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80118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中医内科护理学习题(交稿).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内科护理学复习题一单选题1. 内科护理学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 ( ) A.整体观念,辨证论治 B.整体观念,辩证施护 C.辩证护理,辨病护理 D.未病先防,既病防变2.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 A.辩证施护 B.标本缓急 C.同病异护,异病同护 D. 三因制宜 3. 中医护理病情观察的的目的除外哪一项( ) A.为疾病诊断和辩证提供依据 B.判断疾病的进退 C.为医生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D.及时发现危重病症及并发症,防止病情恶化。4. 根据病人的体质、疾病证候,结合食物的性味功效选择不同的食物进行调护,称为( ) A.饮食随和 B.治疗饮食 C.辩证施食 D.饮食有节5.

2、 情志护理的原则不包括哪一项( ) A. 诚挚体贴 B. 因人施护 C. 避免刺激 D. 顺情从欲6. 感冒是由于六淫、时行病毒侵袭人体而致病,以( )邪为主因,兼夹它邪。 A. 风 B. 寒 C. 暑 D. 湿7. 感冒的病机为:( ) A.肺气不清,失于宣肃 B.邪犯肺卫,卫表失和 C.痰阻气道,肺失肃降 D.风邪闭肺,肺失宣肃8. 感冒的病理性质为( ) A. 实证 B. 表实证 C. 表虚证 D. 虚实夹杂证9.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主要鉴别依据 ( ) A恶寒发热的孰轻孰重 B渴与不渴 C流涕的清与浊 D头身疼痛与否10. 恶寒重,发热轻,肢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口不

3、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证属( )。 A风寒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暑湿感冒 D. 时行感冒11. 治疗风热感冒的中药代表方剂是( ) A. 新加香薷饮 B. 荆防败毒散 C. 银翘散 D. 桑菊饮12. 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证属( ) A. 暑湿感冒 B. 风热感冒 C. 气虚感冒 D. 阴虚感冒13. 治疗气虚感冒方药是( ) A.荆防败毒散 B.银翘散 C.新加香薷饮 D.参苏饮14. 感冒的治疗原则为( ) A.辛温解表 B.辛凉解表 C.解表达邪 D.清暑祛湿解表15. 下列感冒的护理措施中哪项是不正确的( )A. 外感风寒汤药宜热服,服药后

4、卧床休息,盖被以利汗出。B. 服发汗药后忌服酸醋、生冷之品。C. 外感发热邪在卫分者可用酒精擦浴或冷敷。D 恶寒、发热无汗者,可行背部捏脊,或按揉风池、合谷、大椎、曲池等穴。16. 喘证的病因主要可概括为外感与内伤两类,以下哪项不是喘证发病因素( ) A外邪侵袭 B. 饮食不当 C. 情志不调 D. 正气不足17. 以下哪项属于喘证的病理特点( ) A.邪犯肺卫,卫表不和 B.邪壅肺气,宣降不利 C.气机升降出纳失常 D.久病劳欲,气阴亏耗18. 实喘的主要病变脏腑是( ) A. 肾 B. 心 C. 肺 D. 脾 19. 喘证患者证见喘息,呼吸气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鼻塞,

5、恶寒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证属 ( ) A痰浊阻肺 B肺气郁痹 C表寒里热 D风寒袭肺20. 喘证患者表现为喘咳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舌边红,脉浮数或滑。在治疗时应选用下列那种方剂( ) A麻黄汤加减 B. 麻杏石甘汤加减 C. 桑白皮汤加减 D. 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1. 以下哪项是虚喘肾虚证的主要临床表现( ) A. 喘咳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口渴,舌边红。B. 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舌质淡红,脉软弱。C. 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

6、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D. 喘促日久,气息短促,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咳甚而小便失禁,或尿有余沥,面青肢冷,脉微细或沉弱。22. 喘证的临证护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痰热郁肺所致喘促者,可按揉定喘、天突、丰隆、膻中等。B. 实证可灸气海、关元、神阙、三阴交、肾俞、命门等穴。C烦躁不安者可遵医嘱使用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以镇静安神。D. 发生喘脱时可艾灸气海、关元、百会、神阙。23. 喘咳日久,动则气喘尤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腰酸肢冷,汗出心悸,苔腻,脉沉弱。此属何证?( ) A.肾虚喘证 B.肺虚喘证 C.痰浊阻肺型喘证 D.表寒里热型喘证24. 肾虚喘证的主要代

7、表方是( ) A.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B.五磨子饮加减 C.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D.金匮肾气丸合黛蛤散加减25. 治疗喘证之痰热郁肺证主要的代表方是什么( ) A.麻黄汤加减 B.麻杏石甘汤加减 C.桑白皮汤加减 D.补肺汤合玉屏风散26. 喘证的治疗原则中,实喘应治肺,以祛邪利气,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方法,除外哪一项( ) A.温宣 B.清肃 C. 益气 D.化痰27.喘促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胸闷胸痛,咽中如窒属于喘证中哪一证型( ) A.痰浊阻肺证 B.痰热郁肺证 C.肝气郁闭证 D.肺虚证28.喘证的服药护理中不正确的是( ) A.遵医嘱给

8、予氧气吸入,以持续高流量、高浓度为宜,以及时缓解症状。 B.保持静脉输液管路通畅,根据药物性质及患者情况合理调整输入速度。 C.遵医嘱准确及时给药,发作时切勿随意使用镇静剂,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D.发生喘脱时可喂服独参汤以回阳救逆。29.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喉有鼾声,咳声低弱,痰吐稀薄,自汗畏风,极易感冒,治疗此类喘证患者应选用哪种方剂( ) A.桑白皮汤 B.五磨子饮 C.补肺汤合玉屏风散 D.麻杏石甘汤30.麻黄汤主要用于治疗以下哪种情况的喘证患者( ) A.喘息气促,胸部胀闷,咳嗽,痰多稀薄色白,兼有头痛,无汗,恶寒,或伴发热,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B.喘咳上气,胸胀或痛,息粗,

9、鼻煽,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口渴,舌苔薄白或罩红,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C.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色,伴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尿赤,苔黄或腻,脉滑数。 D.喘而胸满闷窒,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粘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纳呆,口粘不渴,苔厚腻色白,脉滑。31.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舌质红,脉数,应选哪种方药( ) A.桑杏汤 B.桑菊饮 C.玉女煎 D.归脾汤32.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口干秽臭,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属于鼻衄何种证型( ) A.热邪犯肺 B.胃热炽盛 C.肝火上炎 D.气血亏虚

10、33.归脾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情况的鼻衄患者( )A.鼻燥衄血,口干咽燥,或兼有身热,咳嗽痰少等症,舌质红,苔薄,脉数。B.鼻衄,或兼齿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秽臭,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C.鼻衄,头痛,目眩,耳鸣,烦躁易怒,两目红赤,口苦,舌红,脉脉弦数。D.鼻衄,或兼齿衄,神疲乏力,面色晄白,头晕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34.咳血患者见咳嗽痰少,痰中带血或反复咯血,血色鲜红,颧红,潮热盗汗,舌质红,脉细数。治疗应选用哪种方药( ) A.龙胆泻肝汤 B.桑杏汤 C.泻白散合黛蛤散 D.百合固金汤加减35.咳血见痰中带血或纯血鲜红,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口苦,舌质红

11、,苔薄黄,脉弦。属于咳血哪一类证型( ) A. 燥热伤肺 B.肝火犯肺 C.胃热壅盛 D.阴虚肺热36.便血是血从肛门排出体外,大便前或大便后下血,或单纯下血,或与粪便混杂而下,均由( )受损所致。 A.胃、肠脉络 B.下焦湿热 C.胃火炽盛 D.燥热伤津37.便血色红或紫黯,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心悸少寐,舌淡,脉细。当选用哪种方药( ) A.黄土汤 B.地榆散 C.归脾汤 D.槐角丸38.龙胆泻肝汤主要用于治疗哪种证型的吐血( ) A.胃热壅盛 B.肝火犯胃 C.胃火炽盛 D.气虚血溢39.吐血之胃热壅盛证应选用哪种方药( ) A.地榆散或槐角丸加减 B.归脾汤加减 C.龙胆泻肝汤加减 D.

12、泻心汤合十灰散加减40.便血见血色紫黯,甚则黑色,腹部隐痛,喜热饮,神倦懒言,便溏,舌质淡,脉细。治疗此类患者的方药正确的是( ) A.黄土汤 B.归脾汤 C.百合固金汤 D.地榆散41.护理吐血病人时,下列哪项不相宜( ) A.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B.保持情绪安定,遵医嘱给予凉血止血药物 C.饮食温软,多饮热水 D.大出血时可取头低脚高位 42.血热妄行所致肌衄常选用哪种方药治疗( ) A.归脾汤 B.犀角地黄汤 C.小蓟饮子 D.茜根散43.尿血见小便黄赤灼热,血色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证属以下哪种证型( ) A.下焦湿热 B.肾虚火旺 C.脾不统血 D.气不摄血44.李某,女,近一年来周身皮肤青紫斑点时发时止,常伴齿衄,月经量多,颧红,心烦口渴,手足心热,偶有盗汗,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此患者的治疗原则为( ) A.清热泻火,凉血止血 B.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C.滋阴降火,宁络止血 D.补气摄血45.便血见血色红,大便不畅或稀溏,或有腹痛,口苦,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此属便血的何种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