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阅读试题

上传人:101****457 文档编号:98007941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阅读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阅读试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优特教育语文阅读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对于书法这一概念,尽管目前没有最为权威的概括,但是,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还是为人们所承认的。那么,书法创作也应该遵循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比如说,每一个笔画都需要经历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多呈现由左向右、从上到下、由左上到右下、从右上到左下的走向;单个汉字的书写多遵循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先外后里,先外后里再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的顺序;至于章法,则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排列等等。这些规则为书法创作提供了一个可以并且必须遵循的创作程序,以至于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的习字者,只要参与其中,便必

2、须遵循而不是违背它。从表面看来,这个创作程序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但如果仔细追究,则大有不同。我们看到,书写的过程并不仅仅包括毛笔在纸面上写出笔画的环节,因为我们写完一个笔画之后,假使右手操控毛笔的运动就此停止了,留在纸面上的将是“” “丨”“丿”“丶”等某些单个的笔道。为了完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毛笔离开纸面之后还需要向下一个笔画过渡,以求得顺利书写下一个笔画,在这个环节中,毛笔无法在纸上留下痕迹,也不容易被人们观察到。当我们将这两个环节链接起来的时候,书写过程就表现为连续的、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因而,书法创作看起来无论如何纷繁复杂,甚至好像一团麻线,但只要揪住一个合适的线头,就可以从

3、头一直顺到尾;或者好像走迷宫,只要找到一条正确的路线,就能到达目的地。从这个意义上说,书法创作更表现为线性的特征。在书法欣赏时,我们的目光有时也会不自觉地伴随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再现一遍创作的过程。至于其他的造型艺术,比如美术,先画这片云,后画那只小船,抑或再补几棵小树,大概主要在于画家的创作习惯和临事从宜,并没有像书法这样的严格的创作程序;再如篆刻,尽管也是以汉字为表现形式的,艺术家在创作时甚至可以先刻完某一个相同趋向的线条,再刻另一趋向的线条。那么,在欣赏美术或者篆刻作品时,也不会出现书法欣赏时的情景。由此看来,我们毋宁说书法是一种类似于舞蹈、戏剧的艺术,它们都是以历时的顺序在一定的空间内塑造

4、形象。应该说,书法的线性特征与造型艺术之类属是错位的,因为它揭示的是动态的创作过程。甚至与所谓艺术也没有必然的关系,因为它是由汉字的日常书写衍生出来的。但是,由于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它充分注重并应用了这一特征,将优秀的作品变成一个整体,使之前后联系、上下贯通,乃至血肉丰满。书法创作中的诸多技法规定,诸如方圆、藏露、曲直、俯仰、疾徐等等,便可以在线性的运动中找到产生的根据,进而可以解释节奏、行气、血脉等更高层面的概念。因而,我们由此可以探讨静态观察不能得到的书写规律,不但可以告诉学生每一个环节是什么形态,怎么去写,还可以告诉他们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形态,为什么这样去写,从而为书法启蒙教学设置一个更

5、为坚实的理论平台!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以汉字书写为表现形式的属性是人们所承认的,而“什么是书法”,还没有比较一致的公认的概括。B汉字书写都应当遵循由左向右、从上到下、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外后里、先中间后两边等书写规则。C书法创作也遵循着汉字书写的章法大多是将单个字从上到下组成一行,行与行之间从右到左来排列。D汉字书写的基本规则,也是书法创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无论是高明的书家,还是一般习字者都不能违背。2下列说法不属于“书法是一种类似于舞蹈、戏剧的艺术”理由的一项是( )A书法创作的过程与其他造型艺术有着很大的不同,它并不仅仅是毛笔在纸面上写出“”“丨”“丿”“丶

6、”等某些单个环节的过程?B书法创作是连贯的,每个笔画都有从起笔到收笔的过程,写完一个笔画,为了使书写流利,还有不易被人察觉的向下一个笔画的过渡。C书法创作具有线性的特征,无论其如何纷繁复杂,都可以找到一个贯通始终的脉络,书写过程表现为回环往复的、不可逆转的曲线。D书法也是以历时的顺序在一定的空间内塑造形象,而书法欣赏有时也是循着回环往复的线条,像欣赏舞蹈一样欣赏其动态的创作过程。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书法艺术的特殊性,使书法与绘画、篆刻等艺术形式相并列是不甚适当的,因为它揭示的书法创作过程是动态的。B书法与美术、篆刻同属造型艺术,但书法艺术的线性特征决定了

7、对它进行欣赏的情景与对后两者进行欣赏的情景不同。C书法艺术注重并应用了线性特征,这使得优秀的书法作品前后联系,上下贯通,血肉丰满,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D按照方圆、曲直、疾徐等技法规定,书法创作必须作线性运动,否则就无法对书法作节奏、行气、血脉等高层次鉴赏。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8题。母亲的中药铺甘典江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

8、一间,是药铺。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抓药,打针,织毛衣。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

9、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

10、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相反,我害怕

11、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耽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正常吗?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

12、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本文有删节)4.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3分) 5.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3分) 6.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4分) 7.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 8.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我们几乎每时每刻都处在一个受噪音污染的环境中,户外的交通噪音,建筑工地噪音,办公室内的设备噪音、人员噪音,回家后家用电器的噪音、邻里噪音虽然很多时候这样的声环境只

13、是不友好,并没有达到震耳欲聋的地步,但日积月累,人们的身心健康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表现为心理的神经紧张、暴躁、精神不集中,生理的血压增高、心跳加速、听觉不灵,而且还会影响工作效率。传说的声学控制措施包括减少噪声源的声功率、在传声途径上设计障碍阻隔噪声和振动,增加建筑墙体的隔声性能,设置吸音装置等等。但生态建筑的声环境控制有别于一般的噪声控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影响它的因素,可能采取的措施,尽量与其他生态技术(如自然通风)相协调。从声环境角度考虑,生态建筑的选址应该尽可能地避免噪声较大的主要街道和工业厂房,以减少室外噪声对环境的影响。很多时候,这样的考虑可以使后续的许多工作得以简化。比如我们综合各

14、国的环境标准和科研成果选定某生态建筑的声学指标为等效声压级45dB(A)以下,其中dB(A)是一种A网络计权的噪声分贝数,模拟人耳对不同频率声音的反应。如果是一幢乡村别墅,室外的背景噪声甚至可以低达40dB;但如果这是一幢闹市区临街的办公建筑,室外的背景噪声高达6070分贝,就会给设计带来很多麻烦。比如,选择隔声性能良好的密闭窗户可以隔绝室外噪声,但显然自然通风就无法实现,人们所处的综合环境仍然是不舒适的。如果建筑选址没有办法完全远离室外噪声,我们就需要采取隔声屏障,通风隔声窗等措施提高小区和建筑本身的自保护性能。声屏障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时一定要兼顾功效( )、美学( )和经济( )三个因素。

15、生态建筑户外声屏障设计的要点往往在于和整体景观的协调及视觉通透性,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担心影响自然通风而选用镂空的围墙或单纯的绿化带隔音,实际上会达不到隔音效果。所以,如果建筑周围的背景噪声非常恶劣,我们在设计时就必须考虑通风与隔声的协调,顾此失彼只会影响整体的环境效果。外窗的设计也很重要,可供选用的形式有单层玻璃窗、双层玻璃窗以及双层窗。其中以双层窗的隔声效果最好。需要注意的是,为了避免两层玻璃间的耦合效应,两层玻璃最好选择不同的厚度,玻璃间的空气间隙应大于6毫米。另外,通风隔声窗的概念近年得到了推广。它采用一中特殊的双层窗构造,之间设置了类似声陷阱的结构。显然,这样的结构必然同时产生通风效率的降低和声衰减,目前如何增加通风效率,提高计权隔声量是通风隔声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