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95268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改下农村中小学生作文的诊断与治疗偃师市首阳山镇羊二庄小学 石新敏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和教科研人员对如何在作文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标准,全面提高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作了艰苦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一个个令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对进一步深化中小学作文教学改革和大面积提高中小学作文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作为农村基础教育,由于其特有的各方面教育环境,目前总体上中小学作文教学质量不高。教师怕改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教学低效,学生作文水平低下,这一现象一直困挠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尽快提高农村中小学

2、生到作文教学水平,我认为有许多方面值得探讨和研究。写作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因此,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说,写作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教学。因此写作教学我们一直没有放松过,可是写作也一直是老师们最头疼的大事,尽管花费了大力气,然而总是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现在我们许多语文老师在讲作文时都喜欢“教方法”、“讲套路”。教师讲得难,学生写得也苦,可写出的作文却是空洞无物、无真情实感,确实“难看”,结果苦了老师,也累了学生。于是,写作教学的指导成了不少教师难于应付却又容易对待的“怪胎”。总之对老师

3、来说作文是老大难,对学生来说是普遍的伤痛。下面我有针对性的小学生作文的现状和相对应的解决方法上进行分析。 一、症状:学生语文功底不扎实。具体表现:语言单薄、空洞不具体、缺乏细节不生动。农村语文教师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在教学中我们往往追求标准答案,而忽视其工具性,削弱基础、淡化知识,课堂中没有了对语言文字的细细揣摩品味,没有了对优美精彩文段的必要的独到分析,就缺少了必要的知识积累和文化沉淀。同时由于农村学生认识能力有限,对平常事情的一些细节很少注意,常常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问他们这个东西这个人怎样,都会说很好、很可爱、很漂亮。但是要是再追问到底怎么可爱怎么好了,就说不上来了。这就是语文基础

4、不好,语言表达能力不强所导致的。作文时就会语言单薄、空洞不具体、缺乏细节不生动,不会灵活、恰当的运用优美的词句去表达,也缺乏具体详实的事例去支撑,不能恰当的抒发情感,作文自然就显得干瘪不丰润,缺乏美感了。 二、 症状:学生缺乏写作兴趣 。具体表现:生搬硬套,胡编乱造,凭空瞎想,缺乏实际,原文照抄,缺乏真情实感。三、 症状:学生知识面过于狭窄。具体表现:无啥可写。 作为一名农村语文教师,我就深深的感受到农村学生写作知识的贫乏,虽然有各种写作辅导教材,但是基本不适合农村学生。农村学生,尤其是一些离城市、地处偏远的学生,他们平日接触的只是家庭、学校和一些简单的社会现状,他们有的人甚至很少离开学校去县

5、城,虽然现在每个家庭都已普及了电视、电脑等现代化的信息接受渠道,但在相对比较吸引眼球的娱乐节目和吸引人的游戏面前,他们很少了解瞬息万变的外面世界。许多学生平时又很少参与社会实践或其它活动,生活经历的储备可谓少了又少,他们接触的社会面极其狭窄,加上平时又无养成阅读的习惯,所以许多学生在写作时只能是咬破笔尖,硬套、瞎编,或者只写看过的作文书上的事,内容简单和反复,思维比较单纯和滞后。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家长也对写作教学不重视,有些学生甚至没有一本作文书,更不用说在指导作文方面会给学生具体上的牵引。有些学生侧重于理科,平素沉默寡言,说到写作文,就不知从何处落笔。更有的学生写作就是完成任务

6、,记流水账,看是全篇几百字,长篇大论,实则全文没有一点内容,甚至错别字多连篇,文理不通。二、写作教学的治疗对策1、加强语文课堂教学,突出语文的工具性;持续地加强学生的语文双基培养。在这一方面,不作过多的论述。2、开阔学生的眼界,让学生有啥可写。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 ”其“乐”字明示了我们在指导农村学生作文时应注重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与思维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天才的秘密在于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才能产生兴趣,这是勤奋的动力。 ”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

7、表达真情实感”的理念,是解决农村中小学作文教学中的“源”的问题。具体可以再如下几方面进行尝试:多走、多看、多访、多思。走进生活,观察生活,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和城市相比,农村中小学生活动的场所、项目、器材,开展活动的广度和深度相差甚远。农村没有少年宫,没有公园、动物园,学校的各种活动设备简陋。面对现状,很多老师也只是把作文指导定位在教室里,读几篇范文,学生“依葫芦画瓢” ,文章写得空泛无味,缺乏真情实感。在新课程理念下,广大农村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思路,结合农村特有的地理环境、人文风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写作内容与情感体验,解决学生习作“源”的问题,正如叶圣陶先生格

8、言式的叙述“必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 。农村有山、有水、有虫、有鸟,这些是城里学生没有的,学生们通过长期观察写出的景物真切、动人,表达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当前农村的新农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农村的面貌日新月异,农村学生不可能对此熟视无睹,学生的作文也应该反映这些变化。 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性目标中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可见“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的提法是课标的一个新理念。在开展习作活动中应力求活动形式的多样性,提升习作“源”的内涵。习作训练不应有统一僵化的形式,一切以学生的实践体验为前提,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如

9、我们可以展开各类竞赛,交流,创办班刊、校刊,开展“寻找家乡的文化”、“探访身边名人”、“亲近大自然”、“观察可爱的动物”、“探寻春联的变化”、“节日习俗的变化”、“我心中的新型农村社区”等活动,引导学生广泛的接触社会生活,让学生开阔眼界,熟悉生活,了解自然,认识新事物、新现象。通过各种课外活动 的开展,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展,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写作素材得以增加,写作欲望逐渐增强,学生愿意主动动笔写下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而非被迫进行闭门造车。引导学生步入生活,重要的是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平时多观察生活,对周围的人、事、景、物、情都要处处留心,应该眼到、口到、耳到、手到、心到,发现

10、并积累写作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最终使学生写出内容充实、题材多样、见解新颖的好作文来。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只有置身于生活的海洋,捕捉生活的浪花,写作的文思才不会枯竭,心中充满情感和情绪的波动,必定产生写作的热情和兴趣。3、广泛阅读,扩展学生灵感源泉。农村学生阅读量少,阅读面窄,因此,我们应积极开展语文课外阅读,让学生从阅读中吸取营养,积累词汇,开拓视野,还能学习各类文章写作规律,解除作文难的顾虑。构成阅读的材料,可以是课内的,也可是课外的。形式可以是精读,也可以是泛读。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作文时旁征博引,灵感涌现。

11、对于农村学生资料少的状况,全班或者全校可以开展一个“图书漂流”计划,建立 “图书室”或“图书角”。这样可以书书有人看,人人有书看了,这样学生的阅读量也就会慢慢增大。4、读写结合,多读多练。光读不写也不行,还应读写结合、勤写多练,把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阅读和写作是互为因果的两个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他人东西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逐步提高写作能力,养成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长此下去,作文时自然能妙笔生花,也就不会望“题”兴叹,害怕作文了。5、课堂积极指导,课后加强辅导 课堂上,首先要学生学会构思,教学生该怎么说。既然解决了写什么

12、,就有一个如何写的问题。学生喜欢看一些作文技巧一类的书;老师也常讲谋篇布局、详略得当、调整语句、首尾呼应。这些有没有用,作用一定是有,就看能不能体现在学生的作文中了。书写生活,就要有真情实感,而生活语言最能体现这一点。至于其他作文技能,完全受益于平素的阅读教学,应从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感知、体验。其次,在写作技巧上加以指导。如何利用材料表现正题,如何体现审题立意、选材组材、谋篇布局、修改润饰等基本写作能力,如何运用象征、比兴、托物言志等写作技巧。新课标就要求“关注现代意识,重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造就。” 只有勇于打破写作的固定标准样式,才能写出结构创新的文章。6、培养学生想象力 农村学生与外界很

13、少接触,较缺乏想象力。因此,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是提高农村中小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老师平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全面细致地观察社会生活中具体的人、事、物。如身边人的外貌、言谈、举止及其性格、思想、学习或工作等情况;身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及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等情况;事物的位置、外形特征及景物的远近、动静、声色等等,留心其特有的、与众不同的地方,教导学生有目的、有意识进行观察,培养其敏锐的观察力,为写好作文积累素材,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当然,中小学语文课文大多是经过专家精选的名篇佳作,有其广泛的代表性,内容极其丰富,所蕴含的作家的想象力也是极为丰富的,因此,教师也应充

14、分利用文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7、为学生写下水 据了解有很多语文教师确实是从不写文章的。虽然学生们在课内或课外都能接触到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家妙文,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欣赏模仿。可是对农村中学生来说,那终究有点儿遥不可及,有时,它的作用甚至比不上周围人的一篇好文章,特别是老师的文章,学生是很乐意学习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还要“以身作则”写作文。给学生最感性的东西是自己的“下水作文”,通过“下水”谈体会,谈生活,谈技法,谈学生作文时会出现的问题。实践中,教师的“下水作文”确实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写作热情。8、师生互动,正确评价学生作文 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构建一个

15、新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观体系,让批改评语激发作文兴趣 。首先,批改的形式应该多样化。自批自改、互评互改、小组集体批改等等都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语文课程标准又明文规定:“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相互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学生在参与批改的过程就是再学习、再提高的过程。学生们在长期不断的作文修改过程中提高了写作水平。其次,评语不应笼统空泛,修改不应面面俱到。作文修改时,评语不应过于空泛,千篇一律,如“语句通顺,

16、层次分明,但语言欠生动。中心欠突出”这种空洞的评语无助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而应该针对学生的习作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学生对批阅后作文进行再修改、再创作。此外,评语还应具有激励性,如在学生作文的批语中,批上“在方面,你有了较大的进步”,“要是就更好了”,“这地方如果加上就更具体了”,这样,学生无论面对自己作文中优点还是缺点,都能欣然接受,写作的热情也会高涨。 总之,要走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困境并非易事,它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老师们应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策略与办法,实现“要我写”变“我要写”,要尊重农村中学学生作文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大胆创新,探求新教法,让农村中学生的作文写出新意、写出特色。同时广大农村中学生也应自觉地扩大知识面,丰富阅历,拓宽写作题材,勤于练笔,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那么,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必将闯出一番新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