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910987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来自大自然的信息(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6 来自大自然的信息教学目标:1通过查阅书刊、测量、观察等活动进行探究学习,并能对记录结果进行分析与整理。2通过分析与研究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现象及其原因,意识到大自然的变化蕴涵着丰富的科学信息,使学生产生探究自然、获取信息的好奇心和愿望;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3了解年轮带给我们的各种信息;知道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给人类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案例背景分析:活动准备让学生课前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并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即是本课探究内容的提示,又为学生提供了探究方向。本课的活动过程,由问题 “树木的年轮告诉了我们什么?” 引出,同时,教材呈现了树木年轮的研究记录表。在研究树木年轮带给人类的信

2、息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研究“大自然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自由活动是观察树冠的外形,判断树木生长的环境,通过研究再次感受大自然能够带给人类信息。拓展活动让学生搜集、分析自然界带给我们的更多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提出了活动指向。考虑课堂教学的容量及有效性,我将本课的自由活动内容“观察树冠的外形,判断树木生长的环境”改为了拓展活动内容,而把拓展活动内容“搜集、分析自然界带给我们的更多信息”放在了活动过程中。教学过程描述:一、欣赏美丽的大自然,引出研究的内容1欣赏图片。(多媒体播放)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2提出问题。(定格于一张有清晰年轮的图片)除了美丽,大自然中还蕴涵着许多令人惊

3、叹的科学信息。(板书课题:20、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同学们想了解树木年轮所蕴含的信息吗?树木的年轮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呢?3引导学生进行猜测。(出示一个树墩)谁能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说说自己的想法?【大部分学生是知道年轮能告诉我们树木的年龄的,当然也不排除有知道其他更多知识的同学,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设置上猜测这一环节,以求了解学生已有的前概念,便于建构新的科学概念。】(学生自由交流)看来,同学们各有各的想法。你能说出你这样猜测的根据吗 ?(学生自由回答)【当学生对某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猜想和假说时,就是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假设性的解释。此时,我们应该在学生猜测后追问为什么这

4、样猜测,让学生的猜测更有根据,更具有一定的目的性。】4小结。树的年轮不仅可用来计算树木的年龄,还可以了解树木生长所经历的环境、气候条件,如光照、气温、降雨量及矿质营养的供应等。年轮的研究已成为科学家研究大自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研究年轮,人们不仅可以测知过去发生的地震、火山爆发和气候变化,而且还可以测定许多事物发生的年代,推断未来事物的变化。同学们想不想亲自研究树木的年轮,来推测它的信息呢?二、进行树木年轮的研究活动1制定研究方法。你们准备研究什么内容?怎样去研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学生的创造性是无限的,学生的潜力是无穷的,在探究过程中,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应让学生自己制定研究方案,给学生一

5、个开放的空间,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的机会。】请小组长来领取研究的所需材料。(教师准备的材料应有:树墩,直尺,铅笔,放大镜,树木年轮的研究记录单,研究提示单等)研究提示以年轮髓心为原点,以东西和南北方向为轴建立直角坐标系。从外向里逐个数清年轮圈数,并记录。测量每个方向生长轮距髓心的距离。树木年轮的研究记录年轮的圈数年轮最外层距髓心的距离年轮的完整程度(是否有缺损)年轮颜色的深浅年轮的疏密度研究时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学生交流)现在,请各组同学先分好工,然后再开始研究,同学之间要注意配合好,要认真、细心,还要有耐心。待会儿,每个同学都要对自己的表现做一个公正的评价。【在指导学生完善研究方案时,教师要

6、帮助学生把各项研究的内容与目的弄清楚,因为学生观察研究年轮,并不是单纯获取这些数据,而是根据这些数据获取相对应的科学信息。】2学生分组进行研究。(在学生进行研究时,教师要深入到每一组,参与、协助搞研究,并指导学生填写好研究记录表)【研究活动一定要保证给学生充足的研究时间,直到每组同学都能把各组数据或观察结果记录下来。】3学生交流。(简单评价学生的研究情况)现在各小组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研究成果,让大家一起来分享。(学生上台展示记录表)通过研究,同学们发现了很多现象也得到了很多数据。现在请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研究情况进行分析,看能从中得出什么样的信息。【有效的交流活动应鼓励学生“爱讲”,引导学生“会听”

7、,倡导学生“多思”。让学生学会交流,学会合作,体会到倾听的重要性并大胆质疑,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4学生分析研究数据。通过分析,你们得到了什么样的信息?(学生交流分析结果)【因为每个小组的学生所研究的树墩不同,数据会有所不同,所得到的信息也就不尽相同,在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相应信息,让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待事物。】5小结。根据年轮的数目,可以推知树木的年龄,从年轮的宽窄,了解树木的经历以及树木与当时当地环境气候的关系,还有偏心的年轮,那就说明树木两面的环境不同,通常在北半球朝南的一面较朝北的一面温暖,所以朝南的一面年轮较宽6了解来自大自然的其他信息通过研究我们可以

8、获知很多来自大自然的信息,同学们还知道从哪里也可以得到信息?(学生自由发言)(多媒体播放图片)植物能告诉我们地下矿藏;地震前大自然有前兆;燕子低飞告诉我们要下雨;化石告诉我们地壳的变化(内容不应局限于以上几点,可引导学生从多个方面来谈)【在学生通过亲自去研究树木的年轮,获取了相关的科学信息之后,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把目光放眼于整个大自然,从各个角度再次感受来自大自然的信息,从而发出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给人类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的感叹,这也正是本课所期望达到的目标之一。】三、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延伸大自然能够通过各种方式向人类传递信息,有兴趣的同学课下仔细观察树冠的外形,看能否判断出树木生长的环境,相信

9、你会有所收获。【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研究主题仍是来自大自然的信息,不过研究内容已为树冠的外形,再次利用了学生强烈的揭谜心理,既增强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又将探究活动持续到课下,达到使学生的兴趣及各项能力持续发展。】体会与反思:有关信息与生活的知识,学生应该是已经掌握了一些的,但在头脑中却没有形成明确的科学概念。来自大自然的信息一课在教学内容设计上,采用了以点带面,层层深入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逐步明确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很多科学信息。先是在课前准备阶段,就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并思考这些变化的原因,这是本课探究内容的提示。教学时,从研究树木的年轮能带给我们什么样的科学信息入手,进一步

10、研究大自然还告诉我们哪些信息,最后拓展的内容是利用学过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深入研究树冠的外形,判断树木生长的环境。每一个环节,都让学生切身感受到了大自然能带给我们各种各样的信息。在活动设计上我没有单纯让学生去掌握以上这些科学知识,而是以学习这些知识的过程为载体,以探究活动为核心,真正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下完成的。我只是以现行的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的现象为例子,比如研究树木的年轮、树冠的外形,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

11、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意识,让学生敢于探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问题的产生通常要比它的结论的得出更为重要。”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开始。因此我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问题环境,让学生乐于提问题,做到了积极地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题。三是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我不断调整自己的启发性、激励性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自己去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与此同时,我还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探究的情境,欣赏大自然图片,建立探究的氛围,提供各种研究器材,树墩,直尺,铅笔,放大镜等,有效促进了探究的开展。四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

12、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教师提供的条件,思考研究的问题,掌握研究的方法,交流,交流,总结,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上这堂课时,我虽然课堂安排条理有序,但是总觉得时间有点匆忙,所以在各个环节处理上还是不够的。因为研究的内容和时间是成正比的,所以研究的内容越多时间也需要得越多。本堂课要研究的内容较多,期间还要引入猜测、观察、分析、说结论等活动,应该说时间的安排上要相当紧凑才刚够用。总的来说,学生比较喜欢上这堂课,也能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更重要的是学生亲历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所获得的不再仅仅是表面上看到的东西,更多的收获应该是经过岁月冲刷而根植于他们头脑中的东西,而这已经达到了我的预期目的。科学教案六年级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