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世纪金榜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08943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世纪金榜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最新】世纪金榜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最新】世纪金榜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最新】世纪金榜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最新】世纪金榜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世纪金榜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世纪金榜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第56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新人教版必(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纪金榜】2016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 第5、6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生态环境的保护单元评估检测 新人教版必修3 (4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圈内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生物的多样性B.外来物种的入侵能够增加生物的多样性C.红树林的防风消浪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就是其生态功能【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不仅包括物种多样性,还包括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降低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又称为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等,而

2、潜在价值是指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价值。2.(2015宁波模拟)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对该农业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C.弃耕后的稻田将先发生初生演替,后发生次生演替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生态系统内生物间特定的营养关系【解析】选D。“稻萍鱼”空间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生态农业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但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弃耕后的稻田发生的是次生演替。【易错提醒】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的比较(

3、1)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0%20%。其计算公式为:能量传递效率=(下一营养级同化量/上一营养级同化量)100%。(2)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因此食物链越短,能量利用效率越高。3.关于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全部是捕食关系B.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储存的能量最多C.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可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

4、D.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解析】选D。食物网中的生物之间除了存在捕食关系外有的还存在竞争关系;能量沿食物链传递时逐级递减,所以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储存的能量是最少的;完成碳的全球化循环要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硝化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等;生态系统的成分与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加固训练】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良性循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减少了废物的积累B.营养级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C.我国对西部地区部分耕地实行“退耕还草、还林”,其中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深海

5、热泉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一些具有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解析】选A。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利用。有毒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进行富集,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在有植被覆盖过的地方,虽然原有植被已经不存在,但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因此农田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深海处无光照,生产者只能通过化能合成作用来合成有机物。4.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如下表所示。据此作出的相关判断中错误的是()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种10%狗

6、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种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解题指南】解答本题的思路图示如下:【解析】选D。狗尾草、艾蒿、蒲公英为陆生植物,菖蒲、芦苇、睡莲属于湿地生态系统中的典型植物,由此判断A项正确;植物种类由改造前的20种变为改造后的30种,由此判断B项正确;植被覆盖率由改造前的10%变为改造后的25%,植被覆盖率越高,越有利于调节气候,由此判断C项正确;此生态系统改造后的植物优势种不是经济作物,由此判断D项错误。5.下列最可能用于同一生物的一组名词是

7、()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次级消费者,自养型生物分解者,腐生生物消费者,自养生物草食动物,异养生物自养生物,第一营养级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A.B.C.D.【解析】选C。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属于自养生物;第二营养级是初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第三营养级是次级消费者,是异养生物;分解者是腐生生物。6.(2015西安模拟)一只羊在一年内吃100 kg的草,排出20 kg的粪,长了10 kg的肉(不考虑其他散失)。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羊一年的同化量是80 kgB.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C.20 kg的粪属于羊未同化的能量D.该羊一年的呼吸量是70 kg【解析】选B。羊一

8、年的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80(kg)。粪便是羊未同化的能量。羊一年的呼吸量=同化量-有机物积累量=70(kg)。题干中未指出草的同化量,故不能计算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7.分析下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可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是()A.图中的甲、乙、丙、丁、戊所代表的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群落B.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碳元素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沿着该食物网流动D.从图中可以看出,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解析】选B。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图中缺少分解者;甲为生产者,其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碳在生物群落中都以有

9、机物的形式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8.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如图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选D。根据图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又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推知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食物充足,乙的种群数量会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丁的减少使丙的数目增加。【加固训练】某水塘内有一条由三种不同生物构成的食物链

10、:硅藻虾小鱼。图中的曲线分别表示该食物链中各生物在水塘中不同深度的分布状况。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物种C表示小鱼,该种群营养级最高,含能量最少B.硅藻、虾、小鱼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C.物种B的数量突增,短时间内C的数量会增加D.物种A、B、C之间一定存在生殖隔离【解析】选B。根据三种生物的特点以及图中所显示的数量关系可知,物种A、B、C分别表示硅藻、虾、小鱼。小鱼所处的营养级最高,含能量最少。虾的数量增加,小鱼的数量也会随之增加。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生物群落除以上三种生物外,还包括微生物等其他生物。9.(2015吉林模拟)美国白蛾食性杂,危害杨树、柳树等300多种植物,严重时可将叶

11、片吃光,对农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白蛾周氏啮小蜂是目前控制美国白蛾的重要天敌,它能将卵产入美国白蛾的蛹内,并在其中发育成蜂,咬破蛹壳而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白蛾与杨树是寄生关系B.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是捕食关系C.美国白蛾降低了入侵地群落结构的稳定性D.白蛾周氏啮小蜂与杨树等植物之间是互利共生关系【解析】选C。美国白蛾与杨树是捕食关系,A错误;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美国白蛾是寄生关系,B错误;美国白蛾的入侵,使得入侵地原有物种受到严重威胁,由于它的啃食,植物无法正常生长,从而使入侵地群落结构的稳定性降低,C正确;白蛾周氏啮小蜂与杨树等植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D错误。10.外来物种薇

12、甘菊入侵某生态系统后,随时间推移,植物种类数及碳储存量变化如下表。据表分析,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生态系统中()未被入侵时期轻微入侵时期重度入侵时期植物种类(种)15012169碳储存量(吨/公顷)植被56.250.943.5凋落物2.03.55.4土壤161.9143.2117.7A.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逐渐增加B.植物的丰富度和种群密度均下降C.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减弱D.植被凋落程度有增大的趋势【解析】选D。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薇甘菊入侵程度加强,植被中碳储存量在减少,说明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在减少;植物种类减少,说明丰富度在下降,但是无法证明种群密度是下降还是上升;凋落物增加,

13、说明植物凋落程度有增大趋势,但是土壤中碳储存量减少,说明土壤中分解者的分解作用逐渐增强。11.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上的牧民以养羊为主业。近年来的过度放牧致使草原退化,也使分布在这里的野生黄羊种群密度大幅度下降。针对这一事实,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A.过度放牧降低了草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B.家羊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外来入侵物种C.野生黄羊与家羊之间是竞争关系D.草原生态保护与牧业发展之间产生了矛盾【解析】选B。在北方干旱地区的草原牧区,草场的载畜能力有限,只可限量放牧,不能超过生态安全允许的载畜量。生态工作者因此认为,牧养的牛羊是草原的“第一杀手”,过度放牧是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家羊原来就在草原上

14、生存,不属于外来物种。【易错提醒】不能正确判断家羊的来源,其实家羊是由野羊驯化而来,是草原的原有物种驯化形成的一个种群,家羊和野羊是吃相同食物的两个种群,存在竞争关系。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5分)12.(15分)如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示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示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作答:(1)图甲中,M1、M2表示的能量形式分别为、。通常情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主要原因是。(2)图乙中,若A表示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C表示。若图甲中营养级所

15、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则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用图中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特点是。(4)若图甲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给丙,则要使丙能量增加A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kJ(用所给字母的表达式表示)。【解析】(1)M1表示流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这部分能量是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M2表示从该生态系统散失的能量,即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由于能量在传递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则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可利用能量越少,所以个体数量也越少。(2)若A表示图甲营养级所摄入的全部能量,则B表示同化固定的能量,C表示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若图甲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