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904600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土地与资本的供给曲线.ppt(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供给方面,本章要讨论的问题,概述 劳动的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 资本的供给曲线和利息率的决定 *欧拉定理 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2,第九章,概述,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所有者及其行为目标 生产者 中间要素的所有者 追求利润最大化 消费者 原始要素的所有者 追求效用最大化,3,第九章,概述,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理论的合理构成 1)基于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原则的中间要素的供给理论。 可以归属于一般产品的供给问题 2)基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原则的原始要素的供给理论。,4,第九章,概述,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

2、问题 要素供给理论的合理构成 结论 要素供给理论主要考察消费者的要素供给行为。,5,第九章,概述,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特点 消费者拥有的要素数量(简称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总是既定不变的。 消费者只能将其中部分要素提供给市场,其余留为自用。,6,第九章,概述,要素所有者、最大化行为和供给问题 要素供给问题 消费者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下,将其全部既定资源在“要素供给”和“保留自用”两种用途上进行分配以获得最大效用。,7,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效用最大化条件 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若“要素供给”的

3、边际效用小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只要将用于要素供给的部分资源转移到保留自用上去即可增大总效用。 减少一单位“要素供给”所损失的效用小于增加一单位“保留自用“所增加的效用。,8,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效用最大化条件 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若“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大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只要将用于保留自用的部分资源转移到要素供给上去即可增大总效用。 减少一单位“保留自用”所损失的效用小于增加一单位“要素供给”所增加的效用。,9,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效用最大化条件 作为“要素供给”的资源的边际

4、效用要与作为“保留自用”的资源的边际效用相等。 只要“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不等于“保留自用”的边际效用,就会发生要素在两种用途间的转移,然而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二者最终趋于相等。,10,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要素供给的效用是间接效用 消费者提供要素是为了获得收入,但最终目的利用收入进行消费。 提供生产要素并不能直接获得效用 通过收入可以获得效用,11,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要素供给的边际效用 一般形式 L=要素供给增量(以劳动为例) Y=收入增量,U=效用增量,12,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要素供给的边

5、际效用 特殊形式 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单个消费者面临的要素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是既定要素价格的接受者。,13,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既可带来直接效用也可带来间接效用。 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利用自用时间做家务。 这相当于消费者在做家务的时间里为他人工作,然后将获得的报酬支付给为其做家务的人。结果,这部分时间从根本上讲仍不属于自用资源。,14,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既可带来直接效用也可带来间接效用。 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利用自用时间做家务。 或者,由于节省了本来需请他人来做家务的开支,消费者收入相对增加

6、,从而间接增加效用。,15,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既可带来直接效用也可带来间接效用。 第二种情况:消费者利用自用时间看电影或休息。 由于直接满足了消费者的娱乐和健康需要,所以直接增加了消费者的效用。,16,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自用资源的边际效用 自用资源既可带来直接效用也可带来间接效用。 第一种情况本质上与要素供给一样。 为了简单起见,假设自用资源的效用都是直接的。,17,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要素供给原则,18,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总结 =消费者拥有的单一既定的资源总量 w

7、=资源(要素)的价格 l=消费者自用资源数量 =要素供给量 Y=从要素供给中获得的收入=,19,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总结 消费者的效用来自两个方面:自用资源和要素供给的收入。 预算线,20,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总结 消费者的要素供给问题可以表述为: 在约束条件 下,使消费者的效用函数 达到最大。,21,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总结 建立拉格朗日函数 效用最大化的一阶条件,22,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总结,23,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边际效用分析) 总结,24,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

8、析) 预算线 效用函数,25,第九章,要素供给原则的无差异曲线分析,Y,O,l,消费者的要素供给原则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等于预算线的斜率,即dY/dl=-w。,26,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 资源供给的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27,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价格的含义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必须放弃的收入量。,28,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原则 消费者为增加一单位自用资源所愿意减少的收入量要等于必须减少的收入量。,29,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原则(无差异曲线分析) 要素供给原则,

9、30,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问题 根据要素供给原则,可以确定在一定的要素价格水平上最优自用资源的数量,进而可以确定最优的要素供给量。 要素供给原则给出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素价格与要素供给量之间的关系。,31,第九章,价格扩展线和要素供给曲线,Y,O,l,第九章,第32页,w,O,概述,要素供给问题 注意 要素供给曲线不一定总是向右上方倾斜。 要素供给曲线形状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亦即效用函数的特点。 不论提供何种要素,由此所得的收入对效用的影响是一样的。 然而,自用资源的性质不同对效用的影响有较大差异。,33,第九章,概述,要素供给问题 注意 要素供给曲线不一定总是向右上方倾斜。 某

10、些资源保留下来即可增加效用,如时间。 某些资源保留下来未必增即效用,即使能够增加效用,但也微不足道,如不存在其他用途的土地。 某些资源保留下来不仅不能增加、反而减少效用,如收入。,34,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劳动和闲暇 闲暇 消费者在既定的时间资源条件下,提供劳动后的剩余时间。 闲暇带来直接效用。 消费者对时间资源在劳动和闲暇之间的分配实质上是在闲暇和劳动收入之间进行选择。,35,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预算线 效用函数,36,第九章,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Y,O,H,第九章,第37页,w,O,16-H0,个人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后折弯形的。,劳

11、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劳动与闲暇存在着反向变化关系。 闲暇的机会成本就是劳动的价格。 增加一单位闲暇,意味着丧失一单位劳动的收入,即工资率。 若将闲暇看成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率。 增加闲暇相当于用劳动收入购买闲暇。,38,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的效应 1) 替代效应 工资率上涨意味着闲暇价格上升了,相对于其他商品闲暇变贵了,因此消费者将减少对闲暇的购买,从而劳动的供给增加。,39,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的效应 2)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意味着实际收入增加,消费者将增加包括闲暇在内的所有

12、商品的购买,进而劳动的供给将减少。,40,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的效应 结论 闲暇价格变化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是相反的。,41,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工资率上涨的效应 结论 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闲暇的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下降,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率上涨而增加。 如果替代效用小于收入效应,闲暇的需求量随其价格上升而上升,从而劳动的供给随工资率上涨而减少。,42,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回顾 对一般商品而言,收入效应总是小于替代效应的。 每种商品只占消费者预算得很小部分,其价格变化对

13、消费者收入的影响较小,更多地引起消费者对其替代品的选择。,43,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然而,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可以大于替代效应。 原因:消费者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 闲暇价格变化将大大影响消费者的收入,所以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更大,可以大于其替代效应。,44,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比较 第一阶段:工资率即闲暇价格较低。 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小,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并不很大,所以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较小,不能抵消、更不可能超过替代效应。 劳动供给将随工资率上涨而

14、增加,即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45,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比较 第二阶段:工资率即闲暇价格较高。 此时的劳动供给量较大,因此工资上涨引起的整个劳动收入增量将是很大的,从而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可以超过替代效应。 劳动供给将随工资率上涨而减少,即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左上方倾斜。,46,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闲暇价格变化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比较 结论 将两个阶段合在一起,便得到向后折弯的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 当工资率的提高使人们富足到一定的程度以后,人们会更加珍视闲暇。因此,当工资

15、达到一定高度而又继续提高时,人们的劳动供给量不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47,第九章,工资率变化的替代效应与收入效应,L,w,0,48,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尽管单个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后弯曲,但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却不一定如此。 在较高的工资率水平上,现有工人也许提供较少的劳动,但高工资也会吸引新的工人进来,因此总的劳动供给一般还是随着工资的上升而增加,从而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仍然是向右上方倾斜的。,49,第九章,均衡工资率的决定,w,O,L,在均衡点上,劳动需求方实现了利润最大化,劳动供给方实现了效用最大化。,50,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

16、的决定,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均衡工资率的变化原因 劳动需求变动 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产品的边际收益,51,第九章,劳动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劳动的市场供给曲线和工资率的决定 均衡工资率的变化原因 劳动供给变动 非劳动收入 社会习俗 人口总量与结构 工会组织的垄断力量,52,第九章,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土地的特点 土地本身可以买卖 土地作为要素提供的生产服务也可以买卖,53,第九章,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土地的特点 土地有两种需求和供给 土地自身的供求 土地提供的服务的供求 土地有两种价格 土地自身的价格 土地提供的服务的价格,54,第九章,土地的供给曲线和地租的决定,土地、土地供给和土地价格 土地供给 生产要素理论中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