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词三首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1)

上传人:doc****iu 文档编号:98043204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1.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词三首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1)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词三首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1)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词三首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4古诗词三首 夜书所见 人教部编版 (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4 古诗词三首夜书所见一教学目标1、识记生字,读准字音,理解并能正确书写多音字“挑”。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韵味,并背诵积累。3、明诗意,悟诗情,理解重点词语“萧萧”、“知”等,感悟表达特色。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古诗的韵味,并能积累、背诵古诗难点:明诗意,悟诗情,感悟表达特色。三、教学过程环节导入师:孩子们,咱们来聊一聊,你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师:你们的回答很有意思,每个人眼中的秋天都是不一样的,你瞧,(PPT出示不同人眼中的秋天景象)农民伯伯眼中的秋天,就是丰收,画家眼中的秋天是笔下美丽的油画,摄影师眼中的秋天又成了镜头下精美的照

2、片。在诗人的眼中,秋天是杜牧笔下“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也是苏轼笔下“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而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眼中的秋天也别有一番滋味,来,叫叫他的名字。(出示叶绍翁资料,简单介绍诗人)。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导入,用“学生眼中的秋天是什么样子”过渡到“不同人眼中的秋天”,再过渡到“诗人眼中的秋天”作为导入,引出诗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衔接简单自然。环节二新课讲授(一)揭题,解题师:叶绍翁的诗以游园不值和夜书所见最为著名,今天咱们要学的就是其中的一首夜书所见(PPT出示课题),来,自己读一读课题,边读边想一想,题目是什么意思?生:夜晚、看见的,听见的(不止有看见的,还可

3、以有听见的)师:这里的“书”字又该作何解释?来看看,书有这些意思(1.书写、记录2.书本),用在题目中,你觉得哪种更合适?(生选择)师:(PPT出示词语的意思)所以把词语串联起来,题目的意思就是?谁来说一说?(生串联词语说题目意思,发现语序错乱导致不通顺的时候相机提醒)师:发现什么没有?他的表达通顺吗?怎么把这句话说通顺?你来试一试。生:夜晚把自己看到的书写下来。古人说话的语序和我们不同,有时候我们需要换一换语序。一位独自漂泊在外的诗人,在一个夜晚记录下来的到底是怎样一幅画面,咱们一起走进古诗去瞧瞧,跟着老师一起,让时光倒流,回到那个夜晚,准备好了吗?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揭诗题,解诗题,由学生

4、自主思考题目意思,充分发挥学生思考的自主性,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拆字组词的方法解释题目意思,明白古文语序与白话文语序的不同,在翻译时需要适时调整,也为后文解释“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做铺垫。(二)检查预习,正字音师:朗读不仅是舌头的运动,更是心灵的运动,(PPT出示古诗)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这首诗,读准字音,读通古诗。(提醒学生注意,是自己读自己的,不是齐读)师:看你们读得津津有味,谁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指12名学生读古诗)师:你读得真流利,还读准了字音。(评价的同时相机正音)古诗里藏着一个多音字,你们找到了吗?对,就是生字“挑”,它在这里读三声,另外一个读音读作tiao,读

5、三声的时候,除了挑促织,还可以说挑什么?组什么词?(生组词:挑战、挑拨)师:当他读一声的时候,我们可以给它找哪些朋友?来组组词。(生:挑食,挑东西,挑选)(注意提醒学生,词语“单挑”中,应读作三声)师:那这“挑”字在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谁来提醒一下大家!举起小手,咱们一起来写一写。(教师范写“挑”字,学生书空)你们既能读准字音,又能写好生字,预习得真不错!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检查预习,正字音,读准读通古诗,在设计的时候,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读准字音到读通顺古诗,再到读出节奏,最后单独提出特殊生字,会读会写,环节由简到难,干净利落,学生易于掌握。(三)整体感知,明诗意师:孩子们,读准字音,读通

6、古诗,只是学习古诗的基础,其实,古诗是一种内涵非常丰富的语言,需要我们细细品读,才能领悟其中的韵味,想要知道作者的所思所想,咱们慢慢走进诗文。请看学习提示自己读一读古诗,用圈出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用划出诗人听到了哪些声音。这里有个小提示,一起读一读(小提示:遇到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注释会帮助你哦!)生:自主学习古诗师:(板书“圈”“读”)看你们讨论的那么激烈,我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听听你们的想法了,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诗人看到了哪些景物?听到了哪些声音?(生分享自己找到的景物)注意学生可能会找到“挑促织”,可以设下悬念,在后面的学习中解决。师:你们说的这些都是出现在诗人眼前的景物,看到这样的景

7、,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和同桌说一说。(生交流想法)师:这样的画面,这样的一个夜晚,诗人独自漫步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如果是你,你有什么感受?把古诗读出你自己的感受。(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古诗)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整体感知,明诗意。学生通过圈划景物,能整体感知古诗描写的意象,通过景物的组合,学生自己说说这些景物能带给他什么感受,初步在学生心中建构意境框架,起到读通基础上整体感知古诗的效果。(四)逐句品读,悟诗情学习一二句师:我听出了你们不同的感受。只是寻常秋景,为什么诗人还产生这样的感受?咱们继续学习诗文,走进他的内心。读一读屏幕上的两句诗(课件出示一二句)诗人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飘扬,听到了

8、秋风的声音,这是怎样的风声?生:萧萧师:萧萧表示风的声音,孩子们,风,你们熟悉吗?微风给你什么感觉?(温柔,)秋天的风给你什么感觉?师:秋风不那么狂妄,凛冽,但已有一点冷冷的感觉。那这样的风怎么读出来呢?师:可以读得轻,还可以把音节拉长一点师:带着一丝凉意的秋风吹过梧叶,会怎么样呢?梧桐树叶在树上摇摆,发出沙沙的声音。这就是“萧萧梧叶”。咱们再来试一试生读师:读出味道了,你看,秋风的韵味出来了。师:江上秋风动客情,这萧萧秋风,动了谁的情?“客”是谁?(生:客人、旅客引导学生联系诗人背景,猜想“客”的意思)师:叶绍翁的家乡在福建,对于这个村庄来说,叶绍翁是谁?生:客人。师:对,像这样离开故乡和亲

9、人,独自在外漂泊的游子,他只不过是这里的一个客人,可是这个时候他居住在杭州,他已经好多年没回到家乡了。年老体衰的他,此时,他独自漫步江畔,听到秋风萧萧作响,看到梧叶漫天飞舞住在西湖江畔,这里不是他的家乡,这样的夜晚,他怎能不动感情?他动了怎样的情?生:想念自己的故乡,想念自己的父亲、母亲。师:自古以来萧瑟的秋风总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PPT出示补充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晋人张翰祖籍苏州,但是他常年远离故土家园,在洛阳为官,又一次看见秋风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于是辞官回家,了却多年心愿。这就是有名的秋风动客情的故事。师

10、:怪不得他觉得这树叶这秋风都送来了阵阵寒意,送来的是寒声。同学们,他仅仅是身体寒冷吗?还有什么?(生:还有内心的寒冷)师:是呀,身体寒一直传到了他的心里,咱们把诗人的心情送进去,读一读。学习三四句师:老师已经被你们的朗读感染了,夜更深了,思绪更浓了,诗人此时的心情又如何?自己读一读三四句,用上我们前面学习古诗的方法,试着自己学习古诗,在你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预设:“知”师:谁来说说你有哪些地方是不理解的?生:(为什么是知?)师:孩子,你和老师有同样的疑问,“知”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何在这里用“知”字,而不用“见”字呢?师引导:灯下的儿童在捉蟋蟀,是作者看到的吗?(不是的,他并没有亲眼看到的

11、。他只是看到了夜深篱落一灯明而猜想到的。)所以,“知”在这里应该解释为“料想、猜测”的意思。生:猜测可能是有孩子在斗蛐蛐师:因此,咱们前面这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儿童挑促织”并不是作者看到的。为什么是猜测到挑促织?而不是别的?(学生发散思维,畅所欲言)师:此情此景,这位漂泊异乡的诗人又动了怎样的感情?(怀念童年,回忆童年的感情)想到童年生活,诗人眼前出现了一幅幅画面,想想看,童年哪些有趣的是让他记忆犹新?他可能想到了什么?师质疑:“篱落”“一灯明”这些景物是诗人什么时候看到的呢?生:“夜晚”师:文中用到一个词叫“夜深”,也已经很深了,是该做什么的时候了?诗人为何还独自在江边散步?生:因为他睡不着

12、师:他为什么睡不着?生:因为他思念自己的家人正是眼前这盏灯,在诗人的心灵屏幕上映出他童年生活的点点滴滴。(PPT出示补充诗句)他也曾林间捕蝉(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也曾田间放纸鸢(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也曾花丛追蝶(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是啊,在这样的环境下,就连看到一盏灯,它都是寂寞的,诗人怎能不孤独?短暂的快乐情绪,转瞬即逝,又是孤独的。咱们来读一读。(夜深篱落一灯明)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逐句分析,悟诗情。通过逐句分析古诗,抓关键字眼体会表达、在指导朗读中感受诗人想表达的情感,在联想画面中体会诗人的心境变化等方法,不断追问,体悟诗情,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走进作者

13、内心。(五)联想吟诵,入诗境师:作者这样浓厚的思乡之情,却短短几句话就表达得淋漓尽致,令人佩服。跟着叶绍翁漫步,再次走进古诗,尽情感受他的所思所想。闭上眼睛,听老师朗读。师:范读师:此情此景,你我都有千言万语,思故乡,忆童年,都在言语间。诗人和诗题我们一起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下一句。师生共读师:寄情于景,景中孕情。想象你我都是叶绍翁,站在江边,只有江水和黑夜陪着你。你可能会有怎样的语气,怎样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加上你表情和动作,自己读一读。生:创作读师:哪位小诗人来展示?生:展示朗读小结并齐读古诗:你们读出了诗人那份孤独和寂寞,让我们融情于诗,一起品味诗人的伟大杰作!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联想

14、吟诵,入诗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朗读,巩固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加深对情感的体会,在反复吟诵中融情于诗,在忘情朗诵中,提升朗读技巧。(六)、拓展延伸,教师总结师:哎,诗人年老体衰,漂泊在他乡,夜深难眠,一个人在江边散步,他难过、孤独、愁闷。这样的心情,让你我都变得沉重了起来,老师给你们带来另外一首诗,一起欣赏一下,轻松轻松。自己读一读生:自读古诗师:(简单描绘诗意画面)你看,同样是描写夜间景物,作者心情不同,即使看到同样的景物,表达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教师总结像这样有趣的诗,咱们中华诗词宝库里还有很多很多,希望你们能够去多搜集,读一读,诵一诵,相信你会在诗的海洋里找到乐趣的!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拓展延伸,教师总结。通过拓展同为描写夜间所见的舟夜书所见,脱离课文,跳出书本,结合生活经验,学生感知作者心情不同,即使看到同样的景物,表达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升华主题,发散学生思维。总结环节号召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瑰宝,多诵读古诗,在古诗中找到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