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60389 上传时间:2019-09-0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 杭州市求是教育集团 一、研究目的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环宣中心发200322号文件精神,我集团作为国家环保总局课题“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研究”(课题号:2003-Z-01)成员单位及实验学校,开展此项重大研究,旨在为我国小学阶段绿色学校的创建与发展提供实际依据。环境意识是世界公民的基本素质,环境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将环境意识列为其中的基本内容之一,可持续发展和环境意识成为各科的课程目标与具体内容。对小学生进行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教育,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提高全民族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基础,

2、更是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举措。环境教育成为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贯穿在学校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的整体性活动中。 “环境教育是一个超越了知识本位的教育领域,它关注学生的价值观、态度体验的变化,以及包括各种非智力因素在内的情感领域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环境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因为人们热爱环境才会保护环境”。传统的以教室、课本为中心的教育形式“很难从真正意义上形成人们较高的环境素质”。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说教,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各种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增强情感体验,培养实践能力,运用学到的有关环境知识和技能,从自已做起,从现在做起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保护学校环境、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和社会大环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实验通过整个课程体系、贯穿整个管理与教育教学过程进行环境教育,培养具有综合环境素质的人才,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价值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生活观,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并能有效地参与到当地、国家及全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同时,提高教师的环境素养和实施环境教育的能力,并初步构建具有校本特色的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模式。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研究如何通过整个课程体系的整体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意识、价值观和行为,进一步提升绿色学校的理念和品位,初步构建绿色学校发展策略和运行管理模式。1、学科渗透:环境教育

4、应当渗透在学科教学之中,因为它与现行各学科有相互重叠之处。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开设各门课,充分挖掘其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在课程体系实施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以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来把握学科教学,以新型的人才观来调整教育教学策略。渗透课程组织模式能反映环境教育的跨学科性,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生的环境知识、环境意识、环境价值观与态度等。2、环境综合实践活动:是指从学科中整合出来的跨学科的环境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分为两大块:一块是主题环境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以年级为单位进行,围绕同一个环境教育主题,各门学科、各种活动、学校家庭社会有机整合,主动融合,充分挖掘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环境教育氛围,创设多样的学生实践舞台

5、。学生在充满环境教育气息的“大磁场”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教育,入脑入心。一块是环境小课题研究活动,学生自主选题,合作探究,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访问、查阅资料、录音摄像等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生活中的环境课题进行研究,了解环境,感受环境,体验环境,关爱环境,培养良好的环境情感和责任心,提高综合能力。三、研究重点:1、学科渗透。用现代环境教育的理念指导课堂教学,用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把握课堂教学,结合新课程的实施,重点研究如何更好地营造和谐、自然的课堂环境教育氛围,“润物细无声”;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提高环境教育学科渗透的实效性、创新性。 通过各科典型教学课例的研究,初步

6、提炼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操作策略。2、环境综合实践活动。重点研究根据各年级的身心发展和道德发展特点,整合各种环境教育资源,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环境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提高综合能力,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情感和行为模式。通过各年级主题环境综合实践活动和环境小课题研究活动的设计和实践,构建环境综合实践活动体系和操作策略。四、研究设想1、提高教师的环境教育能力和水平,从而有效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价值观与态度,促进他们有益于环境的行为模式的形成。2、学科教学有机渗透环境教育,提炼出学科渗透环境教育的一般规律和操作策略,整理和编写各科典型教学课例,为我国创建绿色

7、学校和实践环境教育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和范例。3、形成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环境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整理和编写各年级环境综合实践活动典型案例。五、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研究过程中,通过管理,采用学科渗透、组织活动、开展调查研究、行为训练、观察、访谈、问卷、文献等收集资料,然后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构建。本课题研究采用分级管理的制度,建立由总校长和副总校长为负责人、集团各校主要领导及教研组长等为成员的核心课题组,以及在核心课题级领导下的由相关教学骨干组成的子课题课题组。核心课题组会议每两月召开一次研讨会,子课题组每月召开一次研讨会议,并做好会议记要,以确保课题如期顺利进行。同时,每月月初对

8、课题组成员进行课题研究的培训交流。六、研究步骤2003年7月 确立集团核心课题方案2003年9月 核心课题组培训、确立子课题方案2003年9月2004年5月 课题实施、搜集素材、撰写子课题案例、论文2003年11月 首批子课题心得、案例交流、点评、修改2003年12月 第二批子课题心得、案例交流、点评、修改2004年2月 核心课题组研讨会2004年4月 第三批子课题心得、案例交流、点评、修改2004年6月 子课题心得、案例、论文汇总2004年7月 完成核心课题结题报告研究时间:2003年10月2005年6月七、研究成果:1、研究报告2、环境教育教学课例及活动设计手册八、研究人员1、课题顾问国家

9、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绿色学校项目主管 曾红鹰浙江大学教育系博士、副教授 祝怀新杭州市环保局宣教中心 周琦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 黄建明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特级教师 黄黎明2、课题指导浙江大学教育系博士、副教授 祝怀新3、核心课题组组成:课题组总负责人:马冬娟、周爱芬(具体负责)课题组成员:赖爱娥、苏艳、朱红、吴泉、朱广庆、林芳、李勤、章时杰、陆晓华、李悠悠、裘海波、刘建敏、施青芳、邵晓波、马珏、叶慧英、赵涯、何江红、许春益4、子课题以及负责人子课题负责人职务低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朱广庆教导主任中段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林 芳教导主任高段主体综合实践活动吴 泉教导主任语文学科施青芳教研组长

10、数学学科马 珏教研组长体育学科章时杰科研室主任、教研组长音乐学科叶慧英教研组长美术学科李 勤科研室主任科学常识学科、生活与劳动刘建敏教研组长英语学科赵 涯教研组长小课题研究邵晓波教研组长信息技术许春益备课组长品德与生活(社会)、思品何江红教研组长地方课苏 艳常务副校长附录一、进行环境教育的历史和取得的成就作为杭州市的实验学校、浙江大学的附属小学,学校一直非常重视环境教育,培养师生良好的环境意识和行为。积极进行基础教育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以常识学科为龙头,探索提高环境教育在各科教学中的渗透实效;以校园活动文化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环境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体系;以省级课题“小课题研究进课堂”为突破,引

11、导学生主动探究,关爱环境99年,学生撰写的论文有关西湖水质的考察全国少年儿童雏鹰杯“五自”实践活动一等奖。2001年11月,中国杭州环境社会环境教育暨西湖FM国际研讨会的中日韩环保专家来校参观,2001年12月,“创模回头看”一行市创模办和八家新闻媒体来校视察,均对我校的环境教育给予充分肯定。2002年4月,我校成为迎接“国际花园城市”协会理事参观的绿色学校的唯一代表。近几年,在各级各类环境教育活动、竞赛中,我校师生获奖、发表的作品有:国家级11项,省级11项,市级23项,区级45项。学校被评为第一批的区、市、省级绿色学校,2002年被评为全国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先进学校。二、学校所承担的县区级以

12、上的研究项目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立项时间立项单位完成时间小学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尝试刘建敏1999年10月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2000年8月校本活动课程的实践与研究黄建明2001年月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03年7月小学生人文性科学探究活动设计邵晓波2003年月(区重点课题)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2004年6月小学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与研究赖爱娥2002年9月杭州市西湖区教师进修学校2003年7月三、学校已有的环境教育的主要研究成果作者题目类型出版社或发表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刘建敏小学环境教育实践活动尝试论文西湖FM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2年6月刘建敏灵隐小溪对西湖水质的影响调查论文全国

13、大自然杂志1999年7月沈建立吴光鉴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科学科学教学案例陕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4月赖爱娥多渠道,培养孩子良好的环境素养论文省家庭教育杂志2002.12沈建立和孩子一起分享自然论文区一等奖2003、4沈建立回归自然 亲历科学论文市一等奖2002、9曹世松让学生会学科学论文市二等奖2002、9周爱芬环境保护 教育为本论文区二等奖2003、5四、学校科研管理能力及师资教学科研能力情况 学校成立了总校长任组长的科研管理小组,分管科研的副总校长具体负责,集团下属三个学校均有科研室,由科研室主任负责各校的教育科研管理。学校师资专业化,各科教师配备齐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大专及以上学历达

14、98,具备教育科研的能力。100的教师都在参与课题研究,区级及以上论文获奖数占全体教师数的25。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规范,有质量,被评为浙江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浙江省教育科研百强学校。五、学校可用于支持研究的基本条件1、专家指导。学校毗邻浙江大学,地处文教区,拥有丰富的专家资源,有助于获得具体指导,以确保本研究的质量。2、图书资料。学校图书室生均藏书30册,其中有很多研究需要的资料。3、网络通讯。学校有功能强大的校园网,每位教师在家、在校都能进入校园网和因特网,查询资料非常便捷。此外,学校设有教育科研专项资金,能保障研究资金的投入。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