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9791741 上传时间:2017-10-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7.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三模考试卷分析(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1、正确率较高,大部分学生可以关注到“人对食品的喜好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只有少数学生只答到“人对食品的喜好”。2、 选择题得分较高,少数学生错选A。3、本题主要问题在于学生答题缺乏文体意识,未能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如从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的角度分析;部分学生能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但是,表述说明方法的术语不规范,或写错别字,如例数字,做对比等;分析其表达效果时,不够准确,如:说明了香菜在不同地区喜欢的人的比例不同,说明人对食品的喜好与人的基因有关。4、 选择题的得分非常高。5、补充研究计划的内容不准确。如认为研究对象是:古老部落居民,或者1500个志愿者,不完整。如认为研究方

2、法是:收集对不同食品色香味的偏好。不确切。如认为研究结论是:人对食品的喜好跟他的味觉和嗅觉有关。不准确。6、 本题要求简析行文思路和特点,主要问题如下:答题时并非在简析思路,答题思路混乱。对文章思路的分析混乱,语言罗嗦。未分析特点,或分析有误。二、7、只有四分之一左右的同学能得满分,大部分同学不能理解巧合的是都与毛泽东有关。多数同学理解成梅志的人格与词内涵的巧合,只能得1分。典型答案:梅志与毛泽东的咏梅中的梅花一样美丽(或经历风雪)。(得1分)8、没有人写到“变换句式”;只写“短句”也不得分。少数同学能写到“四树斋”与“四面树敌”有关,可以得1分9、前者(或第节)写作者第一次见到梅志时,她与动

3、荡时代形成强烈反差的美丽给作者带来的震撼(或被她的果断与沉静和脱俗的气质所吸引)。后者(或第节)写作者见到梅志老了的时候,依旧美丽,给他带来的感慨。两处“注目”形成反复(补充:写前后呼应也给分了,但也很少人写到)强化了作者的情感,强调了梅志的美,超越时间,永远带给人对历史的无限感慨。以上四点,一点一分。后两点写到的人很少。所以90%的人都只能得2分。10、“家”象征着稳定而平静的生活。(补充:梅志向往稳定而平静的生活)梅志一生盼望着有个家,却不断失去家,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补充:能写到她坎坷的人生经历也给分,但提醒学生尽量围绕家来写)梅志人物形象:坚毅、沉静、美丽、热爱生活和坚韧以上三点一点一

4、分,得几分的都有,比例差不多。典型答案:家象征一个安静舒适之地,是梅志的追求(得1分)。通过写家更是反衬了梅志的生活状态(为什么不写怎样的生活状态),也通过写家表达出梅志对安静生活的向往(和第一句重复)。(得1分)11、写对的同学不到五分之一错选答案以D居多,其次是B12、平均得分不到2分第段引起读者思考,引出第段的猜测。(只有极个别人写到)第在内容上,用普希金的诗句再一次强调梅志如同十二月党人妻子一样的美丽、坚韧、勇敢(补充:只要写到她的人物形象也得分)结构上与第段作者的题词照应,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写“与前文、上文呼应”“照应开头”不得分,要具体写到与第节呼应,或者与作者的题词呼应。因为

5、有一些同学写与首段或者毛泽东的诗词呼应,显然不理解。)表达上用问句,体现一种猜测语气,表明作者内心的温情。(补充:能从问句的角度分析一般都给分了,比如写引人思考,耐人寻味等,但不能写反问句)用诗句,更体现了梅志内心深处的美丽。(补充:能从诗句的角度分析一般都给分了,比如写增加了文学韵味和抒情效果等。)以上五点,一点一分。不要说第点,第写到的也很少。甚至第也有很多人写不到。典型答案:不能。因为本文开始形容梅志,便是由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开始进行类比的(类比?为什么不写呼应),并且最后两段更加深刻地印证了梅志的性格是与俄罗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那样相似(什么性格为什么不写),甚至从前把那些人的诗句吟

6、诵。如今,怕也依然如此。奠定了感情基调(抄选项吗),并使文章的主旨更为升华(什么主旨呢)(0分)三、四、14、得分率较高,少数学生回答是曲牌名或题目。15、得分率较高,少数学生选择C。16、得分率较低,主要是未能仔细审题,分析句子结构上的作用,或在炼字,或是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在赏析。本题得分低的原因可能还在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牢固,分析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这种题型在现代文阅读中常见,但在文言诗词中却较为少见,因此不会灵活运用,还有一个原因还是在于对文言诗文不理解。五、17.“无何”解释为“不久”,学生答案五花八门,错误率为四字之首;“谬”简单解释为“错误”,未结合语境;“与”意思是“给,给予”

7、,学生有写“赠送”,显然与“遗”的意思混淆了。18.错误率较高,词类活用现象掌握不够。19.此题第一句得分率较低。(1)“祝”字绝大部分学生不明意思,个别学生能译出“祷告”,“祷”字却写成了衣字旁,好不容易应得之分又失之交臂;“若”是“你”的意思,有人只记住“如果”;引号里的话不存在倒装句式,为数不少同学翻译时却颠倒语序,篡改语意。(2)“卒”乃“最终”、“终于”、“最后”等意思,有学生理解为“死”,一词多义理解欠灵活,或积累不够;也有省略成分未能分辨的。20.此题准确率较高,重在结合上下文能准确理解句意,题干中明明写有“四处停顿”,但少数学生却划了两处或五处。21.“重情重义、义薄云天、舍己

8、为人”等给了1分,但“机智勇敢”、“侠肝义胆”等未给分,因为有的不是一个“四字短语”,有的不属于人物品质。参考答案:舍生取义。六、22.文首“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从“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即可看出作者写这封信的缘由是答谢欧阳修写信给作者并为作者的先祖父撰写墓碑铭。绝大都数学生只写了后一个原因,即便前一个有提到,也都写“送书”,至于“书”乃“信”的意思概念全无。23.此题准确率较高。从文首“夫铭志之著于世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就可整合出来。24.从“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的假设中,就能推断出“C”之选是不妥当的。25.此题不难,但是

9、失分率极高。好的铭文的标准 。答案有:“实事求是“、”真实,其人有美德“、“能够让后人效仿“、”传世行后(行世传后)“、“善恶必书,盲目夸大、赞扬、实事求是”等等。显然都是浏览文本后的粗略所得,其中不乏有摘录关键词有误的,或语意矛盾的,浮光掠影式的阅读,外加主观想象是文言阅读理解出错的最大障碍。如果以这样的心态阅读,即便文本浅显易懂也经常歪解、曲解丛生。写出这样的铭文要求作者是 。“蓄道德而能文章者”,不假思索就把“者”带上了!也有连抄写也会出错:蓄道德而能文文者 。 26.此题问题较大,关于什么题型?评价什么对象?不清楚,为数不少的学生不是在评价“作铭刻碑行世传后“的思想,而是在评价文章主旨

10、。”如何评价,评价思路?“也模糊得很,是评价它的现实意义?普遍意义?还是历史意义?实际上是从历史意义角度看它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就是抛开这些,从客观地辩证地考量、评价事物的角度也应该有两方面的思考。典型错例:作者通过古代人通过作铭刻碑“行世传后“的行为,批判了当时社会上为行世传后而在铭文上弄虚作假,只书功德材行的不良风气,表达作者希望铭文能够实事求是,作文的人应该考查逝去者的人品而慎重作文,不应盲目赞美,隐瞒恶行的愿望,和对欧阳修的赞美、感激,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对现实也有警醒作用。其他示例:“行世传后”思想意义非凡:一方面是对逝者良好品德和生前功绩的赞美,为其作铭体现了后人对其勉(缅)怀和尊

11、敬,另一方面是为了流传后世,树立榜样,使美德得以传承。然而作铭刻碑需要一个端正的态度,应根据逝去者的人品和为人真实反映,才能使“行世传后“的思想发扬光大。(3分)这种思想值得推崇。将前人的“行世“记录下来可以供后世学者、后人景仰、学习,将他们的德化、操守传承后世,教化后人,可以更好地传承美德。(2分)错别字连篇的:造成铭文不史(实),那就缺失了“行世传后“的真正意义。 教育自乙的子孙为人之理,是一种言传身教十分智慧的作法。作文分析:有人说,所谓人生就是“拼搏”,拼搏是什么?就是不惜一切力量捍卫个人尊严与个人思想自由,不把自由交给市场,即与市场拼搏;不把自由交给时尚,即与时尚拼搏;不把自由交给媒

12、体,即与媒体拼搏;不把自由交给大众,即与大众拼搏;不把自由交给社会,即与社会拼搏。阅读上面这段话,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一、审题与立意:材料中贯穿始终、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拼搏”,拼搏是什么?“就是不惜一切力量捍卫个人尊严与个人思想自由。”材料进一步给予了阐释:不把自由交给市场,即与市场拼搏;不把自由交给时尚,即与时尚拼搏;不把自由交给媒体,即与媒体拼搏;不把自由交给大众,即与大众拼搏;不把自由交给社会,即与社会拼搏。意即,在面对外界的纷扰、潮流、众说纷纭时,能够不盲从,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丧失自我

13、,从而保持自我思想的自由和独立。这应该是“捍卫个人尊严与个人思想自由”的内涵。因此,从以下几个方面立意都是切合材料的:保持独立不依的人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做自己思想的主人。坚守自我二、主要存在的问题:1、偏题。这是本次作文存在的最大问题。根本原因应该在于没有整体把握材料,没有真正读懂材料。很多同学仅仅提取了材料中的两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拼搏”和“自由”,然后抛开材料谈“人生需要努力拼搏才能创造美好的生活”,将“拼搏”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努力、奋斗,显然完全偏离了材料。或者有的同学抛开材料谈泛泛而谈“自由”的可贵,可以谈自由,但这里的自由应该是思想的自由,也就是思想的独立,不被外在观点、潮流所

14、束缚的独立自由。由此可见,抓关键词核心词是没错的,但是前提是必须整体把握材料,并在材料限定的范围内给予关键词一个准确恰当的内涵界定。否则就会陷入偏题套题的泥淖之中。2、值得肯定的是,此次作文基本上没有大量堆砌事例、叙例的情况,很多同学都有了分析议论的意识,并努力地分析议论讲道理。但是由此也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即为了议论而议论,貌似在分析原因,其一其二其三,讲一些自己也听不懂的道理,不知所云。或者堆砌一些名人名言,自己对这些名人名言并不理解,也并不能证明自己观点。还有一些同学其实,不堆砌事例并不等于不能用事实论据去证明,与其干巴巴地将自己也不懂的道理,那还不如用恰当的事实论据去证明。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