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08902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 页数:90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实务操作指南.ppt(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实务操作指南,拜泉县财政局继续教育培训 2013年11月 课件制作: 拜泉职教中心 石芳,目 录,我国现行营业税政策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总 则,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业务控制,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控制,总括篇,绪论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 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 第三章 评价与监督,绪 论,一、内部控制的起源 内部控制(INTERNAI CONTROL)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组织强化内部管理和满足社会的需要而不断得到丰富发展的。著名的学者塞缪尔.约翰逊将它定义为:“由一个职员保管的登记簿

2、或帐册,可由他人逐项检查。” 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主要是:授权与批准以及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与相互牵制监督检查。 按照这一理解,内部控制虽然随着上世纪40年代作为专用名词广为流传,为各国管理者所重视和运用并开始风行世界,但其缘由却早在公元前就有萌芽。,据圣经记载,公元前1800年公元95年时期就有内部控制的形式,如对财产实行的双重保管,对称职、诚实官员的需求,以及约束财产使用和职责分工的问题。 法老统治时期的古埃及就存在内部控制的萌芽,如:赫曼霍特墓石记载(书上3页) 古罗马时代,会计帐簿的设置和分类已有了发展,同时记帐方法有了很大改进,其中突出的表象为:“双人记帐制”即:一笔经济业务发生同时由两个

3、记帐员同时分别在各自的帐簿上记载,最后定期由第三者将两个记帐员所记的帐对比考核,审查有无作弊和差错以达到控制财产收支目的;此外,还强化了财产的支出检查和复核制度以及限制授权与批准。,在古代中国的西周时期也有了内部控制的思想,周礼中的有关记载,宋代理学家朱熹在周礼理财之所出中指出:“虑夫掌财,用财之吏,渗漏乾(音干)设,或者容奸而肆欺于是一毫财赋之出入,数人之耳目通焉”既是说:考虑到掌管和使用财赋的官吏可能进行贪污盗窃,弄虚作假,因而规定每笔财赋的出入要经过几个人的耳目,以达到相互牵制的目的。为此著名的史学家迈克尔.查特菲尔德教授评论道:“在内部控制,方面,周代在古代是无与伦比的。”(迈克尔.查

4、特菲尔德会计思想史P86),内部控制的发展,第一阶段:20世纪2040年代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成立 麦克森罗宾斯丑闻(P4) 对内部控制和研究必须超出会计的职能范畴。,内部控制的发展,第二阶段:20世纪4080年代 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首次给内部控制下定义(P4) 195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下的会计程序委员会对内部控制作进一步解释 197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成立审计师委员会 197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成立内部控制特别顾问委员会 19801985:审计界关于内部控制有了大发展 1988年:审计准则第55号(SASNo.55),内部控

5、制的发展,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coso成立 注:COSO是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National Commission of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的英文缩写。,内部控制的发展,1992年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所提出的由“三个目标”“五个要素”组成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得到了国际普遍的认可,成为最为权威的内部控制理论。成为迄今这止的经典文献 其强调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基础,监督是内部控制的实施保障等也引起了我

6、国审计界的高度重视,我国财政部2001年6月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明确了建立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 2004年发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内部控制和一个里程碑 从此内部控制规范化成为全球趋势,内部控制的发展,三、我国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1999年(P12) 2001年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11年,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即将全面推开,2014、1、1施行,第一章 总 则,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P22) 1、内控意识相对淡薄 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3、资产管理和控制制度有待加强 4、对预算控制缺乏刚

7、性 5、费用支出方面缺乏有效控制 6、固定资产管理比较薄弱 7、票据管理不够严格 8、岗位设置不够合理,第一章 总 则,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对策建议 1、增强内控意识 强化会计内控责任 2、增强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3、完善部门预算制度,强化预算控制 4、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体系,规范单位内部行为 5、发挥财政与审计部门作用,完善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第一章 总 则,第一节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概述 (P26) 一、内部控制目标 全面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 二、内部控制原则 制衡性原则 适应隆原则 内部环境 三、内部控制要素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第一

8、章 总 则,第二节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构成要素: 1、诚信和价值观念 2、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 3、组织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 4、单位文化 5、人力资源政策 6、内部审计机构设置,第一章 总 则,第二节 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主要构成要素分析:(P33) 一、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 成信和道德价值观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到重要业务流程的设计和运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直接依赖于负责创建、管理和监督内部控制的人员的成信和道德价值观念。通过规范以及高层管理人员的身体力行,对成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营造和保持。 (一)领导的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具有杠杆作用 (二)制定行为准则和其他准则 (三)管理者对干涉

9、正常程序和凌驾制度行为的态度 (四)面临不现实的目标的压力,第一章 总 则,第二节 内部环境 二、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P35P44) 管理者的7点管理哲学和经营风格直接决定了一个单位可能采取的内部控制方式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受重视程度。它是控制环境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7点 1、管理层的主导作用 2、管理观念 3、管理层的经营风格:6点(P36) 4、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 机构设置应遵循的原则6点 机构设置应遵循的程序6点 具体作法:资源分配及权利配置框架、组织结构、权责分配,第一章 总 则,第二节 内部环境 5、单位文化(P39) 单位文化是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组织之中形成的组织文化,是单位在

10、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理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是一种具有单位个性的信念和行为方式。 四要素: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 、精神文化 主要内容:价值观念、精神面貌、道德风尚、团体意识、单位形象、规章制度 6、人力资源政策 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不但对更好地惯彻和执行内部控制有很大的帮助,还能保证执行单位政策和程序的人员具有胜任能力和正直品德。 完善员工管理的具体要求员工胜任能力的评价,第一章 总 则,第二节 内部环境 7、内部审计机构设置(P43) 单位应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证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工作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7点,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主要内容 一、

11、风险的识别、分析和应对 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 三、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 四、控制方法,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一节 风险评估(P46) 一、风险评估概述 风险评估是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济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包括风险管理的全过程,即设置目标、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 1、设置目标:确立相应的风险承受度。包括整体风险承受能力和业务层面的可接受风险水平。要适当,不能高也不能低。,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一节 风险评估(P46) 2、 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发现风险和评估风险大小的程序。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相关风险的迹象,包

12、括管理层面和服务活动层面。风险识别和评估程序应该考虑可能影响目标实现的外部和内部因素,并且应该分析风险,提供一个控制风险的基础。主要回答:存在哪些风险?哪些风险应予以考虑?引起风险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些风险引起的后果及严重程度如何?风险识别的方法有哪些? 内部风险因素:5点 外部风险因素:5点,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一节 风险评估(P48) 3、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等进行描述、分析、判断,并确定风险重要性水平的过程,是风险分析的独立环节。 风险分析的程序:分析风险因素、风险事故、捕捉风险征兆、确定风险的存在;分析风险的可能性,即发生风险的频

13、率;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影响。,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一节 风险评估(P49) 4、 风险应对 在风险识别和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单位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风险应对策略。 四种基本类型: 风险规避 风险降低 风险分担 风险承受,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一节 风险评估(P51) 5、 风险评估的监督和评价 风险评估的监督和评价过程,包括监督和评价识别风险的充分性以及针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的恰当性。 风险的监督和评价考虑的主要因素有4点,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一节 风险评估(P52) 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 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是指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行政事业单位一系列活

14、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各类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的过程。 1、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原则: 从实际出发,坚持与理论相结合的原则 提高 管理水平和监管要求相结合的原则 实效性、渐进性原则 2、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关注的重点: 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情况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情况 内部管理机制的完善情况 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工作人 员的管理情况 财务信息的编报情况 其他情况,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第一节 风险评估(P53) 三、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 1、预算管理情况 2、收支管理情况 3、政府采购管理情况 4、资产管理情况 5、建设项目管理情况 6、合同管理情况 7、其他情况,第二章 风险评估和控制

15、方法,第二节 控制方法(P55) 控制方法: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者的指令得以执行,合理保证管理服务目标的实现、指导员工实施管理指令、管理和化解风险而采取的政策和程序,属于组织的基础行为。 一、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6大不相容职务 二、内部授权审批控制 三、归口管理 四、预算控制 五、财产保护控制 六、会计控制 七、单据控制 八、信息内部分开,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主要内容 职能部门控制 重大事项控制 关键岗位控制 会计信息控制,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第一节 职能部门控制(P64) 一、职能部门概述(P64) 概念 1、职能部门:是指组织中对下属单位具有计划、组织、指挥权力的部门。* 2、职

16、能部门化:就是按照组织的职能为基础进行部门划分,即把具有相同职能 的工作岗位放在同一个部门。 例如:国家粮食局职能部门的设置(P6469) 办公室、调控司、政策法规司、监督检查司、财务司、流通与科技发展司,他们各具职能。,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第一节 职能部门控制(P69) 二、职能部门化的优缺点(P69) 1、优点:4点 2、缺点:2点 三、内部控制职能部门的设置,第三章 单位层面内部控制,第二节 重大事项及关键岗位控制(P70) 一、重大事项控制 (一)“三重一大”事项 三重:重大事项决策:14项 重要干部任免:5项 重要项目安排:6项 一大:大额度资金的使用:5项 (二)重大事项控制 二、关键岗位控制 1、关键岗位:7类 2、关键岗位控制: 不相容岗位分离 轮岗制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