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 两套)

上传人:hu****a8 文档编号:97924667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5.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 两套)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 两套)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 两套)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 两套)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 两套)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 两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课件(部编 两套)(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郑和下西洋 1、目的: 2、皇帝: 3、时间: 4、最远到达: 5、意义(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宣扬国威;寻找建文帝。,明成祖朱棣,1405-1433年(七次),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温故知新,二、戚继光抗倭 1、“倭寇”指经常侵扰我国沿海地区的_的武士、商人和海盗。 2、戚继光在_九战九捷,后又剿灭_、_等地的倭寇,他是我国的_英雄。,日本,台州,民族,广东,福建,温故知新,明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有突出的成就,并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明

2、代的文学艺术也取得光辉成就。明朝有哪些重要的科技著作?有什么宏伟的建筑?在小说创作上又有哪些传世的名著?,导入:,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医药学家_的_,一、科技名著,李时珍,本草纲目,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李时珍认为“读万卷书” 固然需要,但“行万里路” 更不可少。他远涉深山旷野, 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 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还参考历代有关医药及其学术书籍八百余种,结合自身经验和调查研究,历时二十七年编成本草纲目一书。,李时珍(15181593)湖北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明朝时期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本草纲目成为医生们

3、的必备书籍。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是祖国药物学的总结巨著。,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李时珍在行医时,总是热情地接待病人,无论看病的人是否出得起诊费,他都一样细心治疗。他在用药上常用药味简易、能就地取材的药方,使病人既能治病又能省钱,受到患者的欢迎。,相 关 史 事:,2、科学家的_,宋应星,天工开物,(1587-1661年),奉新(今江西)人,万历举人,明末科学家。明亡后弃官归故里,潜心实学,以天工开物

4、最为有名。,天工开物是一部古代生产技术的总结性著作,详细记载了各种工农业生产的具体操作方法,被誉为 “_”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天工开物及书中记载的提花织机,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宋应星像,天工开物记载 了农业和手工业各部 门的生产技术,包括 谷类和棉麻栽培、食 品加工、制盐、制糖、 制陶、榨油、造纸、 冶铸、兵器、舟车制 造和珠玉采琢。,相 关 史 事:,宋应星在天工开物的序言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他在书里把谷物类放在前面,而把珠玉类置于最后。,材 料 研 读:,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编排呢?,3、科

5、学家_的_,徐光启,农政全书,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一、科技名著,是有关国计民生的科技名著。全书60卷,约70万字,分为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种植、牧养、制造、荒政等大类。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书影,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教士到中国传教,他们带来了有关西方自然科学的书籍。一些中国学者积极学习西方科学知识,并与外国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的科学著作。其中,徐光启与意大利人利玛窦共同翻译了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对中国数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几何” 以及“点”“线”“三角

6、 形”“四边形”等术语,就是 在这个译本里定下来的”。,相 关 史 事:,长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直到明朝末年,前后有20多个诸候国和朝代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修筑的长城都超过了1万里。它已经被列为世界的一大奇迹。,1、万里长城 我国古代一项军事防御建筑工程,明长城东起_,西至 _;长约_。,辽东,嘉峪关,万余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二、明长城和北京城,明长城有些城墙,平均高度为78米,城基宽67米,顶宽平均为4-5米。城墙的外侧设有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长城沿线重要的位置上还修建关城,是重 要的防御据点和 关卡,著名的有 山海关、居庸关 、平型关、雁门

7、关、嘉峪关等。,相 关 史 事:,居庸关,秦长城,嘉峪关,临洮,辽东,辽东,嘉峪关,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山海关,嘉峪关,嘉峪关位于甘肃省戈壁滩上,是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关隘,也是古代丝路必经之地。地势险要,建筑雄伟,自古有“天下雄关”之称。,山海关坐落河北省秦皇岛东北,是华北与东北交通必经的关隘。关城北倚峰峦叠翠的燕山山脉,南临波涛汹涌的渤海湾,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关”之称。,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秦长城,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万里长城常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问 题

8、 思 考:,二、明长城和北京城,2、雄伟的北京城,(1)时间 (2)基础 (3)北京城,宫城就是紫禁城(即故宫,是明清两朝24位皇帝居住的地方) 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明成祖,元大都,(京城、皇城、宫城),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宫城,皇 城,外 城,明朝北京城平面图,整个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个中轴线纵贯南北,从宫城到外城都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布局严整,方城十字街,南北中轴线突出,东西建筑对称展开,宫城外有皇城,皇城外有京城,以万岁山为中心。,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故

9、宫平面图,故宫鸟瞰图,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太和殿是皇帝举行典礼地方,中和殿是皇帝阅视奏书地方,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角楼,云龙阶石,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天安门,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旧皇城南端的正门,那时叫作承天门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观察上图故宫给我们的直观印象是什么?,雄伟壮观,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水浒传,主要内容,西游记,三国 演义,价值,成书 时间,作者,书名,罗贯中,元末 明初,叙述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施耐庵,元末 明初,描写北宋末农民起义,歌颂农民的

10、斗争精神。,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吴承恩,明朝,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和敢于斗争的精神。,是一部具有浓郁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小说和戏剧,1、小说:,1、戏剧表演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2、汤显祖牡丹亭,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三、小说和戏剧,2、戏剧:,戏剧表演明清时期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汤显祖,牡丹亭插图,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明末的徐霞客长年旅行,游历名山大川,走遍大半个中国。他坚持写日记30多年,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资料。后人将这些日记整理成_一书。这部书详

11、细记录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现象,以及经济、交通、城镇聚落、风土文物等,其中对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记录,居当时世界的先进水平。作者写景写物具体形象,情景交融,表现出很高的艺术性。徐霞客游记既是地理学巨著,也是文学名著。,知 识 拓 展:,四、徐霞客游记,徐霞客游记,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1、科学巨著: 李时珍本草纲目、 徐光启农政全书、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本课小结,3、小说和戏剧:,施耐庵水浒传(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元末明初),戏剧:汤显祖牡丹亭(明),曹雪芹红楼梦(清),吴承恩西游记(明朝中期),本课小结,2、建筑方面:北京城

12、、明长城,李时珍 西游记 宋应星 三国志通俗演义 徐光启 水浒传 施耐庵 农政全书 罗贯中 本草纲目 吴承恩 天工开物,课 后 活 动:,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的作品用直线连接起来。,2. 1987年,万里长城和北京故宫都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请同学们分成两组,分别搜集有关长城和故宫的资料,撰写成文,具体介绍这两项古代建筑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课 后 活 动:,1.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唐僧取经、孙悟空智降妖怪等故事出自于我国古代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这部小说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C,课堂练习,2.电视连续剧三国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13、( ) A罗贯中 B曹雪芹 C施耐庵 D吴承恩,A,课堂练习,3.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A大闹天宫西游记 B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黛玉葬花西厢记 D武松打虎水浒传,C,课堂练习,4、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A,课堂练习,祝同学们学习进步!,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 筑与文学,导入新课,本草纲目书影,你看它的目次为水、火 、土、石、草、木、谷 、菜、虫、鱼、禽、兽 、人等部。至于动 物药部分的编排,李时 珍先描记比较低等

14、的虫 、鱼、龟、鳖之类;再 描记比较高等的动物禽 、兽和人等。这与现代 动物分类学从无脊椎动 物到脊椎动物相吻合。 说明他的分类是科学的、合理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中国的最后的科技、文艺辉煌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学习目标,1.了解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光启和农政全书的概况; 2.掌握明朝北京紫禁城、明长城基本情况; 3.明朝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新课探究,天工 开物,李时 珍,药物学,徐光 启,水利,农学,手工业,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 全书,一、科技名著,1.读教材,完成下列表格。,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2、宋应星和天工开物,3、徐光启和农政全书,二、明长城和北京

15、城,明长城,1.长城修筑的目的和起止点。,(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2)起止地点: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一)长城,明长城东起辽东,西到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东部重要地段,用条石和巨砖砌成,十分坚固。,辽东,秦长城秦始皇大修长城,在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的基础上,还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2、比较明长城和秦长城,抵御匈奴南下,防范蒙古骑兵的侵扰,西起临洮,东到辽东,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土筑,东段用条石和青砖,位置靠南,军事上抵御了少数民族的侵扰;经济上促进了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政治上连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向心凝聚力,3.长城在历史上的影响。,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长城,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