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72880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7.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8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8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8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8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高考全国ⅰ卷文综历史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晋冀鲁豫湘鄂赣徽闽粤10省使用)24.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A.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B.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D.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答案】C【解析】AB与材料无关,材料内容并非诸子百家的思想,也无所谓完整科学体系。墨子代表下层劳动群众利益,利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知识直接排除D。墨子记载的这些东西都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C正确。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

2、2所示。表2 “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答案】D【解析】AB在材料中均无反映。C明显与材料不符(材料中有不上供或少上供,拥兵自立字样,可见不是维护中央权威)。藩镇拥兵自重不上供的只占少数(河朔型),大部分都是由朝廷任命,目的主要是“防骄藩”。从藩镇在唐朝延续“百余年”等信息可得出D选项。26.北

3、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篱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主,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A.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D.盐业专卖制度解体【答案】A【解析】材料仅体现了雇主与雇工的雇佣关系及雇工的人身自由,不体现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高低,排除B。C项“普及”之说与材料无关且与史实不符。材料不涉及盐业专卖制度,更无法得出专卖制度“解体”的结论,排除D。【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关于民营手工业的讲解(局部)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

4、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的“麒麟”,明成祖遂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答案】B【解析】材料不是在讲绘画,排除A。郑和下西洋不代表解除海禁,排除C。材料与跟新传统观念无关(反而体现了朝臣的愚昧无知),排除D。明朝君臣把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比对中国的传说,选B。【备注】材料其实暗示古代的朝贡贸易。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对朝贡贸易的讲述28.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欧美舆论倒向日方。

5、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答案】C【解析】清政府对日本及西方的宣传及舆论无动于衷,反映了清政府不懂近代外交。29.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合适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畜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A.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B.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C.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

6、的成立准备了条件D.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答案】C【解析】ABD均与材料及历史史实不符。五四运动后,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引起争论,有赞成,有反对,客观上扩大了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为中共的成立准备了条件。30.19481949年夏,英、法、美等国通过各自渠道同中国共产党接触,试探与将要成立的新政府建立某种形式的外交关系的可能性,中共中央考虑:不接受足以束缚手脚的条件;可以采取积极办法争取这些国家承认;也可以等一等,不急于争取这些国家的承认。这反映出A.中国共产党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西方国家放弃了对国民党政权的支持C.中国冲破了美国的外交孤立D.新政府不急于获取国际支持【答案】

7、A【解析】西方国家试探与中共建交的可能性,材料不涉及西方国家对国民政府的态度,排除B。C项也与材料无关。D非材料核心意思。【备注】各种教材都讲烂了,不再拍照。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答案】D【解析】A项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的1957年。B错在“开始”二字,对资源的开采没有起点,如果有的话,就从任何一个朝代建立开始。C项是在1965年。32.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

8、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A.反对奴隶制度B.主张权利平等C.抨击贫富差别D.具有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好人往往贫穷,但是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意思是说,穷人也有致富日。梭伦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33.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表明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

9、主义国家开始兴起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答案】A【解析】从“人人皆兄弟”到“无产者”,从“资产阶级”的人人平等到,无产阶级对抗有产阶级。马克思主义诞生是在1848年,B错。工人阶级开始兴起是在19世纪30年代,C错。【备注】根据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可以直接排除错误答案。你的课本有没有共产主义者同盟?没有?不用怕,高中历史辅助教程里面有,请翻到必修第102页。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

10、首先发生在英国的认识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答案】B【解析】史学理论题。学术界对“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的研究,从经济条件,到政治条件,再到自然条件,思考视角不断变化与拓展,B正确。【备注】讲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再没有高中历史辅助教程讲的详细的高中历史课本了。35.图8反映了19451975年间联合国成员国的变化情况,这表明A.第三世界发展壮大B.欧共体的成员增加C.世界贸易范围明显扩大D.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加强【答案】A【解析】二战后,新独立的国家当然多是穷朋友黑朋友。本题的干扰项太幼儿园了。

11、题干主语是联合国,干扰项依次演变成了欧共体、世界贸易、经济区域化。【备注】高中历史辅助教程对第三世界讲述有很多,这里仅取一处。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材料一 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 清末,时人认为

12、“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1909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地方自治大致按行政区划分城镇和乡两级,设立议事会为议决机关,议员由选民互选充任。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12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3、,简述清末城镇地方自治的历史背景。(9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41.变化:宋以道德教化为主,明清增加了宣讲“圣谕”的内容;(3分)乡约组织从民间自发建立到由地方官吏推动设立。(3分)积极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加强基层社会治理;(2分)有利于发展生产;(2分)促进了儒家文化和传统道德的传播。(2分)内忧外患;(3分)西方民主思想传播;(3分)清末新政,改革政治制度。(3分)乡村治理的创新,国家治理体系的健全;推动基层民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基层社会治理制度,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每项2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本小题总分不得超过4分)42.阅读

14、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英国作家笛福创作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出版于1719年,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世界近代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小说梗概如下:鲁滨逊出生于英国一个生活优裕的商人家庭,渴望航海冒险。他在巴西开办了种植园,看到当地缺少劳动力,转而去非洲贩卖黑奴。在一次航海途中,鲁滨逊遇险漂流到一座荒岛上。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工具,种植谷物,驯养动物,经过十多年,生活居然“过得很很富裕”。宗教信仰是支撑鲁滨逊的重要力量,且是“在没有别人的帮助和教导下,通过自己阅读圣经无师自通的”。后来,鲁滨逊救出一个濒临被杀的“野人”,岛上居民也有所增加,整个小岛是他的个人财产,鲁滨逊获救回国后,还去

15、“视察”过他的领地。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42.(12分)【评分标准】 分值评分要素4分3分2分1分提取的情节和反映的历史现象情节提取于小说,与历史现象具有关联性,历史现象属于该时代。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二个。只符合三项要求的一个。对历史现象的概述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完整准确。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比较完整准确。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不够准确。时间、过程、代表性事件等基本要素缺少,表述不准确。对历史现象的评价评价全面合理。评价较全面合理。评价不够全面合理。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一致。历史现象的概述与评价的逻辑关系部分一致。【示例】(“示例”只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