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13410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最新】精选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五)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一、单项选择题1.如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构成细胞膜的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第1题图 A.与是静止不动的 B.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糖蛋白有关2.细胞膜由脂质、蛋白质、糖类组成,下列关于其成分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脂质丰富的细胞膜功能复杂 B.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多的细胞膜功能复杂 C.糖类的多少决定着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 D.脂质含量达50%,对细胞膜的功能起决定性作用3.下列关于细胞中结构、化合物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不遵

2、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变异只能来自于基因突变 B.RNA与DNA都由核苷酸组成,但只有DNA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依据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分布情况可以判断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 D.所有生物细胞均有核糖体,是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细胞器4.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 B.H2O生成 C.H的消耗 D.ATP的合成5.关于动物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含有糖脂和糖蛋白 B.细胞融合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C.ATP为CO2分子通过细胞膜提供能量 D.细胞膜上的大多数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6.不同种类的细胞控制物质出入的能力有所不同,其原因之一是构成细胞膜

3、的成分中() A.磷脂不同 B.脂质不同 C.蛋白质不同 D.糖类不同7.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 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8.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9.如图是一种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第9题图 A.人体内多数细胞上的与组织液直接接触 B.图中在不同的生物膜中的排布方式相同 C.图示模型建立在认同“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基础上 D.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10.细胞膜具有信息

4、传递和信号转换的功能。下列实例中,未体现细胞膜这一功能的是() A.神经细胞传出兴奋引起肌肉收缩 B.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吸水涨破 C.抗原刺激引发记忆细胞增殖、分化 D.胰岛素调节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二、多项选择题11.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的蛋白质密切相关,下列关于膜蛋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有许多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 B.膜蛋白在膜两侧的分布往往是静止的、不对称的 C.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D.叶绿体中类囊体的膜蛋白可吸收光能和转化光能12.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第12题图 A.a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

5、性 B.c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 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13.如图表示细胞膜部分功能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第13题图 A.功能在生命起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表示的运输方式均消耗能量 C.激素调控生命活动与图中功能有一定关系 D.相邻的植物细胞可通过功能进行通讯三、非选择题14.根据图解回答下面的问题。甲乙第14题图(1)图中反映的是细胞膜的_功能。(2)图中甲表示的是_的细胞,乙表示的是_细胞。(3)图中表示_,表示_细胞膜上的_,其化学本质是_。.回答下列有关细胞间信号交流的问题:(1)细胞间信息交

6、流的方式多种多样,有间接传递信息的,如内分泌腺细胞将_分泌出来后,由_运送到全身各处,作用于远处的靶细胞;有直接传递信息的,如_和_的识别和结合则是通过两个细胞的_直接接触,完成信息交流。(2)一般认为细胞识别的分子基础是受体。受体主要指细胞膜中的_,它对细胞外信号分子的结合有特异性。15.某同学根据对细胞膜知识的学习,绘制了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图,如图所示:第15题图(1)请指出图中的一处明显错误_。并在图示旁的方框中简要画出正确的结构图。(2)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B.不同功能的细胞,其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C.组成细胞膜的脂质中,

7、磷脂最丰富 D.细胞膜中蛋白质的分布具有不对称性(3)有些有机溶剂如苯、酚可溶解B造成膜的损伤,B结构的完整名称是_。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说明B具有_。(4)细胞识别、物质的跨膜运输与图中的_(填字母)有关。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是()A绿洲荒漠交界带B水土流失严重区C地质灾害易发区 D高寒带生态系统解析:选D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常见的有海岛生态系统、干旱区生态系统和高寒带生态系统等。2下列属于非洲的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是()A气候干旱 B乱垦滥伐C过度放牧 D破坏植被解析:选A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乱垦滥

8、伐、过度放牧和破坏植被为人为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河北怀来沙漠离北京天安门已不足70 km。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造成的;5%是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完成34题。3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4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是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土地推进解析:3.C4.A第3题,沙漠

9、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的半湿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第4题,由材料可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57题。5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气候变暖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

10、化减小6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A四月、七月 B四月C七月 D十一月7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解析:5.A6.C7.D第5题,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导致水土流失加重,河流含沙量增大,因而造成下游淤积严重,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第6题,长江流域降水夏季最为集中,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因此四月、七月、十一月相比,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七月。第7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水土流失造成的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二、综合题 第17讲 两次工业革命和世界市场的最终形

11、成课下达标练(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一种现象,工人工资水平高得惊人,而煤炭的价格却极为便宜。于是,各行各业都绞尽脑汁来开发尽可能多投入资本,多消耗煤炭,少雇用工人的新技术。这一现象反映了英国()A行业垄断的初始形成B近代化启动对煤炭的依赖C劳资矛盾的日渐尖锐D动力革命启动的独特条件解析:选D。材料中16世纪到18世纪中期英国逐渐形成了工人工资高得惊人、煤炭价格却极为便宜的现象,于是各行各业想方设法投资开发出多消耗煤炭、少雇佣工人的新技术,此后以煤炭为能源,以机器代替工人劳动的蒸汽机的发明应运而生,可见

12、动力革命的启动有其独特的条件,故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应排除;材料并未反映近代化的启动,故B项错误。2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骡机的发明者克伦普顿是个纺纱工兼织工,生产熟铁的搅拌法是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彼得奥尼恩斯发明的。这反映出工业革命初期()A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技术发明依赖于科学的新发现C手工工场主垄断了新技术D新技术传播进程缓慢而不平衡解析:选A。据材料“织工”“纺纱工兼织工”“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大都是技术娴熟的工人,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故A项正确;据材料“织工”“纺纱工兼织工”“工厂主科特和他的工头”等信

13、息,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反映了科学和技术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故B项错误;C项与材料“珍妮纺纱机的发明者哈格里夫斯原是织工”等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与新技术传播进程无关,故D项错误。31660年代至1760年代,英国东部地区发生了农业技术革命。其中一项新技术叫做“四区轮作制”,即分别在农场的四块土地上种植芜菁、小麦、萝卜、大麦,四年里轮流更换,不让任何地块休闲,同时又能保持地力。这一革命()A推动英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B促成英国实现粮食自给C导致英国东西部经济差距扩大D揭开英国圈地运动序幕解析:选A。材料中反映的是英国工业革命前的农业技术革命,这一做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为英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4、,故A项正确;材料并未说明英国的粮食自给,故B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东部进行农业技术革命并不是东西部经济发展的比较,故C项错误;英国的圈地运动是“羊吃人”的运动,它为工业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与题目中农业生产技术革命无关,故D项错误。 4英国人大卫兰德斯曾说:“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A工厂成了犯罪频发的地方B工厂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C批判垄断组织对个人的剥削D机器生产异化了工人生活解析:选D。A项与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意思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工厂是一种新的监狱,而时钟则成为新的狱卒”主要体现工厂对工人的剥削与压迫,而不是模仿监狱的管理手段,故B项错误;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