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季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计划之教材分析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926357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秋季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计划之教材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年秋季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计划之教材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年秋季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计划之教材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年秋季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计划之教材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年秋季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计划之教材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秋季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计划之教材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秋季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时计划之教材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师大教版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分析:(一)关于“主题单元”本册有8个单元,每个单元3篇主体课文,2篇拓展阅读,1个综合活动,主体课文下设两个思考题(内容、形式),主体课文侧面设“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三个栏目,综合活动包括“导语活动过程单元小结”三部分内容。单元内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景,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学习是从多角度考虑学生的发展,以整体渐进的形式向前推进的。“整体”的含义有两个:三个维度整体设计,每个环节都应体现三个维度的发展。听、说、读、写各种语文实践活动是综合的。单元之间体现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和发展的“序”,而

2、不是知识体系或思想品德教育的体系。每个单元没有明确的教学要点没有单元提示、预习提示、单元知识短文等,各单元之间,不能连成一条知识点和能力点的“线”。 各单元内容相对集中,借“题”组合在一起,为学生学习语文创设一个情境,便于教师和学生借“题”发挥主动精神和创造性。(二)关于课文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写,共设计了8个主题单元。每个单元由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两篇拓展阅读课文)、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和单元小结组成。五篇课文中,前三篇必须精读,后两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精读或略读。(三)关于习作教材主要从三个途径创造习作练笔的情景,使学生愿意写,有话可写。1.日记随笔。日记随笔情感化很强,不必强行提内容

3、或形式方面的具体要求。2.与阅读紧密结合,续写、仿写、改写、想象作文等,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习作内容。3.与综合性学习紧密配合,写调查报告、小品、广告这类习作选择的空间更大:可以叙事抒怀,也可以议论说明;可以纪实,也可以想象作文;可以摘录编写,也可以自己创作;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合作写;可以配插图,也可以制作成动画(四)关于综合性学习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活动”,均围绕一个主题提供了思考的多种角度或多个层面以及相关的材料,灵活性、开放性较强,体现了大语文观。这些角度和层面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正在经历的生活,学生因此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筛选、整合相关的资料与信息,“

4、综合活动”已完全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模式,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时空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本套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引进课堂,在“课后练习”设计方面,每课基本上都安排整体感悟和体会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内涵,又着眼于语文素质的养成。以第二单元美与丑课后习题为例,学完“做一个最好的你”,课后提示: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对你有什么启示?我们又布置同学根据自己的情况写一段话,说说你打算怎样做个最好的“我”?像这样的习题设计在这套教材中贯穿始终,它既在课文之中,又在课文之外;既是语文的,又是人文的。这就架起了课内外衔接的桥

5、梁,为文本扩展和让语文走向生活建立了平台。这册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复述、概括、讨论、朗诵、交流等口语交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话题写作、调查报告、编剧本、想象作文、读后感等练习形式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单元都有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综合活动”,这就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特点,保证了让学生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二、教材编排特点(一)多样性的选文1单元选文兼顾学生身心特点、爱好兴趣和对人生的思考。 小学生学习课文,兴趣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教材既要顾及童心童趣,又要引导小学生开始思索人生的重大

6、课题,这套教材兼顾了这两个方面。如本册第一、二、八单元分别以“高尚”、“美与丑”“岁寒三友”为主题,所设课文分别从不同角度诠释“品德修养”和“高尚情怀”、“审美情趣”的内涵。第三、四、五、六、七单元,分别以“母亲河”“体育”“往事”“地球家庭”、“战争”为主题,侧重启发学生升入六年级了,逐渐长大了,要把眼光放大、放远,要了解过去,珍惜现在,创造未来,不断地引领十二三岁的少年去树立远大的理想,去憧憬美好的人生。2注重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层次性。阅读课文中,有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著,也有名不见经传的作者的美文佳篇;有古文古诗词,也有现代文现代诗;有精读也有拓展阅读;每单元的“综合活动

7、”更是提供了让师生都跃跃欲试的舞台。这种丰富性、多样性、层次性,为师生提供了熔铸“三维目标”的立体的语文学习沃土,不同地域环境、不同条件层次的师生均能从中获取充足的营养。(二)开放性的学习本套教材全面开放,打通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其它学科、学生的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教材仍以“主题单元”的方式编排,为师生拓展阅读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巨大的空间,可以将凡是与主题相同或相似的材料都精选来为学生所用。以本册第七单元“战争”为例,一是单篇学习可以拓展阅读,如学习十五从军征,可读范仲淹的渔家傲、汉乐府民歌古歌;学王昌龄的出塞,可读李贺的雁门太守行、王维的使至塞上,或是一个单元结束后,拓展

8、阅读相关的文章。还可以围绕主题组织专题研究性读书活动,如本学期我们教到“战争”单元时,我们就以“反战争、求和平”为主题,规定时间让学生课外搜集古今中外与之有关的文章。这样,就可让学生大量阅读同题目、同作者、同体裁、同时代等内容相近的文章,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比较鉴赏能力。因为新教材主张“用教材教”, 提供了多元感悟文本的空间,所以师生对教材理解的弹性增大。可以不惟教参,不惟专家论断,而是在尊重作品原意的基础上关注学生的独特感悟,并鼓励学生对课文进行发自内心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和阐释。教材中的提问不再是教训式、命令式,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

9、、体验。阅读中,关注的是“你怎么理解的”“说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目中有人”,学生作为“你”而突显出来,至于问题倒可以作出不同的言说和不同的解读。教材与学生构成了“我你”或“我们”的关系,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感”和“亲切感”。学生的生活体验、独特感受在教材中受到充分的尊重,有了“合理合法”的地位。(三)灵活性的整合教材为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内容和活动的设计是多样化的,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而且可以自主安排与设计。每个专题或情境的学习过程都不是固定的,教师和学生可以调整,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自己有目的、有计划

10、的探究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研究的意识和能力。教材每单元的“综合活动”,均围绕一个主题提供了思考的多种角度或多个层面以及相关的材料,灵活性、开放性较强,体现了大语文观。这些角度和层面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是学生正在经历的生活,学生因此能产生强烈的兴趣,并主动通过多种途径去搜集、筛选、整合相关的资料与信息,“综合活动”已完全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模式,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时空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本套教材把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引进课堂,在“课后练习”设计方面,每课基本上都安排整体感悟和体会的思考题,这些思考题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内涵,又着眼于语文素质的养成。

11、这册书的语文实践活动很多,复述、概括、讨论、朗诵、交流等口语交际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话题写作、调查报告、编剧本、想象作文、读后感等练习形式丰富多彩,深受学生喜爱,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每单元都有要求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的“综合活动”,这就较充分地体现了“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的特点,保证了让学生能“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三、教学重难点1.通过本册课文的学习,要使学生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受到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

12、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会生字,复习查字典的方法,养成自觉运用字典的习惯。3.进一步提高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句子的能力。 注意积累词语,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4.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情感的介入感知、感受、感悟。通过教材中“小资料”、”我的视角”、“日积月累”等栏目,展示学生自学产生的问题、独立的见解、改进的意见、延展开的思考、总结的学习方法和策略,等等。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和创造精神。5.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6.能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事物,养成勤于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

13、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事情真实,有一定的条理。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上就是本册教材的特点和概貌,各单元在教学中还应当注意以下一些问题:第一,让学生以语文教材为切入点,从教材引发开去,与其他学科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通过查找资料、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领域,突破传统语文教科书的有限空间。第二,语文学习内容具有明显的开放性、启发性,富有引起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的魅力。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阅读,教科书编写者(包括教师用书)的观点,不是学生必须遵从或接受的,不是终结宣判式的,而是启发学生对各种可能性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进行多向度的理解与体验。第三,语文学习过程是师生、生生相

14、互作用的对话。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积极地、时刻保持批判性的敏感,通过探讨、交流而不断修正并形成自己的认识。第四,教学中,读和写要紧密结合,自然生成文字。例如:第一单元拓展阅读尊敬普通人后面的“提示与建议”提出,写自己尊敬的人,插在尊敬普通人一文中,要求用简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而后,在综合活动中,又安排了习作:我身边高尚的人。在第二单元做一个最好的你的“我的视角”中,冬冬提示:“课文最后一段很精彩,我还可以补写。”补写时一定要注意读写的结合,先通过读搞清楚“大道”与“小路”、“太阳”与“星星”之间的关系,明白这个句式要表达的意思再补写,就可以避免出现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对称的句子。而且补写就一定要写下来,不要只是说一说,因为只有在写时学生才会斟酌语言,达到准确。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