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梳理点拨新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96732 上传时间:2019-09-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梳理点拨新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梳理点拨新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梳理点拨新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梳理点拨新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梳理点拨新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梳理点拨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3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材梳理点拨新(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学习目标:1.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1.重点: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2.难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的形成及其特点;如何揭示一定社会文学与政治、经济之间的内在联系。教材整理1从诗经到唐诗1诗经(1)内容: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2)特点: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3)地位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被后世奉为儒家经典。2楚辞(1)创始人: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2)特点:以南方民歌为基础,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

2、,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3)代表作:离骚。3汉赋(1)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表现出大一统时代恢宏的文化气度。(2)代表作:西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的二京赋。4唐诗(1)繁荣原因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2)概况时期代表特点初唐王勃、陈子昂开唐诗风气之先河盛唐高适、岑参边塞诗,描写边塞景物的雄奇壮观和军旅生活的英武豪放孟浩然、王维山水诗,景物如画,意境幽深,富有诗情画意李白以浪漫主义的创作,赢得“诗仙”的美誉杜甫以现实主义的“诗史”,被誉为“诗圣”中唐白居易创作了大量平实浅近、针砭时弊的讽喻诗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43“学思之

3、窗”: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提示】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教材整理2宋词和元曲1宋词(1)背景: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2)特点:句子长短不齐,更便于抒发感情。(3)代表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2元曲(1)兴起与发展宋代,民间兴起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即散曲。元代,散曲的创

4、作进入繁荣阶段,与元杂剧一起,合称为元曲。(2)代表:关汉卿、马致远。(3)特点: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教材整理3明清小说1兴起:魏晋南北朝时,出现搜神记等志怪小说。2发展:唐宋时小说创作进入新阶段。(1)唐朝出现情节曲折离奇的短篇小说传奇。(2)宋朝出现供说话人用的话本。3繁荣(1)时间:明清时期。(2)原因专制中央集权的强化。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的扩大。(3)特点:数量繁多、体裁多样,表现手法丰富,在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人物性格的塑造、细节的描绘、语言的运用等各个方面,都大大超过了前代。(4)代表作品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讽刺

5、小说:儒林外史。深度点拨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原因(1)发展趋势:逐渐平民化。体裁: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语言: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通俗易懂的口语使用。(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2. 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促使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且社会的变迁对唐诗风格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宋词的句子长短不齐,便于抒发感情;元曲可雅可俗,生动活泼。4.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瑰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探究点一宋词的繁荣史 料解 读史料宋

6、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舞榭中传唱。瓦子、勾栏是中国最早的娱乐场,也是宋元时期老百姓表演、游玩的固定活动场所。这些演出场所,每天会吸引数百至上千观众慕名而至,演时聚集观看,演毕即瓦散,“易聚易散”,这就是“瓦子”取名的由来。从“城市生活丰富”理解词产生的经济、社会原因,从“数百至上千观众”中体会市民阶层的扩大【史料应用】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提示】两宋时期,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更

7、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史论拓展】宋词繁荣的原因(1)宋代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不断增加,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2)句子长短不一、能够歌唱的词更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因而受到市民的欢迎,这是词本身的优势。(3)两宋时期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边患不断。文学家转向于采用词这种更能抒发感情的文学形式,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探究点二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史 料解 读史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注意“兮”字和句式变化史料二于是乎游戏懈怠,置酒乎颢天之台,张

8、乐乎胶葛之宇,撞千石之钟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注意中心句“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从而体会赋的表现手法【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指出楚辞的特点。【提示】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具有浪漫主义风格。(2)汉赋的风格特点是什么?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提示】特点:词藻华丽,手法夸张,内容丰富。社会现实:汉朝政治统一,经济恢复发展。【史论拓展】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时代特征时期时代特征先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诗经离骚成册续表时期时代特征秦汉国家统

9、一,生产发展,民族联系加强,文化得到迅速发展。汉赋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隋唐政治统一,经济繁荣,民族融合,法度规范成为社会的需要,文化全面繁荣;中唐以后,政治黑暗,出现大量表达人民痛苦、揭露黑暗统治的作品宋元商业繁荣,城市发展,市民阶层扩大,民间通俗文化繁荣,出现众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话本和词兴起明清封建制度盛极而衰,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出现许多描写日常生活、人情世俗的艺术作品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有位诗人在这场战乱中写了一首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这位诗人应该是() 【导学号:】A杜牧B孟浩然C杜甫 D

10、白居易【解题模板】抓关键从题干中“安史之乱(755763)是唐朝由盛而衰”“写出了千古以来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等关键信息来判断该诗的作者排易误杜牧是晚唐诗人,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人,与材料内容强调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白居易在安史之乱之后出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验结论“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是史实的真实反映,写出了战争中妻离子散的悲哀,属于现实主义诗的特点,符合“诗史”的特点【答案】C1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有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西周时期社会环境、世态人情。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A老子B孟子C诗经 D离骚【解析】老子

11、和孟子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思想主张,与材料主题无关,故排除A、B两项;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多方位反映了西周社会状况,故C项正确;离骚为楚辞,描述战国时期楚国相关内容,故排除D项。【答案】C2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A赋 B小说C散曲 D词【解析】赋是汉代的最高文学成就,排除A项;小说是明清时期最高文学成就,排除B项;词是宋代最高文学成就,排除D项。【答案】C3文学作品是社会现实的生动反映。下列文学形式与商品经济发展关系最密切的是()A楚辞与汉赋 B汉赋与唐诗C唐诗与宋词 D宋词与明清小说【答案】D4“一百单八将,是力与美的象征,其英雄气概,浪漫情怀,盖世武功,悲怆雄奇都被施耐庵的如椽大

12、笔写得惊心动魄,令读者如醉如痴。”这段文字评价的是() 【导学号:】A封神演义 B水浒传C西游记 D儒林外史【解析】由材料中 “被施耐庵的如椽大笔写得惊心动魄”可知该书作者是施耐庵,再结合材料关键信息“一百单八将”可知这段文字评价的是水浒传。【答案】B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鞿(j)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纟襄兮,又申之以揽茝。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材料二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材料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

13、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屈原的诗歌体裁的主要文学特色。(2)从材料二、三看,李白与辛弃疾的诗词表现了什么不同的时代特征?【答案】(1)楚辞采用楚国方言,句式灵活,易于表达情感。(2)李白的诗出现在繁荣、开放和文化多元的盛唐,体现了盛唐张扬个性、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辛弃疾的词体现了国家分裂、政府苟且偷安、外族侵扰的社会特征,表达了作者渴望恢复中原的雄心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为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专门为统计人员配备计算机,实行报账、学籍、学校国有固定资产联网,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我们为统计人员配备U盘,对原始数据进行保存,减少和杜绝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