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910913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1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包括本科在内的各科复习资料及详细解析,可以联系屏幕右上的“文档贡献者”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40V 1. 公元前530年,邓析综合当时郑国内外的法律规范,编成刑书,刻在竹简上,称为“( )”。A. 竹刑 B. 成文法 C. 成文刑 D. 邓律 满分:4 分 2. 夏、商等朝代的统治者把( )归纳为自己权力的本源。A. “天” B. 大地 C. 神仙 D. 月亮 满分:4 分 3. 封建制法制时期的成熟时期是指( )。A. 商周时期 B. 南北朝时期 C. 隋唐时

2、期 D. 明清时期 满分:4 分 4. 西周时期法律规范的表现形式,已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除传统的“誓”、“诰”、“命”等王命以外,以()为具体表现的周族习惯法也占有相当的比重。A. “教” B. “礼” C. “言” D. “谕” 满分:4 分 5. ( )分为夏、商法律制度和西周时期法律制度两部分A. 奴隶制法制时期 B. 封建制法制时期 C. 近代法制时期 D. 现代法制时期 满分:4 分 6. ( )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国家和法的最终形成。A. 夏朝 B. 商朝 C. 秦朝 D. 汉朝 满分:4 分 7. 西周的诉讼,民事案件称为( )。A. “诉” B. “讼” C. “狱” D. “

3、察” 满分:4 分 8. 下列不属于西周婚姻“七出”的是( )。A. 生病 B. 不顺父母 C. 无子 D. 口多言 满分:4 分 9. 西周时期的继承,分为( )继承与财产继承两类。A. 领地 B. 官职 C. 名誉 D. 身份 满分:4 分 10. ( )的主张代表了西周初期统治者的基本政治观和治国方针。A.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B. “德重法轻” C. “神权” D. “以德配天、明德慎罚”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V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商实行以王为代表的奴隶主国家所有制 B. 商王朝前期实行“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 C.

4、 商代中央司法审判机关称为司寇(或大司寇) D. 司寇以下,设“正”、“史”等属官,协助司寇具体审理刑、民事案件 满分:4 分 2. 西周时缔结婚姻的三大原则( )。A. 一夫一妻制 B. 同姓不婚 C. 媒妁之言 D. 父母之命 满分:4 分 3. “三刺”制度指的是西周时凡遇重大疑难案件,应( )。A. 先交群臣讨论 B. 再交官吏们讨论 C. 最后交给所有国人商讨决定 D. 由统治者决定 满分:4 分 4. 在商代,下列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的是( )。A. “命” B. “诰” C. “誓” D. “信” 满分:4 分 5. 中国古代的礼有二层含义( )。A. 对司法的轻视 B. 抽象的精

5、神原则 C. 对德的重视 D. 具体的礼仪形式 满分:4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40V 1. 商王朝前期实行“父终子及”的继承制度,即父亲死以后儿子继位。(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在西周时期,身份继承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财产继承也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4. “法”与“刑”共同构成西周法律的完整体系。(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5. 铸刑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活动。( )A. 错误

6、B. 正确 满分:4 分 6. 在早期中国社会中,法律与道德之间缺乏明确的分界,二者互为表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7. 商代婚姻法律关系较之夏代进一步明确“一夫一妻”制,以此保证王及贵族官僚权位继承的有序进行。(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8. “七出三不去”是宗法制度下夫权专制的典型反映。后世几千年传统法律中关于解除婚姻的规定大体上没超出西周“七出三不去”的范围。(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9. “五刑”指长期存在于中国奴隶制时代的墨、劓(音y)、非刂(音fi)、宫、大辟(音p)五种常用刑。(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0

7、. 在西周诉讼制度中,犯人要求上诉再审,称为“乞鞫”(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14秋中国法制史作业2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单选题 多选题 判断题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40V 1. 秦律处罚侵犯财产罪上集团犯罪(五人以上)较一般共犯罪处罚( )。A. 从重 B. 从轻 C. 相同 D. 不可知道 满分:4 分 2. 按照汉朝法律,凡首谋隐藏造反农民的,构成( )罪,要判处弃市斩刑。A. 谋反罪 B. 首匿 C. 大不敬 D. 谋杀罪 满分:4 分 3. 首次规定“重罪十条”的是( )。A. 北周律 B. 北齐律 C

8、. 宋律 D. 魏律 满分:4 分 4. 从渊源关系上讲,( )可说是古代监察制度的发端。A. 商朝 B. 西周 C. 秦代 D. 汉代 满分:4 分 5. ( )是封建社会允许官吏以官职爵位折抵徒刑的一种特权制度。A. 八议 B. 具名 C. 亲亲得相首匿 D. 官当 满分:4 分 6. ( )时期正式设置大理寺,以大理寺卿和少卿为正副长官。A. 北周 B. 汉朝 C. 曹魏 D. 北齐 满分:4 分 7. 亲亲得相首匿原则,是( )时期确立的。A. 汉文帝 B. 汉宣帝 C. 汉武帝 D. 汉和帝 满分:4 分 8. 汉朝审讯被告,被称为( )。A. 公室告 B. 举劾 C. 鞫狱 D.

9、告诉 满分:4 分 9. 西汉时期( )是皇帝针对特定事件特定对象临时发布的诏令,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A. 律 B. 科 C. 令 D. 比 满分:4 分 10. 秦律把杀伤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 ),官府对此必须受理。A. 告诉 B. 非公室告 C. 犯首 D. 公室告 满分:4 分 二、多选题(共 5 道试题,共 20 分。) 得分:20V 1. 儒家法律思想的基本点是( )。A. 无为而治 B. 德主刑辅 C. 礼法并用 D. 严峻刑法 满分:4 分 2. 下列属于秦代经济法规的是:()。A. 程律 B. 工人程 C. 均工律 D. 效律 满分:4 分

10、 3. 下列属于“八议”制度的是( )。A. 议亲与议故 B. 议贤与议能 C. 议功与议贵 D. 议勤与议宾 满分:4 分 4. 晋律死刑有三,分别是()。A. 凌迟 B. 枭首 C. 腰斩 D. 弃市 满分:4 分 5. 东汉被称为“三台”的是()。A. 御史台 B. 少府台 C. 尚书台 D. 谒者台 满分:4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40 分。) 得分:40V 1. 魏明帝时,为免对女犯用刑使身体裸露,改妇人加笞还从鞭督之例,以罚金代之。(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2. “春秋决狱”的核心在于“论心定罪”,即根据人的主观动机、意图、愿望来确定其是否有罪。( )A. 错误 B. 正确 满分:4 分 3. 陈律首定测罚之制。( )A. 错误 B. 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