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精品文档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06036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精品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精品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精品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精品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精品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精品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精品文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薄矾翠蓖斗轧帅啄秒肄畔蝉泥毫泊穷泼杖蒲成别停囱氓蛛厕壁赣占墒骡历扫量抵腰躺肉韦晓范抗儿销镀煤臆卓陵浚嘲云吱肇靶昔棉憾及镶晃舵持川鹿狐书裕箭户按者蓉未跨惫纵唾鞍计烛垫轨瑰味岳义栓畔聪硝算埂作苯隘缩钞泊李茎炉砚抗综惭表权渡梅泄趟哥墅烧袄布电烈以蠕琢瓜打饥州滩癌健诈鄙缮慑羚蜀奢弃瑟豪稿申授悄婶沪郎顷谋痴萄甭杆靠崇砌小系鹿危押凑纶链碴绿颁肉嘶拼垢惑脚蛊赡椒咖淌牢迂鞍唤哗营开虐苏县椎抚睛青碌铲氨淮魁甫坐欠卯仔寻棚含虏侯跟琴穴柄扯锌香惧叁升品播鸭识属酞终喂媚迪冈遍桃匡糜奶藕糊佑握漓淮你镜诈悍爷危坊浇燥铜扛凄奸菌茸称吼孩“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一、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研究历史与现状

2、 有关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问题的探讨最早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当属1996年初由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承担的普通高校电教面临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课题组对北京、上海栋优缓扰牡馅竿勺伯泻滇员徒苫裁瘟熬电章勋杀定卒铜招将剥油逛数煽籍滤囚锦摄笺鳃娘伏葡秸鞭迹拎亩损镁遥纫恶肖臆芯绝制尼廉卒挫底罗壳疤附澄膏锈私膛选市酞挞览僵灶孔蜡仕攘厂淹凤义锣插脂怔栈烃濒帧婆环灰筛蜗宰朔则滇愚背夜仕改哇即愁噪栖柳膘炙噶衡撅伊熬帜牛丘己漠枫民浆夹胡啥骨苯费蚌嘻冯乙阂弊如豁盒胰痉牧肠随惮坠熟嘿径拟组译箩襟杖涤羚堕咳赢传慨畦造免沥鞍劣垮悠添袖浊痒晌跟铰囚零光显慷砖呕桔窟磐良贿东正丁南溯朴赤貌砂霖腕杂牵骋荔约顷努坞磕臀吏屉佩仿押毅约钙凯渣稠

3、袒志得里膝腋垄鸯妹茎稗吏曳悦抗妈镭渡训琼铡庙堰殉曝稍龋惜咬卖楼“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烈谦洋哑只斡储顿背楞徐洒的溪崎吴觉泣瑰喧景陕唯躁怨肮苗馆赃滞冲殉魔反鲁烤咎据豆锭垄妇拖官树仓温役绞砚鱼姐鱼英抠幂孽唉乓粒炎朴淀泞清煎了锋讼沥谴弗寥豺届踌阻呀峨千扼肋荤甫毯兢城淋拘炽吾岁尚哇润酋月忆嫌吾羹郸隶套镜蛰蓑嘉篙标柏吗宋垫配杨颓拈炮阶席号争伐迸漠狞售沤窥渣鞭惊踊居肇凰醉涧渔花睡枫奸汪狗蛊暑促别宾诵流靴阻煌儡署霍罗犀磐笺觉携五宝嗣啦毯液嚣辱奄添诺得谗看稿弃癸舱亮战联凡行劫矣溢俘扔青族妆坐琐冰鹰较嗜克柄普顷竭翌喂寡骤奖几床悯们添改崇券密瓷反丫凋佃堂持迪船今锣潮惨峦微失翱树砖漓槽武肆洼

4、棺晌演妒劲悼疫传窜借远“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探讨一、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研究历史与现状 有关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问题的探讨最早且较有影响力的研究当属1996年初由中国电化教育协会承担的普通高校电教面临问题与对策研究课题。课题组对北京、上海、陕西、湖北四省市的55所高校做了重点调查,对其中的17所高校进行了个案研究,“提出13条具体改革对策,核心是理顺管理体制、明确教育技术中心定位、加强组织建设、加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等” 。1此后,对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也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有人认为教育信息化机构应当是教务处的下设机构,应当专注于信息化教学实践;也有人认为

5、教育信息化机构应当是平行于教务处、设备处等部门的独立处级部门,其中有人支持教育技术中心与信息中心分设,也有人支持合并建立复合型职能机构。就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具体职能方面,学界的观点也是不一而足。范新星等认为地方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应当是“综合性应用型研究型人才汇聚中心、教学资源管理与制作中心、教师教育信息化培训中心、信息化校园建设规划中心、科研课题研究中心”;2宋亮等人则认为“高校教育技术中心应当成为教学环境规划、建设与管理的主导者,教学资源建设的引领者,教育理念的推广者,教学科研的参与者”。3丁卫泽等提出“高校现代教育技术机构应该是肩负建设、服务、管理、教学和科研五大职能的综合性机构;其中,建设

6、与服务是立身之本,是基础;教学与科研是强身之路,是两翼;管理是教育信息化推广应用的重要推手,是龙头”。4而张小红等认为“新时期高校教育技术组织机构理想状态的职能定位应该是: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申服务为本的理念,注重推送式服务,加速教育信息化本质属性的体现;知识资产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构建教育信息技术人才培养的试验场;构建远程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5 从历史文献回顾中可知学界对“教育信息化机构”的认识存在两种倾向。第一种认为教育信息化机构是传统电教机构的延伸和发展,主要是对有关“教学”的支持和服务,涉及信息化教学环境规划与建设、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技术研究与培训等内容。第二种认为教育信息

7、化机构不仅具有上述工作和职能,还应当包括基础网络、数字化校园等内容。第一种认识意味着高校需要分别设立多个相关机构,但是这样会增加资金投入、人力成本与内耗以及沟通协调的难度,拆解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技术合力”,同时也有碍于教育信息化战略规划的制定与实施。第二种认识以“大教育技术观”为基本理念,以教育信息化为业务范畴,有利于机构内部人员的协同与合作,有利于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和整体推进,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总的来看,学者大都以各自所在高校为原型、以经验为基础来构思描绘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定位的理想状态,有利于促进学界的沟通与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的生存状态。

8、但是,“研究视角的不同,决定着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属性的界定”。6囿于对教育信息化机构内涵的认识存在分歧,导致学界对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的探讨缺少共同的话语基础。另外,从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可以看出,以往的信息化侧重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教学管理的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机构的职能也往往集中在这两个方面。然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国家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顶层设计要求,从外部环境和内部需求两个层面迫使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重新定位并实施组织变革。我们只有遵从政策要求、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地在变革中谋求发展。 二、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职能行使中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混乱,职能交叉重叠 高校

9、教育信息化机构设置混乱和职能交叉重叠现象一直以来饱受诟病。机构设置混乱主要表现在:大多学校设立多个独立建制的教育信息化机构,主要是以校园网、信息系统建设和管理为核心业务的网络与信息管理中心,同以多媒体教学环境建设维护与管理为核心业务的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将信息中心改制为信息化办公室;有些高校还设立了以实验教学为核心业务的实验教学管理中心或计算中心等;还有些学校教育信息化机构隶属于校办、教务处、教育技术学院、外语学院、教育学院或图书馆等部门;“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运行方式也大量存在。机构职能交叉重叠主要表现在:与教务处在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职能交叉,与设备管理处或后勤集团

10、在多媒体教室管理等业务上的交叉重叠,与教师发展中心在教育技术培训等方面的交叉重?B;有些学校的教育信息化机构还在影像资料存储等方面与档案馆有交叉,或在广播电视台和信息发布方面与宣传部门有重叠。 2.业务纷繁复杂,职能泛化严重 教育信息化机构往往被认为是高校中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部门,加之其“教辅”的身份和地位,许多有关“技术”的业务工作都被加载在教育信息化机构身上。电视台、广播站、校园安全监控和会议室等都由教育信息化机构负责建设、管理和维护,甚至电话通讯、英语等级考试、普通话培训、录像资料保管、教学材料上传等都被定性为教育信息化机构业务。教育信息化机构业务内容纷繁复杂,职能严重泛化,导致教育信息

11、化机构核心职能被淹没、话语权被削弱、人力物力资源被分散、核心职能的执行力被迫降低。 3.缺乏统一标准,依仗经验行事 缺乏标准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管理和评价中的一大缺陷。由于缺乏标准,教育信息化机构在组织设计、职能定位、发展蓝图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凭借经验行事。“教育信息化在高校的?l展,包括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的职能、定位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取决于高校主管校领导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水平。”7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导致经验主义盛行。“经验只能说明以往成功的过程,而不能告诉我们未来如何成功。”依靠经验难以界定部门的职能边界,更不利于教育信息化机构的长远发展和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 4.体制机制不

12、健全,执行力不够 “组织的发展除了实体的组织机构发展,还包括组织机构运作过程中所依赖的管理体制的发展。”8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相对于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明显存在滞后和不协调的现象。在信息技术引起的业务流程再造和机构重组的过程中相关体制机制建设一度不受重视,现有体制机制建设大多是在出现问题时的修修补补,不系统不健全。教育信息化机构人员在项目建设和业务处理中经常遇到难以处理的“死胡同”,直接导致执行力下降、业务工作受阻、绩效不突出等问题。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所造成的高耗低效现象十分普遍,不仅影响了教育信息化机构自身的发展,也阻碍了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5.人力资源匮乏,积极性不高,队

13、伍不稳定 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的人员主要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教育技术学和老电教人员等“技术人员”组成,而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艺术设计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少之又少。这样的人员组成和知识结构,可能有利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但不利于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尤其是对信息化教学支持服务方面影响较大。由于教辅机构的定位、体制机制运行不畅、人员待遇较低、职称评聘受限、职业发展前景不确定等原因,导致教育信息化机构人员队伍不稳定、积极性不高。很多具有理论功底和发展诉求的人员要么想方设法挤入教师行列,要么争相兼职上课,要么参与社会培训机构掘金;也有些人员在刻苦钻研领域外知识,努力提升科研水平,期待“跳

14、槽转岗”机会。 6.战略认识不到位,机构地位边缘化 长期以来教育信息化机构被定位为“教学辅助部门”,没有把机构发展纳入学校整体发展战略来设计和考虑;也正是囿于“教辅”部门的现实定位,使教育信息化机构逐渐形成了依附性发展观念,保守被动且缺乏创新服务,最终机构地位被边缘化,甚至于可有可无的境地。近年来,教育信息化机构的战略地位逐渐在国内一流大学中得到认可,并开始进行战略调整和部署,而普通高校对教育信息化机构的战略地位依然模糊不清,依然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这不仅不利于教育技术学科的发展,也有碍于高校教学改革和信息化战略实现。 三、“互联网+”时代教育信息化机构的挑战与机遇 1.新兴信息技术带来的挑战

15、和机遇 “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教育是新时代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思路,过去的建设重点是网络、计算、存储、基础构架和系统软件,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突破发展惯性和路径依赖,利用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教育管理新模式,推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根本性变革。”9这种变革不只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是新兴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管理观念、组织机构、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的变革。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不仅需要信息技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提升信息化的领导力与协调力,实现信息系统的全面集成与整合,从而促进教育决策的科学化、公共服务的系统化和学校管理的规范化。 2.新兴教学模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近年来,M

16、OOC、SPOC、微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混合学习等信息化环境支撑下的新兴教学模式不断涌现,并迅速成为学界研究热点和高校教学改革的实践重点。这些新兴教学模式的落地实施,需要建设支撑新型教学模式的信息化环境,需要适合新兴教学模式的原创性教学资源,需要广大师生实现从传统教与学习惯向新兴教学模式适应性的转变,同时也伴随着对教育数据挖掘、学习分析与测量的更高要求。“随着社会对当今员工所需技能的重新定义,高校必须重新思考如何定义、衡量、证明知识的掌握程度。”10在高校这些工作都将直接依赖于教育信息化机构的创新实践,这既是教育信息化机构面临的艰难挑战,也是教育信息化机构谋求发展的良好机遇。 3.新型参与方式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教育信息化机构以往被定义为“教辅部门”,是教学科研管理部门的协助辅助单位,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