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上传人:明*** 文档编号:97915669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61.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带上自己所有的梦想,放开一切去努力的拼搏一次。不要让梦想等待,就算这次失败也不后悔因为我们努力过。下面应届为大家整理了七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检测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弥(m)高慨(ki)叹兽铤(tng)义愤填膺(yng) B.踌躇(ch)亢(kng)奋浠(x)水荒谬(mi)绝伦 C.磐(pn)石惬(xi)意捋(l)胡子兀兀(w)穷年 D.揣(chui)摩蓦(m)然既(j)往气冲斗(du)牛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志趣楚辞无暇及此B

2、.掣友独裁马革裹尸 C.衰微苛刻诗兴不作D.赫然聪慧望闻问切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许静的朗诵字正腔圆,令李老师喜从天降,他立即同意让许静参加诗歌朗诵会。 B.这部著作是他长期工作经验的总结,是他经过反复修改后处心积虑写出来的。 C.为保障游客权益,使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被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愚公之所以能感动上天,搬走太行、王屋二山,靠的就是持之以恒的精神。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了避免交通道路不拥堵,各地纷纷出台交通管理新措施。 B.这次比赛的获胜,将决定我们队能否进入决赛阶段。 C.针对“假羊肉”事件,全市公安机关进一

3、步开展严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 D.晚年的他,仍然精力充沛,充满创作激情,写出了许多优秀作品。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B.C.D.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6.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蒙辞以军中多务(用)B.即更刮目相待(就) C.蒙乃始就学(于是,就)D.结友而别(而且) 7.下列成语既不出自本文,又与本文无关的一个是() A.吴下阿蒙B.鞠躬尽瘁 C.刮目相待D.开卷有益 8.下列关于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可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别人,对别人的进步应给以肯定。 B.我们没有必要成为全才,但要多学习,多掌握一些知识,这是有好

5、处的。 C.鲁肃对吕蒙的进步表示惊异,这从正面说明了吕蒙的进步之大。 D.从文段可知,我们不能找种种借口不学习,只要想努力,肯定会有收获的。 二、(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9.请根据课外阅读的外国名著,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的下联。(4分)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奥斯特洛夫斯基) 三、(本大题共10小题,共26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他诚然

6、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演奏告终,全场掌声雷动。贝多芬什么也听不见,很久很久背身站在指挥台上,直到一个女孩拉着他的手向观众答谢时,他才缓缓地转过身来。原来他完全聋了!他永远不能担任指挥了! 贝多芬对客

7、人大声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0.作者将“耳聋”比作了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11.如何理解“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2分) 12.第三段末尾连用两个叹号,有什么作用?(3分) 13.贝多芬能够向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指挥的情形,这表现出他怎样的精神?(3分) 14.贝多芬为什么会说“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谈谈你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

8、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访他。 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当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山的“洞天贡茶”。呷一口,满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装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 “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城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 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 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

9、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顾远峰近岚,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竟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丫桠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 “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 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 “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他说着,眼里

10、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师之处,是识得再生父母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说罢,他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 ?“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台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

11、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他一面为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胡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做饭烧菜岂可小觑,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 ?“你知道大千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

12、画艺吗?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我听了,吃惊不小。 ?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 (选自曹积三的博客,有改动) 15.综合全文,胡立先生受到师傅张大千的哪些影响?(3分) _ 16.文章第段画线句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赏析。(3分) 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 _ 17.“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这句话包含了作者对张大千的哪些情感?(2分) _ 18.第段引用了张大千的诗,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他的思乡之情的?(从内容、技巧两方面分析)(3分)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_ 19.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是文章的线索人

13、物,“我”拜访胡立,胡立先生回忆恩师张大千的诸多往事。 B.张大千告诉胡立,烧不好菜难成一个好画家,胡立就暗暗地跟他学厨艺,最后胡立的厨艺超过了他自己的画艺。 C.拒当汉奸,不受伪职,隐居青城山,这些可以看出,张大千是个有民族气节的人。 D.文章第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引起下文对张大千在青城山生活和创作的回忆。 四、(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20.经典著作是我国的国粹,也是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为了更好地继承这笔财富,利民中学七年级(3)班的同学特地举办了一次“知人论世读经典”的交流活动。 (1)在交流活动中大家对“什么是经典,经典的标准是什么”这两个问题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经典就是经久不衰的传世之作,有的说经典就是经过历史选择出来的“最有价值的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作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