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课件...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042873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年9月2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从2006年起由山东省和济宁市政府 ,以中国政府的名义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该组织最高级别的奖项,也是在世界范围里第一次以中国人的名义设立的教育奖项。 中国的教育家有千千万万,为何独以“孔子”为名设立教育奖?,.,1,“自孔子以来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孔子晚年,皓首穷经改编出的“六书”(诗、书、礼、乐、易、春秋)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以后被荀子尊称“六经”,除“乐”经亡佚失传以外,其余五经在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教材。,.,2,孔子中国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2、!,.,3,诲人不倦,hu,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4,有教无类 诲人不倦 不愤不启 举一反三 闻一知十 切磋琢磨 绘事后素 各得其所,同心同德又同堂, 此日杏坛如现在; 变鲁变齐今又楚, 当年车辙不曾回。,成语,千年杏坛名书院,.,5,字音提示:,1、知 2、闵子骞 3、冉伯牛 4、仲弓 5、陈亢 6、悱 7、隅 8、谄 9、切磋 10、倩 11、绚,zh,mn qin,rn,zhng,gng,fi,y,chn,cu,qin,xun,qi,.,6,教育的作用,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子曰:“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习染,上等的,下等的,通“智”,智者,形容词作名词,愚者,形容词作名词,

3、人的天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使人的品行智力千差万别,即教育可以改变人。,对于天才或蠢才,教育是改变不了他们的。,.,7,探究: 孔子一方面说“性相近,习相远”,一方面又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两种说法之间有什么矛盾?从孔子的整个言行来看,他实际更倾向于哪种观点?,“性相近,习相远”强调后天因素的作用,是反映论、实践论的观点。 “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强调先天因素的作用,是先验论、天才论的观点。,孔子重视教育,主张因材施教,认为“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以与人为善的态度鼓励“难与言”的互乡人进步,这些都说明孔子在实践中基本是坚持反映论的。他更倾向于第一种。,.,8,习: 1

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2学而时习之。 3莫如修仁义而习文。 4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 5通书,习戎事。 6鹰乃学习。,习染,反复练习,学习,习惯于,熟悉,飞翔,.,9,子曰:“有教无类。”,种类、类别,教育的对象,类,在当时的社会可以依据什么样的标准来给人分类?,出身的贵贱,智力的高低,.,10,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论出身贵贱和等级的。他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身份也各不相同,只有少数是贵族子弟(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和商人子弟(如子贡),大多数是平民(如颜回、曾参、子路等),还有家无立锥之地的“贱人”仲弓,出狱的犯人公治长,做过盗贼的颜涿聚。孔子是鲁国人,从地域看,他的学生也不限于鲁国,还有齐

5、、宋、晋、楚、秦等国。从民族看,大多数是华夏族的,也有少数民族的。所以何晏认为,有教无类“言人所在见教,无有贵贱种类也”。,孔子招收的学生是不分智愚的,所教学生的知识、智能、学习态度都各不相同。如颜回、子贡的接受力较强,像高柴、曾参的智力却比较差。但经孔子的教育,最终都成为高才生。在学习态度上,颜回好学,宰予懒惰,但孔子都招为学生。他们的年龄也不受限制,有的比孔子小几岁,也有的比孔子小近五十岁。孔子并不歧视品行上有缺陷的人,照样收他们为弟子,他们后为也都成为孔子门下的优秀学生。,.,11,当然,必须指出的是孔子虽然主张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但他所说的“人”不包括占人类一半的妇女。“唯女子与小人

6、不可教也”,孔子的三千弟子中没有一个是女性。我们不能要求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具有男女平等的现代意识,但孔子把妇女排斥在教育对象之外,则是他“有教无类”原则的一个极大的缺陷。,.,1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泰勒博士说:“如果人们思索一下孔子的思想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人们很快便会发现,人类社会的基本需要,在过去的二千五百多年里,其变化之小是令人惊奇的。”,人人都有接受教育,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有何现实意义?,.,13,关于教育内容,7.25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以:用,介词 教:省略“之”,代“学生” 文:指文献、古籍等 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忠:

7、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信:以实之谓信,与人交往讲诚信的意思,教育内容概括起来讲,就是书本知识,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三个方面。,7.25、16.13,.,14,16-13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异闻:特殊的教育。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 趋:小步快走,在人面前表示恭敬。 而:表修饰关系 无以言:不善于说话。 而:表承接关系 立:立足于

8、社会。 斯:这。 远:形作使动,使离开,疏远,指不偏爱。,教育内容:学诗、学礼,.,15,第7.25、16.13章讲述的是教育的内容,从此四章里得出孔子的教学有哪些具体内容?,历史文献、社会实践、待人尽心竭力、办事诚实可信,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孔子所倡导的教育在内容上是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德行修养。,当然孔子的教育内容由于受时代的局限,很少讲到自然科学知识,而且尽管他自己博学多闻,但不重视科学知识,甚至鄙视生产劳动知识,这是孔子教育内容的消极方面。,.,16,教育方法和原则,.,17,7.8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愤:苦思冥想而

9、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举一反三的教学法。 这是典型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激励,诱导,启发。 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刺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由此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评析,悱:音,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音,角落。,反:还复。,复:再次教育。,启发式教育方法,启:开导,.,18,1.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谄:音,意为巴结、奉承。,启发式教学(循循善诱),告诸往而知来者:诸,之,代“子贡” ;往,过去的事情;来

10、,未来的事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此二句见诗经。卫风。淇澳。,赐:子贡名,孔子对学生都称其名。,斯之谓: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一种宾语前置形式,“谓斯”,其中“之”是提宾的标志,若:及,比得上,与:和,教师素质:“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19,5.9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愈:胜过、超过。 与:赞同、同意。 女:通“汝”,评析 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他勤于学习,而且肯独立思考,能做到闻一知十,推知全体,融汇贯通。所以,孔子对他大加赞扬。在学业上尽可能地事半功倍。,激励式教学方法,.,20,3

11、.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兮,语助词。素以为绚:以素为绚(宾语前置),绘事后素:绘,画。素,白底。绘事后省略了介词“于”素,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言:讨论.,评析孔子以绘事喻诗,子夏由诗而悟礼。礼后,就是礼在忠信之后。忠信是素,礼喻绘事。,讨论式教学方法,.,21,11.22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 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

12、求也问闻斯行之,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闻斯行诸:斯,这,此指代“道理”。诸:“之乎”的合意。 由:仲由,即子路。 惑:迷惑,糊涂。 退:退缩 进:使动用法“使进 兼人:一个人做两个人的事,喻好胜。 退:使动用法“使退”,,因材施教教学原则,.,22,11-3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文学:指通晓诗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古今异义),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德行、言语

13、、政事、文学,是孔门四科教育,德行列为第一,足见道德教育最为重要。 孔子为了因材施教,而划分专业,分科教育,这在我国教育史上有首创之功。,.,23,宾语前置 在古汉语里,宾语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是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1、在疑问句中,宾语是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 词(或介词)前。 2、在否定句里,代词作宾语,宾语也都要提到动词之前。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竺词帮助,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前面。这是“之”“是” 便成为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它意义。 4、介词宾语的前置。 5、“相”有时表示动作行为趋向于一方

14、,有指代作用,作宾语,放在前面。 6、“见”在动词前,表示受事者自己,有指代作用,指“我”,充当句子宾语。,.,24,一 沛公安在? 子何恃而往? 公何之?,二 莫我肯顾。 彼不我恩也。 未之有也。,三 唯弈秋之为听。 惟命是从。 孔子云:“何陋之有?”,四 一言以蔽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不识吾子奚以知之?,五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六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沛公在安?,子恃何而往?,公之何?,莫肯顾我。,彼不恩我也。,未有之也。,唯听弈秋。,唯从命。,有何陋?,以一言蔽之。,籍以何至此。,不识吾子以奚知之?,及时遣相归。,慈父背见。,.,25,教育者素养,.,26,7.34 子曰:“

15、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若:如果说,至于,连词。 抑:只是,表示转折的连词。 正唯:正是,正因为。,【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孔子认为自己不是超凡入圣的人,也不是仁人君子,但只是学而不厌,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罢了。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智者的表现,诲人不倦是仁者的风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27,17.19子曰:“予欲无言。”子贡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天:上天,实指宇宙和自然界。 天何言:属宾语前置句,即“言何”的倒置 四时:指春、夏、秋、冬四季。,评析本章孔子

16、用含蓄的语言,教育学生学习主要靠主观努力,靠自己领悟,靠独立观察思考。现代教育有一句话:“教是为了不教。”这个“不教”之时,正是学生真正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日。,身教重于言教,.,28,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述而不作:述,传述。而:却,表转折的连词作,创造。,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提出了“述而不作”的原则,这反映了孔子思想上保守的一面。完全遵从“述而不作”的原则,那么对古代的东西只能陈陈相因,就不再会有思想的创新和发展。,窃:私,私自,私下。,7.1,重古代文化,.,29,9.15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自卫反鲁:古今异义。从卫国(古),要义:正乐,【评点】顾鸿安 论语解读 本章孔子自叙对诗乐的重视和高深造诣。孔子认为乐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