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8003650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初中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安恩和奶牛教案苏教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2把握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及人物性格特点。(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有这样一位小说家,从事创作半个世纪,其长篇系列小说漫长的旅途(19081922)六部曲更是从远古冰河时代的北欧写到哥伦布发现的美洲大陆,具有史诗般的宏大气魄和优美奇特的风格。1944年

2、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他就是丹麦小说家约翰尼斯延森。他有一篇短篇小说,不但经常在广播中朗诵,还被选入丹麦语文教材,给无数心灵以感动、教育和启迪,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安恩和奶牛。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约翰尼斯延森(18731950),丹麦小说家、诗人,194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有漫长的旅途等。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羞怯(qi) 干瘪(bi)木屐(j)锃亮(zng) 撂下(lio) 嶙峋(ln xn)翩然(pin) 翕动(x) 腼腆(min tin)反刍(ch) 找茬(ch) 瑕疵(xi c)粗粝(l) 锱铢(z zh) 磨蹭(cng)小犊(d) 窘迫(jing) 踌躇(chu ch)挑

3、剔(t) 肥硕(shu) 半晌(shng)嘈杂(co) 卸货(xi) 七皱八褶(zh)3解释重点词语。锱铢必较: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形容非常小气。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踌躇:犹豫的样子。腼腆:形容很羞涩。翕动:这里指嘴唇一张一合地动。锃亮:闪亮。惶惑:不安,迷惑。嘈杂:声音杂乱扰人,喧闹。粗粝:粗糙。瘦骨嶙峋: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熙来攘往: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反刍:偶蹄类的某些动物(牛、羊和骆驼等)把粗粗咀嚼后咽下去的食物从胃中逆呕回口中重新咀嚼,再咽下。通称倒嚼。死乞白赖:指为了达到目的,没完没了地纠缠。扬长而去:大模大样地离开。刨根究底:比喻追究底细。4初读课文,解

4、决下面的问题。文章讲述了一个较有悬念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来复述故事情节吗?明确:一天,老妇人安恩牵着一头奶牛到集市上去,因为这头奶牛实在太好,问津者不少,最后连屠夫也对它有兴趣,但是老妇人却拒不出售。最后,人们气愤起来,老妇人这才吐露真情:她不是来卖牛的,而是因为那头奶牛太孤独,她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让它跟同类相聚散心。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情节脉络课文中老太太几次拒绝卖牛?买主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老太太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明确:老太太三次拒绝卖奶牛。同样的事件作者却写得不同,顾客的表现不同得到的礼遇也是不同的。对待前者老太太是谦恭,对待后者老太太简直可以说是傲慢地拒绝了

5、。对第一个买主:“谦恭”,因为其对牛很喜欢,“端详”“摸”等,问话也是有礼貌的。对第二个买主:“不屑地斜视”,写出其无礼和大大咧咧的形象。“喂,这头母牛多少钱?”显然从开始的一个“喂”字以及“敲”“匆匆摸”等,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屠夫与第一个买家是不同的。对第三个买主:“摇摇头”,因为其很想买,“死乞白赖地纠缠”。(二)分析人物形象在你眼中,安恩是一个怎样的老人?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来回答。明确:(1)衣着、外貌:样式老掉牙却很干净的旧衣服,带着土味儿的手染蓝裙,棕褐色的绒线方披肩,颜色褪得泛白、七皱八褶、有了年头的头巾,后跟磨平了但皮面却擦得锃亮的木屐,瘦骨嶙峋的双手,灰白的头发。安恩年纪老迈,饱

6、经沧桑,生活不富裕、十分俭朴,但她在意生活细节,是一位勤劳且有做人尊严的老人。(2)动作、神态:“她那瘦骨嶙峋的双手拿着毛线针飞快地翩然起舞。”干活时动作娴熟优美,可见她虽已不年轻,但依旧勤劳能干。“她站在那里,竖起耳朵凝神倾听着杂货摊上飘过来的音乐声,也不时抬头看看身边熙来攘往的人群和买卖交易的牲口。周围一片嘈杂喧闹然而她却站在那里晒着太阳,打着她的毛袜。”闲适悠然地置身于喧嚣中,于嘈杂中享受生活的乐趣。“老太婆安恩爱怜地瞅了瞅自己的奶牛,不屑地斜视了一下那根藤杖,然后转过脸去往远处张望,仿佛发现了什么使她感到兴趣的东西。”“爱怜地瞅”表现出对奶牛的爱惜,“不屑地斜视”则明确表现出对屠夫粗鲁

7、动作的厌恶。刻画其善良、慈爱与朴实。“她睁大了眼睛,用恳求的眼神看着那个人。”真诚地希望别人能理解她对奶牛的情感。(3)语言:“这头奶牛太孤单了!”她终于吐露了真情,“我的小村庄就只有这么一头奶牛,它又没法同别的牲口在一起,所以我就想到不如把它带到集市上来,至少可以让它跟同类聚聚,散散心但是我们不是来做生意的。既然已经弄成这样,我们只好回去了。不过,我刚才应该讲一句对不起,我很抱歉。好吧,再见了,谢谢你。”安恩带奶牛来集市的目的就是让它到集市上散心,亲近同类。这朴素至极的理由表达了她对奶牛的慈爱之心,也尽显她的淳朴和善良。她那窘迫下真诚的歉意也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人物的淳朴善良。小结:安恩是一位

8、勤劳、能干、朴实、善良、仁慈、有爱心的老妇人。四、板书设计安恩和奶牛初识贫困、简朴、整洁瘦弱、勤快、安闲再识善良、爱怜奶牛善解人意、不贪图利益五、课外拓展100多年前,约翰尼斯延森以日德兰半岛北部故乡风光、人物为背景,把幼时听到过的各种故事和逸闻进行文学加工写成短篇故事集希默兰的故事,安恩和奶牛是其中最出色的短篇小说。安恩身上所散发的人性之美,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那么,现在的我们,除了为这位平凡老人的高贵人性所感动之外,从她身上还能读出一些别的东西吗?参考示例:安恩并不富有,但对生活有着自己的理解,她拒绝“那诱惑力简直令人难以抗拒”的“大价钱”,坚持不卖奶牛,是因为她把奶牛视为与自己平等的生命

9、。她生活俭朴,老牛相伴,闲适安然,表现出一种沉静安详、淡泊坦然的生活态度。她在简朴的生活中得到了平凡的快乐,她固执的外表下有着一颗澄澈的心灵。她的本色人生引发人们对生命、对生活的深入思考,让人感悟精神的力量。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体会小说情节巧妙的设计。(重点)2把握本文的主旨。(难点)3学习本文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难道只有我们人会感到孤单寂寞吗?奶牛也会的。能够把动物当作人来看待,也算是爱心无限了。我们对待动物不能只看到它的物质性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它的精神性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人和动物的和谐共处。这一堂课,让我们继续穿越时空,走进一百年前的丹麦小镇希默兰,一起去解读一

10、个给人无穷启发的温馨故事。二、自主预习在真相大白之前,你觉得安恩有欺骗大家的嫌疑吗?明确:安恩去集市原本就没有卖牛的打算,和买牛人一再发生冲突是她根本没想到的,所以从头到尾她都没有存心欺骗众人。她一开始就和奶牛悄悄地站在一边,不想干扰别人做生意;面对嘈杂喧闹的集市、熙来攘往的人群,她不过是一个悠闲的旁观者;对所有的买主,她拒绝的态度都很鲜明;最后真相大白,虽在意料之外,却也在情理之中。三、合作探究(一)情节设计1安恩把奶牛带到集市上让它与同类相聚,这样的考虑合理吗?明确:“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安恩富有同情心,善待动物,她认为自己唯一的奶牛孤单,无奈之下想出这个办法,这是一位

11、农家老奶奶的智慧,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2小说结尾,安恩对自己不卖牛作了解释后,为什么没有写集市上人们的反应?明确:这样结尾,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许有人会恍然大悟,对安恩的做法表示理解,甚至称赞她的智慧;也许有生意人仍然不理解,因为每个养牛人也要生存,何况安恩并不富裕;也许有人会想到安恩的仁爱如同天使,他们会敬仰这样一位老奶奶;也许会引发一些人的思考(二)探究主题一幕集市上引人瞩目的奶牛风波结束了。引发无数人好奇心的谜底竟是如此简单安恩带着奶牛来到集市仅仅是为了让奶牛和同类相聚、散心。通过对安恩和奶牛故事的解读,请你谈谈对小说主题的理解。讨论、明确:安恩和奶牛有着深厚的感情,她对奶牛喜欢、爱护

12、、怜惜、尊重,把它当作生活中的伙伴,甚至当成和自己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她对生命的尊重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发自内心的愿望。她用看似简单的行动诠释了人与动物的深厚情感,把尊重生命做到了极致,也阐释了作品的主题:人与动物也会有真挚的感情。人应当像尊重同类一样尊重它们,爱护它们,理解它们,重视它们的情感需求;人也因之展现出高贵的人性之美。正如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所说:“对于人性,道德上的真正考验,根本性的考验,在于如何对待那些需要他怜悯的动物。”(三)写作技巧1明暗两线,并行结构。本文有两条线索,安恩拒绝出售奶牛是明线,而奶牛自始至终的孤独则是暗线,正是因为这一点,安恩的行为才会

13、遭到众人的误解,情节才会跌宕起伏。2形象描写,栩栩如生。文章运用了外貌描写、细节描写、对话描写、动作描写等多种描写手法。第一自然段主要用了外貌和神态描写,叙写了安恩是个不太富裕,但自尊、勤俭、有高尚趣味、沉静、安详的老太太。除此,第一自然段中还有对周围环境的描写,意在反衬安恩的沉静和安详。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看出这是头年老、美丽、健壮结实、甘于奉献的好牛。文中通过买牛人和安恩的对话描写等,写出了安恩的态度是从谦恭到不屑,到坚定的拒绝。对于最后一个买牛人所提出的疑问,安恩只是一般的回答。对于猜测,她感到歉意,想做些事情让对方消气。对于不满,安恩感到愤怒和无助。的确,就此而言,安恩真

14、是个善解人意的人。3层层设置悬念,文末解疑,突出主旨。故事简单,但是耐人寻味。原因就是作者把故事讲得充满悬念,具有吸引力。文章直到末尾才揭开谜底,让人恍然大悟,引人深思。四、板书设计安恩和奶牛安恩淡泊、坦然的人奶牛平凡、温顺的动物人性美体现在对一切动物的关爱五、课外拓展安恩回到家后依然过着清苦而平淡的生活,奶牛日渐衰老,将要死去。这时屠夫又出现了,提出买奶牛的请求。请你设想一下二人对话的情景,续写一个结局。解析:文中的安恩老太太虽然比较清贫但却慈悲、善良、有爱心。文章表达了人与动物应该和谐相处的深刻主题。续写结局,既要发挥想象,又不能脱离原文作者的写作主题。答案示例:“你的奶牛就要死了,现在你

15、卖给我,还能得到一笔钱。我们来做这笔交易吧!”屠夫说。“它不卖的。”安恩平静地说。“你仔细考虑考虑,否则你会后悔的。”屠夫感到不可思议,又进行劝说。“它不卖的,你不会明白的,你走吧。”安恩依旧平静地说。屠夫看了看奶牛,看了看安恩,最后离去了。奶牛最终死去了,安恩把它埋葬在了山坡上。解决党委自身和基层党支部存在的的突出问题,发挥各村、社区、机关单位党支部在当前城市征迁、园区建设、招商引资、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作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制定了切合临淮实际的活动实施方案,按照中央规定的活动步骤和要求扎实有效的开展了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孤者易伤,贫者易感。夫书者,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伤感,故泣耳。”师恻然曰:“欲书可耳!”原曰:“无钱资。”师曰:“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9 / 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