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97910961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的剧烈变动B.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C. 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中国为春秋战

2、国时期,该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阶层活跃,他们对社会的变革发表看法,提出自己的主张与见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自然经济、统治者政策的引导等信息,而是强调社会的剧烈变动,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排除BC。D项因果倒置,“百家争鸣”的出现是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A. 孟子B. 韩非子C. 墨子D. 荀子【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先秦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起源时期,题干中“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的意思是:对人民施以教化,使其

3、明礼,用礼仪规范对其起到教化的作用。在礼仪教化的同时制定法律,对于违反礼仪教化的人予以制裁,用重刑法来禁止人们犯罪,使天下人能够符合治理要求,做守法良民。这与荀子要求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的主张相符合。A项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B项韩非子主张“依法治国”;C项墨子的思想是“兼爱、非攻”;故选D。考点: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点评: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还可以考查孔子、孟子等思想家的政治主张。如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主张以德治民;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3. 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

4、,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A. 民本思想B. 仁政思想C. 礼法并重D. 礼治为先【答案】B【解析】同时强调“礼(等级秩序)、义(仁义)、信(诚信)”的只能是儒家思想,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即是“仁”,ACD三项都不能明确而直接地体现这一核心。【考点定位】必修三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4.韩非在扬权篇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他主张A. 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B. 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C.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 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作为法家代表的韩非主

5、张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未体现进行改革,排除;B项材料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无关,排除;D项材料未体现要建立统一的国家,排除。【点睛】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法家实践理论,认为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圣人”)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5.下图所示是清康熙帝为纪念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而题写的匾额。该思想家是A. 老子B. 孔子C. 韩非子D. 墨子“万世师表”的匾额【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中国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其中因材施教、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等主张对中国教育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

6、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B选项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代表,A选项排除。韩非子是法家代表,C选项排除。墨子是墨家学派代表,D选项排除。6.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答案】A【解析】君主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种观点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故答案为A项。这种主张不是为了保护环境,排除B项;材料所述是天与天子即君主的关系,排除C项;这种主张在儒家

7、思想中本来就已包含,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点睛:董仲舒以较为曲折的方式继承了先秦儒学的民本思想,如宣扬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7.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类别关键词出现频次所占比例社会伦理观念仁、礼、信17586次46.53%法观念法、刑4648次12.30%财富观念利、财、富4765次12.61%公平公正观念均、平4427次11.71%道观念道6367次16.85%A. 主流价值儒学化B. 法家大行其道C. 重利轻义观盛行D. 伦理脱离政治【

8、答案】A【解析】从社会伦理观念中“仁、礼、信”的出现频次、所占比例较高可以看出,两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逐步儒学化,即儒家倡导的伦理观逐步被社会接受。故答案为A项。从“法、刑”和“利、财、富”所占比例较低来看,B、C项说法错误,均排除;D项材料信息不能反映,且不符合史实,排除。8.董仲舒认为“礼”的主要原则是“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据此可知董仲舒A. 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相异之处B. 认为礼是学习的最高目标C. 认为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D. 使儒家思想形成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以人随君”“屈民而伸君”,这肯定人君统治的权威性,与孟子民本思想不同

9、,故A项正确;B项是荀子的思想,排除;C项是朱熹的思想,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儒学是个严密的思想体系,故D项错误。9.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兴办A. 加强了意识形态控制B. 促使其他学派文化凋零C. 实现了选官的公平化D. 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答案】A【解析】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设立太学,学习儒家经典,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加强思想控制,故A正确;B项属于儒学独尊地位客观影响;太学不属于选官制度,故C错误;D中瓦解说法错误。10.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10、,其根本原因是A. 它主张“仁政”B. 它主张“天人感应”C. 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D.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指的是董仲舒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在本质上是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的,是神话封建统治的,所以,儒家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就是D。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11.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一个

11、代下表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下表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A. 郡国并行B. 独尊儒术C. 察举取士D. 士族兴起【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郡国并行制是汉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与题干中由“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无关,故A项错误;汉武帝时推崇儒家思想,精通儒学成为教育和选官的重要要求,这有利于形成“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故B项正确;察举取士是选拔官吏的方法,与政府特点的转变无关,故C项错误;士族兴起是在汉代以后的魏晋时期,故D项错误。12.南宋有相当

12、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南宋A. 社会动荡人心败坏B. 书院教育非常发达C. 商业发达影响农业D. 儒家伦理的普及化【答案】D【解析】据材料可知,“南宋出现许多通俗教育读本,倡导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反映了理学思想逐渐普及,影响到民众生活,故D正确;南宋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并不代表当时社会动荡人心败坏,故A错误;通俗教育读本并不是学校的教科书,故B错误;材料反映了理学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和“商业发达影响农业”无关,故D错误。【名师点睛】根据关键信息“这些读物劝

13、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可知是在民众中普及儒家伦理。13.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这表明理学A. 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 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C. 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D. 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答案】C【解析】从理学的思想来源上看,它不仅仅是思想领域上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宗教、逻辑以及哲学上的融合,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特点;B选项说法过于狭隘;D选项不是材料叙述的主要含义。1

14、4.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他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是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知行合一”D. “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发明本心”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故B项正确;A是理学家求理途径;C是王阳明思想主张;D是顾炎武思想主张。1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A. 发明本心的方法论B. 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C. 理生万物的宇宙观D. 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倘若顺

15、着这种侧隐之心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即强调内心的反省,强调人的内心想法对自身行为的指导作用,B项正确。发明本心的方法论属于陆九渊的心学,与题干不符,排除A。理生万物的宇宙观和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是朱熹理学的内容,与题干不符,排除C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16.宋代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A. 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 吸收佛教道教思想C. 趋于世俗化大众化D. 具有思辨性哲理化【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平易近人、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等字眼一再强调宋代儒学已经趋于世俗化大众化,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儒学世俗化大众化而非正统地位受到冲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儒学世俗化大众化而非思辨性哲理化,选项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