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第一章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8030838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地理学第一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地理学第一章(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教师:车晓翠,单 位: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博 士 :人文地理学 专业 电子邮箱: 电 话: 13504460624,吉林农业大学本科教学课程,城市地理学,1、城市地理学是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专业课打基础、作准备。与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密切相关。 2、城市地理学是相关专业研究生考试的必考内容。理论性强,应用性广。,1.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需要掌握和运用城市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来解决规划和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是必须掌握的理论工具。,实践意义,学习目的(Why),要学习城市地理学,需要了解城市地理学是做什么的,主要研究哪些内容,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

2、系如何,为什么要学习及怎样学习等问题 。,绪论,城市概述,区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化,城市产生,城乡划分,城市地域,分类,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关系,西方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中国城市地理学发展简史,区域城镇体系规划的提出,城市职能结构,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城镇体系规划流程和工作方法,城市化涵义、动力机制 城市化的类型和测度 城市化的近域推进和郊区化 城市化历程进程,城市地理学,课程结构(What),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 城市中心商务区 城市开发区、城中村,城市地理学学习方法(HOW),贯穿红线,条件,过程,格局,机理,城市与地理环境关系,城市生长过程与

3、空间组织,城市发展规律,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许学强等主编城市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 教学参考书: 1、周一星主编:现代地理科学理论丛书: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 2、理查德.P.格林等主编:城市地理学,商务印书馆; 3、杂志:A、经济地理;B、人文地理; C、城市规划;D、地理学报; F、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H、地理研究。,推荐两本书,第一章 绪 论,城市地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主要流派,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学习重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什么是地理学?,研究地理环境及人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

4、务和内容,也称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是地球表面各个圈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圈相互交接的界面,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厚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聚落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一、城市地理学的学科种类和学科性质,1、城市地理学是地理学范畴内的三级学科,是人文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在我国,地理学属自然科学,城市地理学划为自然科学中的社会科学; 在一些发达国家,把城市地理学完全划归为社会科学。,二、城市地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1、概念:,2、研究对象,

5、城市,城市地理学是研究在不同地理环境下,城市形成发展、组合分布和空间结构变化规律的科学。,三,城市地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区域,城市形成发展条件,城市问题、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城市生长研究,城市内部空间组织城市外部空间组织,第一节 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内容,城市,城市动力机制,区域,城市,四、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城市空间组织 (管理学),经济活动空间单元 (地理学),城市内部联系 (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生态学,其他学科,城市规划学,城市空间结构,一是以单个城市为研究客体,探讨其内部的结构、功能以及发展的一般规律。,二是以若干城市为研究客体,探讨城市之间的空间组织

6、问题。,第二节 城市地理学的发展与主要学派,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城市地理学(形成)的孕育(启蒙)(雏形形成),时间:产业革命-二次大战(20世纪50年代) 背景:工业革命使世界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对城市的观察、研究活动随之增长,关于城市的各种理论和学说相继问世。,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2、城市地理学独立大发展时期,时间:1950年后 背景:战后初,欧洲许多城市经济衰退,急需了解城市的结构和布局,急需对城市进行系统研究和规划;60年代以后城市化进程与现代化进程相伴加速进行;进入80年代, 城市在国家和社会中居于更加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西方城市地理学的发展,3、城市地理学

7、成熟时期,时间:1950-1970年,空间学派兴起;1970年以来,人文学派、行为学派、激进学派出现。 背景:50年代中期以后到60年代初,地理学的“数量革命”达到高潮;克里斯塔勒中心地学说的影响迅速扩大。,二、城市地理学的主要学派,1、区位学派 (古典区位论、近代和现代区位理论) 2、行为学派 3、空间分析学派 4、人文主义学派 5、激进城市地理学派,我国的城市地理研究开展较晚,是地理学中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科之一,直到近年来才得以较为迅速的发展。同时,对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表现出明显的特征和趋势。,三、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1、中国城市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奴隶社会时代的一些早期典籍,如尚书、礼记

8、、 周礼、诗经、管子等,就已经记载奴隶主阶级的城邑、聚落的相关地理知识。 在漫长的封建时代,除了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和大量的地方志中包含有大量城市的描述外,也有许多描述单个城市的著作,诸如洛阳伽蓝记、汴京遗迹志、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唐两京城坊考、日下旧闻考等,大都记载都城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建筑、风俗、掌故等,内容庞杂,难以称作城市地理学著作。 中国近现代城市地理学,作为人文地理学的一个分支,始于20世纪,其间随着整个人文地理学的沉浮历经坎坷,其发展大体可以分为5个阶段。,(1)1949年以前的兴起阶段 (2)19491966年的相对萧条阶段 (3)19671976年的停滞阶段 (

9、4)1976年1980年代末的振兴阶段 (5)1990年代初至今的快速发展阶段,综上,中国城市地理学从20世纪初期自西方国家引进以来,经历了一条在艰辛曲折中奋进的道路。和过去相比,是前进了一大步,但和同期的国际先进水平比,差距还很大。从立足于本国的研究到着眼世界;从引进国外的理论和方法到创立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从重于描述到定性定量的高度结合;从重于现状研究到精于预测和政策、决策的研究,真正形成一个多角度、多层次研究的生动活泼的局面,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城镇人口,最庞大而复杂的城镇体系,城市化的发展方兴未艾,完全可以期望,我国的城市地理学在未来一段时间有更快的发展。,(1) 城

10、市化研究 (2) 城市发展方针的研究 (3) 城市体系研究 (4)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2、主要研究领域,3、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趋势,(1)对理论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我国城市地理学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虽然学科理论不断充实和提高,但由于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起步较西方晚,在很多研究领域多是翻译和借鉴西方的经验,尚未形成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到目前,我国城市地理学方面的实践工作已经在多方面展开,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进行理论的概括、科学的推论和模式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使得进一步研究成为可能。 (2)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的研究将加强 经济的全球化正推动着新的世界体系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从世界体系的视野、

11、从深入研究生产、贸易、投资跨国流动的和人民利益出发的本地化出发,揭示世界城市体系、城市带和大都市连绵区形成演变规律、机制及对策、以应对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3)对城市社会空间的研究将加强 城市空间是在政府、市场、社会三者互相制约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城市已经出现社会极化的现象,并进一步对城市的居住空间分布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面对城市移民与非正规经济,如何维持城市经济发展、社会秩序与空间匹配之间的有效平衡,将是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 从城市社会学层面进行城市社区组织结构、城市婚姻与家庭、城市社会阶层、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城市犯罪等社会问题及小城镇等方面的研究

12、;从城市社会结构的角度描述和解释社会空间要素,理解和认识社会群体对空间的利用而产生的结构模式,以及这一结构形成和变化的过程;从城市问题层面强化对现代城市社会环境、城市人类生态系统、城市社会区与社会极化、新城市富裕阶层、新城市贫困现象、城市异质社区、街角帮犯罪、城市社会冲突与融合及城市空间分异等进行实证研究。,(4)对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将加强 虽然,对城市地理学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发展很快。 但从总体上看,新领域和新方法的研究比较零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而且,大多停留在介绍国外的理论和方法或仅在少数大城市的进行实践研究的水平上,虽然研究广度不断拓宽,但研究

13、的深度也明显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5)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地理学家在参与城市规划过程中,着重在城市与区域研究、确定城市性质、预测城市规模、进行城镇用地分析和用地评价、城市总体布局等方面为编制城市规划提供理论依据。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城市规划需要新的理论支持,因此,城市规划等应用研究将进一步加强。,相关学科,第三节 城市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城市地理学,城市规划学,技术科学,偏重空间组织和设计,工程性较强,城市形态学,城市景观:街道布局、建筑风格、土地利用。侧重各部分的联系和形态演化,城市生态学,城市生态系统。城市中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生物群落与人类社会,

14、物理生物过程与社会经济过程之间的相互联系及相互作用。,城市经济学,城市财政、城市管理、城市建设投资,城市社会学,城市结构、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社会组织,参考文献:,1 严重敏城市地理学 李旭旦人文地理学论丛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2 许学强,朱剑如现代城市地理学北京:中国建筑业出版社,1988:225248 3 周一星城市地理学现代地理科学理论丛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4 Herbert D TUrban geography: a first approachChicester:John Wiley & Sons, 1982:125 5 于洪俊,宁越敏城市地理概论合肥:安徽科技出版

15、社,1983:114 6 许学强,周素红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经济地理,第23卷第4期,2003年7月 7 阎小培近年来我国城市地理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地理学报,1994年,49:533542 8 段杰,李江知识经济时代与城市地理研究的新视角人文地理第16卷第4期,2001年8月 9 顾朝林,徐海贤改革开放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的研究进展地理科学第19卷第4期,1999年8月 10 顾朝林科学发展观与城市科学学科体系建设规划师,2005年第25期,第21卷 11 姚士谋,王成新,朱振国城市地理学研究新的领域思考经济地理,2003年9月 12 杨永春近二十年来中国城市地理学研究进展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 13 阎小培,欧阳南江,许学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城市发展与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1994年12月 14 杨重光城市化过程中土地政策调整与人口户籍变更中国土地科学。2001年11月 15 谢守红,宁越敏世界城市研究综述地理科学进展第23卷第5期,2004年9月,本章思考题,1、城市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 2、如何正确地认识和处理城市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