者为何在文中花那么多笔墨来写“我”家的化装舞会?【明确】渲染这场舞会的高贵与奢华,借此表现贫富差距总结体会:两场化装舞会的对比,表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贫富差距,及作者对穷人的同情和对这不公平社会的控诉,体现了作者批判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进一步体会作者的价值观、世界观活动五:合作探究进一步理解文章主题讨论:【问题一】作者为什么称那妇女为“良心雕像”?明确:因为这件事让作者看到了社会

7、中底层人的生活,看到了贫富对比,学会了同情,还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补偿。【问题二】怎么理解“施蒂娜是个很好的演员,她演出了她自己导演的一幕悲剧”。明确:施蒂娜导演的这一出戏让一个不谙世事的富家子弟第一次目睹了社会的真相,感受到穷人的生活,知道了世界的不平等,这对作者的世界观、价值观有很大影响。引导讨论适当点拨讨论理解讨论不仅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反思优点:通过两场舞会的对比来体会社会特点,收效很好。不足:讨论文章主题的环节,由于语言表达欠缺,概括得不太到位。改进措施:教学时可提供相关词语供参考;课后加强阅读训练,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过程(第二课时)探究文中的心理描写

8、活动六:体会本文心理描写的作用:1.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心理描写的语句,并读一读2.合上课本,在老师的引导下说说“我”的心理是如何变化的当“我”闯祸时,“我” 心怦怦直跳 ;当施蒂娜告诉我“她回来我家告诉爸爸妈妈时”,“我” 害 怕 ;当上床后,“我”还在 担 心 ;当“我”想到“她和她小儿子没饭吃”时,“我”感到 难 受 ;当家里舞会开始时,“我” 非 常 高 兴 ;当听说那妇女来找“我”时,“我” 极其紧张 。 当“我”听了她的话,“我”又 很难过 ;当“我”给她一些补偿后,“我” 放松、平静了 ;当送出去的东西都回来时,“我” 不能理解 ;当施蒂娜笑了时,“我” 醒悟了 。3.体会其作用:【

9、其一】心理描写推动的情节的发展。【其二】这些描写能让读者看到这件事对作者的影响,从而加深对文章所表现的社会意义的理解。布置任务引导填空总结点拨诵读体会回答理解体会加强诵读,体会作者心理通过问答的形式,体会心理描写与情节发展密不可分课堂训练活动七:请就一次印象深刻的课堂回答问题的经历,写一段心理活动。注意表现答题前的担心,答题时的紧张,答题后的放松、开心或遗憾布置任务提出要求写作片段即学即练拓展延伸活动八:出示图片,回忆自己曾看过或听过的贫富悬殊的案例,思考面对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时,我们应该怎么做。 出示图片引导思考思考讨论加强理解通过这一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同情弱势群体,树立正确世界观、价值观

10、课堂小结1.运用心理描写推进故事情节2.这个故事对作者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意义提炼重点体会理解复习重点加深理解课后作业 假设你是施蒂娜,当你看到“我”闯的这个祸后,会有怎样的想法,请结合课文内容合理展开想象,以当那个碟子被打碎后为题,用第一人称写作一篇文章,注意突出“施蒂娜”的心理活动。布置作业提出要求完成作文通过这项作业,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这样的社会。板书设计化装舞会 父母组织的化装舞会 女仆导演的化装舞会特点:豪华 衣衫褴褛 高贵 声音低沉 奢侈心理变化:害怕担心高兴紧张同情平静醒悟教学反思优点:1.图片展示直观形象,对理解文本有很大帮助。 2.作业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加强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不足:对生活的关注不够,贫富悬殊的案例列举得不到位。改进措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爱弱势群体。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