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4鉴赏艺术技巧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904554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4鉴赏艺术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4鉴赏艺术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4鉴赏艺术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4鉴赏艺术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4鉴赏艺术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4鉴赏艺术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档:第3部分专题2散文阅读考点4鉴赏艺术技巧(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百度文库、精选试题考点四鉴赏艺术技巧,品味语言艺术鉴赏表达特色题主要是针对“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和“分析作品的表现手法”而设的题型.它是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主要题型.作品中语言的考查内容包括语言的风格、语体色彩、语言的情感内容、对话等.因为此考点与语言表达、诗词鉴赏、小说阅读等考点解题方法有相通之处,考生对本考点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所以先构建本考点内容的知识体系,供考生回顾,也为后面的复习做铺垫.题型一鉴赏表达技巧 (2012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耳边杜鹃啼罗琅午夜梦回,睡不着觉时,我通常起身看书或写稿,醒的时间无定时.近来醒来常听见悲切鸟啼,像贺铸词忆秦娥句:三更月,中庭恰

2、照梨花雪.梨花雪,不胜凄断,杜鹃啼血.杜鹃鸟通常在二月份起就开始夜啼,唐诗中有“杜鹃枝上月三更”.年年二月起,它的凄厉悲切的啼声,时近时远.我住的地方附近,有一片树林.那一片树林,晨昏可听到各种鸟鸣,自然每年也少不了杜鹃的“不如归去”的鸣叫,夜半鹃啼大概也发自那里.据说杜鹃啼到吐血而死.三月份姹紫嫣红的“山踯躅”,有人叫“映山红”,更多人则叫它为杜鹃花.传说是因杜鹃啼叫吐血亡后,这花便是它的血化成的.杜鹃鸟开始啼叫,正是杜鹃花开得最灿烂的时候,像现在已四月立夏,我在浅水湾头,耳边还有它悲悲啼啼的声音,传自山边.看来花虽已谢而鸟未亡,可见啼血化花只是美丽的附会.杜鹃这种鸟在动物学上,是不值得恭维

3、的.据说它不自己营巢,产卵在地上,等到其他鸟类出去觅食,剩下空巢,它就把卵偷偷放进别人巢中,等别的鸟代它孵育.这自然不是一位好母亲所为.想来小鸟孵出来后,可能还要别人代它喂养到毛翼丰满,能自行觅食为止.这鸟比起乌鸦燕子的母性,显得不负责任,好在它能整天悲悲切切却引人同情,所以有说它是杜宇望帝的化身,使“蜀人悲子鹃鸟鸣”哩!据说逆旅中的游子,听到这种啼声,常常动起思家归心,唐代无名氏杂诗云:早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有家归不得时,整天却听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心中的烦躁牵挂之情可以想象.杜鹃啼声凄厉悲切,古今公认,但它的声音大概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附会.有人听出它是“姑姑,姑姑”,也有人

4、听出是“姑乎,姑乎”,而潮州人则听出是“姑虎,姑虎”,且凭这啼声,编织成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姑嫂鸟,潮州家喻户晓,还在舞台演出.潮州旧历四月盛产杨梅,到了端午便过时.杨梅开花在初春,也正是杜鹃启啼之时.传说有姑嫂两人善于绣花,工艺精湛,能亲见之花均被绣尽,唯独未见杨梅花的样貌,而杨梅开花在夜间,开完便谢,同时杨梅多种于山林.封建时代的妇女三步不出闺门,她们两人深以未能亲见杨梅开花为憾,于是相议于月明之夜,结伴离家到杨梅林中观赏杨梅花开的形状,准备把它绣出来.当她们到杨梅林时,遇见一只老虎,嫂子惊得昏了过去,及醒来,不见小姑.于是一路呼唤“姑姑,姑姑”,后来叫得精疲力竭,发现小姑的鞋子,知为虎所噬

5、,于是啼叫“姑姑”变成“姑虎”,“姑虎”,因怕回去婆家责骂,叫至吐血而死,死后化成鸟,在每年杨梅开花时即开始呼叫,一直要叫到端午杨梅过后为止.潮州人叫这种鸟为“姑嫂鸟”,而不说它是与杜宇有关.一种鸟有这样那样的传说,自然是各地有不同人创造的故事.文学作品是人创造出来的,故事同环境、时间相结合,可以编成动人的作品.即使像杜鹃这样不值得恭维的鸟,一样可以附会成凄婉哀伤的故事.当我们听到这些故事,甚至读到前人写的诗词时,我们同情其故事,就自然忘记了这种鸟的恶行止,可见文学手段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人们也喜欢把一些耳闻眼见的事物,与美好的传说结合在一起.杜鹃这种鸟就这样被美化了几千年,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6、1)文章用了较大的篇幅叙述“姑嫂鸟”的故事,请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答:【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行文技巧的能力.从内容上看引用“姑嫂鸟”的传说使文章内容更丰富,同时也引发读者美好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传说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答案】 相对诗词、传说的片段引用,“姑嫂鸟”这一民间故事则为完整叙述,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杜鹃鸟传说的美好意义.“姑嫂鸟”的故事,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2)联系全文,简要分析“杜鹃啼”在文章谋篇布局中的作用.答:【解析】 审读题干中的“谋篇布局”可知本题考查把握行文技巧的能力,“谋篇布局”可从内部(线索、脉络)结构和外部(段落层次安排的方式

7、,如时间、空间、逻辑等;过渡和照应等)结构两方面思考.本题“杜鹃啼”是这篇散文的线索,回答要紧扣线索的作用.【答案】 文章以“杜鹃啼”为线索将杜鹃啼叫的时间、杜鹃啼叫的悲切状况,以及杜鹃鸟啼叫声的附会情况结合起来.文章以“杜鹃啼”统帅文章引用的诗词和传说故事,将其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一、构建鉴赏表达技巧题的知识体系(一)掌握考试说明规定的九种修辞手法名称艺术效果赏析的方法比喻用打比方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常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引出原句,分析本体、喻体和二者的相似点,指出突出特征

8、,综述其好处借代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委婉含蓄,幽默俏皮;有时具有回避掩饰作用引出原文,找出借体,指出特征,综述其表达效果比拟使被描摹的物(拟人)或人(拟物)生动形象,表达亲切,有情趣,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引出原句,分析突出特征,说明比拟的好处夸张鲜明突出事物的特征,激发联想;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引出原句,分析所突出事物的特征,说明其好处对偶句式整齐,音节匀称,抑扬顿挫,节奏感强;表意凝练,概括力强,具警策之美;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便于吟诵与记忆引出对偶句,分析对称美和音韵美排比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形成气势,增强表现力;层层递进,

9、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引出排比句,说明其效果设问通过自问自答,强调思想内容或表明情感态度;引起人们注意,令人深思,发人深省;能辅助反映思维过程,起理清思路、提纲挈领的作用引出问句,辨明类别,说明答案,分析效果反问加强语气,显得义正词严,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变化句式,打破平铺直叙,掀起波澜引出问句,辨明类别,说明其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分析效果反复强调突出所反复的内容;一唱三叹,能增强节奏感和抒情效果;间隔反复还具有串接文句文段、连接内容、分清层次的作用,不断强化内容引出反复文句,说明反复种类,分析反复效果(二)掌握常见常用的表现手法:对比、象征、渲染、烘托等(参读诗歌专题的表现

10、手法)(三)重点掌握记叙、描写等几种表达方式在散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为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记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考查角度分类作用记叙角度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有对话效果,便于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往往能达到拟人效果第三人称多用于写人叙事散文中,它不受限制,灵活自如,可以全面地反映人物、事件等记叙详略详写往往突出细节,渲染气氛,多用铺陈手法,突出中心略写从侧面烘托中心记叙方法顺叙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倒叙造成悬念,增强文章的吸引力,使文章引人入胜插叙对中心内容起补充、解释或衬托作用补叙补叙实际上是在叙

11、述时,故意“藏”起若干片段,到后面适当的地方再把这些片段“亮”出来,使读者恍然大悟.通过这一“藏”一“亮”,造成叙事的波澜2.描写(1)写景、状物散文,描写可以从以下方面掌握:考查角度分类作用描写角度感觉角度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形、声、色角度)能多侧面、立体化地展现景物,使景物展现出不同的特征,呈现出千姿百态,最终又组合成多样统一的艺术整体,从而展现景物的全貌、基调和总体特征,进而蕴蓄情趣和理趣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描写方法工笔与白描工笔又称细描,白描又称粗笔勾勒工笔,能突出景物主要特征,浓墨重彩的描绘能感染读者,更利于表现主题.白描,简练,生动传

12、神.二者结合,形成对比,相互映衬,更能全方位地表现景物的特征,为主题服务动静描写又可分为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使景物更生动,更鲜活,更富有感染力虚实描写又可分为虚实结合、以实写虚、以虚写实或激发了读者的联想、想象,或突出了景物的特点,或拓展了表现空间,或扩大了意境,或深化了主题(2)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可分为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可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侧面描写可以是次要人物烘托或环境烘托等.3议论散文中的议论,是在记叙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自己的思想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4抒情抒情是直接或间

13、接地抒发内心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1)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不借助于任何别的手段,而是直接地表达和倾吐自己的思想感情,以感染读者,引起共鸣.直抒胸臆的特点是:不要任何“附着物”,使思想感情直截了当地宣泄;不讲究含蓄委婉,使思想感情毫无遮掩地坦露.这种直陈肺腑的抒情方式,往往显得坦率真挚,质朴诚恳,很能打动人心.如记念刘和珍君中的第四部分,作者在记叙刘和珍牺牲后就直抒胸臆:“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2)间接抒情:方式内涵举例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

14、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故都的秋中借槐树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触景生情触及外界景物而引起情思、感叹述怀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先写景,再抒情;也可以先抒发对景物的感受,然后再描写景物;还可以把二者交织起来,一边写景,一边抒情.写景是为了抒情,笔在写景,却“字字关情”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作者写“绿”“急流”“飞舟”,都是为写触景生情做铺垫;作者抒发了不畏艰难险阻,急流勇进,知难而上的革命情怀融情于事通过叙述事件来抒发感情,让感情从具体事件的叙述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感染读者.这种渗透着感情的叙述,使读者品味起来更觉得真诚可亲背影中,写父亲给儿子送别买橘子的那一段叙述文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张抗抗的窗前的树,作者紧紧抓住洋槐一年四季的不同特征,精心刻画,从而含蓄地表达了洋槐沉稳、朴实和坚强的品质.从洋槐的身上,我们获得了生活的启示:做人应像洋槐那样朴实、坚强,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不懈奋斗(四)高考常考“行文技巧”如下:名称内涵艺术效果开门见山开篇直入正题,不拐弯抹角、拖泥带水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总领全文;总起下文;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卒章显志结尾点明文章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