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3.1-二氧化碳同步练习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05514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3.1-二氧化碳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推荐】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3.1-二氧化碳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推荐】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3.1-二氧化碳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推荐】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3.1-二氧化碳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推荐】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3.1-二氧化碳同步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3.1-二氧化碳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2020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6.3.1-二氧化碳同步练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人教部编版初高中精选试题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1课时二氧化碳知能演练提升能力提升1.低碳生活,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A.出门随手关灯B.垃圾焚烧C.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D.草稿纸双面使用2.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3.某班同学在对CO2进行功与过的讨论时,列举的以下事实既可以体现CO2的功,又可以体现CO2的过的是()A.CO2可以使人窒息B.CO2可以作气体肥料C.CO2可以产生温室效应D.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4.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为蓝色C

2、.用块状石灰石与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气体就是二氧化碳5.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不能供给呼吸,也不能作为植物养料B.实验室常用纯碱粉末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干冰可用作制冷剂和制造舞台云雾D.若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过高,则会引发酸雨6.如图,将充满CO2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内溶液变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试管内溶液变蓝试管内溶液不变色A.B.C.D.7.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

3、石灰水没有变化。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B.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C.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D.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8.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现象:(1)小颖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性质时,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石蕊溶液很快变红色,原因是;课后清洗仪器时,小颖发现变红的石蕊溶液又变为紫色,原因是。(2)小颖还发现,盛过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有一层白膜,形成这层白膜的原因是;她用少量稀盐酸将它清洗干净,原理是。9.实验室现有大理石、高锰酸钾、稀盐酸、稀硫酸和紫色石蕊溶液及相关的仪器和用品,小辉同学要通过实验验证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的性

4、质。请结合两图回答下列问题:(1)连接A和B并将实验装置图补充完整;(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4)在一般情况下仪器C的作用是。10.某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做有关CO2气体性质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1)王亮同学将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沿烧杯壁缓缓倒入烧杯中(图A),观察到的现象是,该现象说明二氧化碳:;。(2)李峰同学将收集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插入紫色石蕊溶液里(见装置B),并轻轻振荡试管。描述产生的现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王丽同学轻轻挤压C中滴管胶头,看到的现象是,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1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

5、合图示回答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收集装置是(填字母)。(3)小彭同学设计了如图乙装置并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F中的现象是;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观察到H中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探究创新12.实验室按下图所示装置制取CO2,并检验CO2的性质。试回答以下问题:(1)实验开始前,先应检查装置A的。(2)用装置A来制取CO2,所用的药品是(写化学式,下同)和。(3)若要用装置B鉴定CO2,在B中应盛放的试剂名称是,当将标和的导管口连接时,B中

6、看到的实验现象是。(4)若要用装置C证明CO2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中除有少量水外,应加入的试剂是,当将标和的导管口连接时,C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5)烧杯D中放有燃着的蜡烛如图所示,当将标和的导管口连接时,D中看到的实验现象是。(6)继续设计并进行有关CO2性质的探究实验,如烧杯E、F。先在烧杯E中放一个用空气充胀的气球,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倒入E烧杯后,出现如F烧杯实验现象。请回答: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答案:1.B垃圾焚烧,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故选项B不符合“低碳生活”理念。2.A本题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熟悉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实验现象是解题的关键。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

7、但无明显现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故会看到浑浊现象;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二氧化碳不能燃烧,通常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向烧杯内倒入二氧化碳,会看到下边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3.CCO2可以使人窒息主要体现了CO2的过;CO2可以作气体肥料主要体现了CO2的功;CO2的量过多时可以产生温室效应主要体现了CO2的过,CO2促进植物光合作用主要体现了CO2的功;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是体现了CO2的功。4.A干冰升华时吸收热量,从而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石蕊溶液,可使其变红

8、色;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硫酸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上,使两者不能继续反应;除了二氧化碳之外,还有许多气体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如氮气。5.C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是稀盐酸与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干冰升华会吸热用来作制冷剂;酸雨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无关,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空气中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含量过多造成的。6.A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且与水反应,大试管内气体减少,压强变小,烧杯中水面上升,故正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滴有紫色石蕊的蒸馏水变红,故而试管内的液体变红,故正确。7.C空气中只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用针筒向石灰水中通

9、气,由于二氧化碳的含量少,生成的碳酸钙沉淀不明显,应增加空气的量,继续向石灰水中压入空气。8.解析 (1)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石蕊溶液变红是由于CO2与H2O反应生成了H2CO3;石蕊溶液变为紫色是由于H2CO3不稳定,分解为CO2与H2O的缘故。(2)石灰水中的成分Ca(OH)2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CaCO3,CaCO3附着在瓶壁形成白膜;CaCO3不溶于水,但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aCl2、H2O、CO2而溶解。答案 (1)CO2+H2OH2CO3H2CO3H2O+CO2(2)Ca(OH)2+CO2CaCO3+H2OCaCO3+2HClCaCl2+H2O+CO29.答案 (

10、1)图略。(2)CaCO3+2HClCaCl2+CO2+H2O(3)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并且导管中有气泡冒出)(4)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10.答案 (1)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的大(2)试管中液面上升,试管中液体呈红色CO2+H2OH2CO3(3)烧瓶内溶液变浑浊,气球逐渐胀大澄清石灰水吸收烧瓶内的二氧化碳气体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沉淀,同时,烧瓶内压强减小,外界空气进入气球,使气球胀大11.解析 (1)仪器a是集气瓶,常用来收集气体。(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该反应需要加热,应该用

11、B作为发生装置;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即用D装置收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即用E装置收集。(3)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二氧化碳与石蕊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了碳酸,F中的现象是石蕊溶液变红色;G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H中观察到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答案 (1)集气瓶(2)2KMnO4K2MnO4+MnO2+O2BD或E(3)石蕊溶液变红色Ca(OH)2+CO2CaCO3+H2O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12.答案 (1)气密性(

12、2)CaCO3HCl(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4)紫色石蕊溶液紫色变成红色(5)下层蜡烛先熄灭(6)CO2的密度比空气的大,针对大一的学生上大学之后存在一段的迷茫期,他们之所以迷茫,是因为他们没有奋斗的目标,是因为没有班主任在每天的早自习对他们进行了教育,以往他们的学习目标性都十分的明确,小学目的就是升入一个比较好的高中,上初中是为了上比较好的高中,上高中为了去一个比较好的大学。可真的到大学了,他们究竟应该怎么办不知道了?他们缺少一定的奋斗目标,在这个特殊的心理时期,我给他们开了主题班团会,给他们专题讲授职业生活规划,帮他们一起确定自己在大学的奋斗目标。让他们觉得原来的那个爱唠叨的班主任还在,还

13、是有人管他们的。我个人觉得,大一时期是大学四年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也是基础,是需要认真对待的,所以在每天固定课室的早读、晚修我都非常重视,除找同学谈心外,更有重点的进行主题教育活动,使大家尽量避免懒散,养成良好的个人学习、生活、工作习惯。所以大一,我主要是从养成教育入手,有针对性的对大一新生进行养成教育、校情校貌教育、安全教育、心理教育、适应性教育、为人处世教育等。(二)谈心工作大学生心理问题一直都是辅导员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学生的整合程度相对来说较低,他们个人与班级并没有联系起来的纽带,对于大学生日常生活最重要之一的教室是一个流动是场所,就像一个临时停靠站一样,在这停两站,明天又在不同的地方上

14、课。没有固定的教室就没有一个家,个人永远是个人,他们和集体之间没有联系,更不要说纽带了,由此可以看出,缺乏一定的社会整合使大学生感觉自己没有归属感,没有集体责任感,没有了学生人人向往的家,向往的那份信念,他们没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虽然他们现在有固定的课室,但也只是相对稳定而已。为此我以寝室、班级、特殊学生等为单位在我的学生中进行了谈心工作,和学生们聊学习,聊生活,聊兴趣爱好,在大家发言中留意每一个学生的状况,一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谈心过程中我也会和大家分享我的大学寝室生活,讲讲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让每一名同学在寝室中首先找到自己的家,让他们觉得自己不再孤单。在开展班级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又让同学以寝室为单位出节目,通过这一形式,让每一个寝室在班级这个集体中找到自己的归属。(三)深入沟通坚持“三个深入”和“两个沟通”的工作理念。三个深入”即经常深入到课堂、经常深入到寝室、经常深入到班级。“两个沟通”,即经常和学生沟通,经常和学生家长沟通。利用自己住校的便利条件,经常深入寝室,与学生进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寝室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