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5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10853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5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5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5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5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5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5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24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工业合成氨第5课时教案-鲁科版选修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课时)【题15】A、B、C、D四种物质皆易溶于水,且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化学平衡,加入水稀释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B)A.ABCD B.AH2OCD C.ABCH2O D.A2BH2OC【解析】选项A中:加水稀释后,A、B、C、D四种物质被同等程度稀释,所以平衡不移动;选项B中,加水稀释后,A、C、D三种物质的浓度均减小,但水并未变,所以C和D的有效碰撞几率显著下降,A与水的却不显著。(对于该反应,也可作如下分析,加水后,水在混合体系中的百分含量增加,相当于水的“浓度”增加,所以平衡向右移动);同理,选项C中,加水后平衡应左移。选项D中是一个非可逆反应,加水后平衡不移动。【题16】

2、在一定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了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达到平衡后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温后达到平衡时,SO2、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1.4 mol和0.9 mol,此时容器内SO3的物质的量应为()A.1.8 mol B.2 mol C.2.2 mol D.2.4 mol【解析】【题17】某温度时,把1 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10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棕色,反应进行4 s时NO2的浓度为0.04 molL,再经过一定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这时容器内压强为开始时的1.8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3、BD)A.前4 s中以N2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sB.在4 s时容器内的压强为开始时的1.2倍C.在平衡时容器内含N2O4 0.4 molD.在平衡时容器内含NO2 1.6 mol【解析】因为出现红棕色,所以说生成了NO2气体。2NO2N2O4,4s时,生成的NO2的物质的量是c(NO2)V0.04 molL10L0.4 mol,则消耗的N2O4是0.2 mol,剩余的N2O4是0.8 mol,这时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是0.4 mol 0.8 mol1.2 mol。由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可知,4s时容器压强为开始时1.2倍,前4s中,v(N2O4)=0.005

4、 molLs ;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1 mol1.81.8 mol,设这时容器中共有NO2的物质的量为x,则剩余N2O4的物质的量应是1 molx/2,则(1 molx/2)x1.8 mol,x=1.6 mol,则剩余N2O4的物质的量是1 mol1.6mol/20.2 mol。【题18】右图中的曲线是表示其他条件一定时,2NOO22NO2(该反应放热)反应中NO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图中标有a、b、c、d四点,其中表示未达到平衡状态,且v(正)v(逆)的点是()A.a点B,.b点C.c点D.d点【解析】做图形题一定要先弄明白坐标轴及曲线的含义:在曲线上,当温度一定时(横坐标),n(

5、NO)也一定(纵坐标),所以说,曲线上任意一点均是达平衡状态的点,而曲线外的任一点均表示未达平衡状态。在曲线下方的任意一点,如c点,要想达到同温下的平衡状态(即由c点向上引垂直线到曲线的一点),必须使n(NO)增大,即平衡应向右移动,这时v(正)v(逆);同理,在曲线上方的任意一点,v(逆)v(正)。【题19】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n/2 mol,C增加了n/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平衡。() 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a ,b,c,d。()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

6、发生变化,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A: B: C: D: ()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知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解析】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对应的计量数之比,所以a:b:c:dn mol:n/2 mol:3n/2 mol:n mol:。一般情况下,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等于最简整数比,所以a2,b,c3,d2。若只改变压强,而反应速率发生变化,则说明可逆反应中必有气体存在,但平衡不发生移动,说明反应的气体计量数之和等于生成气体计量数之和(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各至少有一种气体),物质C为固体,则物质D必为气体。其计量数为

7、2,则反应物中气体计量数之和为,则物质A必定是气体物质,B必定为固体和液体。升温一段时间后,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相等,则说明平衡向左移动,逆反应为吸热反应,正反应则是放热反应。【题20】反应2SO2O22SO3进行的时间(t)和反应混合气中SO3的质量分数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P表示使用了催化剂,曲线Q表示未使用催化剂。由图可知,催化剂可以,但不能。【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使用了催化剂后平衡拐点向前移动(即由Q点到P点),说明到达平衡所用时间缩短了,反应速率加快了;图中P点与Q点中SO3的质量分数未变,说明使用催化剂不能改变达到平衡时SO3的质量分数。【题21】将mol H2O和2 mol C

8、O置于1 L密闭容器中,加热至高温,发生如下可逆反应:H2OH2O2,COO22CO2()当上述系统达到平衡时,欲求其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则至少还需要知道两种气体的平衡浓度,但这两种气体不能同时是和,或和。(填它们的分子式)()若平衡时O2和CO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n平(O2)a mol,n平(CO2)b mol,试求n平(H2O)。(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解析】由两个方程式可知,两个可逆反应靠O2联系起来,只要知道了O2和另外任意一种气体的平衡浓度,均可求出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分析可知,当知道了H2O和H2或CO和CO2的平衡浓度时,由于两个方程无法通过O2建立反应量的关系,所以均不能够求

9、出混合气体的平衡组成。因而不能同时是这两组。高温因n平(CO2)b mol,由COO22CO2可知,达平衡时反应掉的O2是b/2 mol,则反应H2OH2O2中生成的O2的量为(ab/2),消耗的水是2(ab/2)mol(2ab)mol,所以n平(H2O)2 mol(2ab)mol(22ab)mol。【题2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CO2(g)C(s) 2CO(g) H0,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则指定物质的浓度及平衡如何变化:()增加C,平衡,c(CO) 。()减小密闭容器体积,保持温度不变,则平衡,c(CO2) 。()通入N2,保持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则平衡,c(CO2) 。()保

10、持密闭容器体积不变,升高温度,则平衡,c(CO) 。【解析】C为固体,增加C,其浓度并不改变,平衡不发生移动;减少容器体积,相当于增大压强,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通入N2不参加反应,并且密闭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时,各物质的浓度并不变,平衡不发生移动;其他条件相同,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题22】常温、常压下,A、B、C、D均为气态。A和B可发生可逆反应ABCnD。若2 mol A和2 mol B混合充入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达平衡时C的浓度如下表:温度压强PaC平衡浓度molL11051.021051.841053.251056.0(1)可逆反应中化学计量数n的取值范围是

11、,理由是。(2)在1105Pa时,D的状态为。【解析】增加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气体分子数为11。压强从1105 Pa变为2105 Pa时,C浓度应为2.0 molL,然而由于平衡移动,使C的浓度减小为1.8 molL,说明此时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压强从4105 Pa变到5105 Pa时,C的浓度应变为3.2 molL1.254.0 molL,然而却变为6.0 molL,说明此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进一步推知此时D物质在加压条件下变为液态或固态。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

12、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5用心 爱心 专心20XX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生物教研组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抓手,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创新,改革教学和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校的内涵性发展。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全面实施新课程过程中,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深化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研究。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创新与质量的关系,积极探索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生物教学自如化教学方法和自主化学习方式。 主要工作 一、教研组建设方面: 1、深入学习课改理论,积极实施课改实践。

13、 、以七年级新教材为“切入点”,强化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 、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学习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以学促研,以研促教,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2、强化教学过程管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效益,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抓好“五关”。 (1)备课关。要求教龄五年以下的教师备详案,提倡其他教师备详案。要求教师的教案能体现课改理念。 (2)上课关。 (3)作业关。首先要控制学生作业的量,本着切实减轻学生负担的精神,要在作业批改上狠下工夫。 (4)考试关。以确保给学生一个公正、公平的评价环境。 (5)质量关。 3、加强教研组凝聚力,培养组内老师的团结合作精神,做好新教师

14、带教工作。 二、常规教学方面: 1加强教研组建设。兴教研之风,树教研氛围。特别要把起始年级新教材的教研活动作为工作的重点。 2、教研组要加强集体备课,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探讨疑难问题,由备课组长牵头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定时间定内容,对下一阶段教学做到有的放矢,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3、教研组活动要有计划、有措施、有内容,在实效上下工夫,要认真落实好组内的公开课教学。 4、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每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青年教师不少于40节,兴“听课,评课”之风,大力提倡组内,校内听随堂课。 5、进一步制作、完善教研组主页,加强与兄弟学校的交流。 我们将继续本着团结一致,勤沟通,勤研究,重探索,重实效的原则,在总结上一学年经验教训的前提下,出色地完成各项任务。 校内公开课活动计划表 日期周次星期节次开课人员拟开课内容 10月127四2王志忠生物圈 10月137五4赵夕珍动物的行为 12月114五4赵夕珍生态系统的调节 12月2818四4朱光祥动物的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