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地理5年命题点集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上传人:笑傲****01 文档编号:97872862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地理5年命题点集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地理5年命题点集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地理5年命题点集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地理5年命题点集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届高考地理5年命题点集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地理5年命题点集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地理5年命题点集训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五年6考)命题视角一借助景观图展示,考查地壳的物质循环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大约5 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 000米长的“巨人之路”。“巨人之路”是北爱尔兰著名的旅游景点,1986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自然遗产。下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据此完成13题。1(考向:地表形态的成因)“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2(考向:岩石类型判断)构成“巨人之路”的岩

2、石属于()A变质岩 B侵入岩C沉积岩 D喷出岩3(考向:岩石的特点分析)构成“巨人之路”的这类岩石往往具有()A层理构造 B气孔构造C片理构造 D板状构造1C2.D3.B第1、2题,读材料可知,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巨人之路”由数万根大小均匀的玄武岩石柱聚集成一条绵延数千米的堤道。根据岩石的形成条件,玄武岩属于喷出岩。第3题,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迅速冷凝形成的,喷出岩尤其是玄武岩往往具有气孔构造;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变质岩具有片理构造和板状构造。命题视角二借助等高线地形图,考查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019四川名校冲刺卷)下图是

3、某区域岩层分布及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46题。4(考向: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Y3岩层与Y4岩层分布位置的最大高差约为()A45米 B95米C145米 D195米5(考向:地质构造的判断)Y3岩层所在地属于()A背斜山 B背斜谷C向斜谷 D向斜山6(考向:内外力作用的判断)从地形和岩层新老关系看,与Y4岩层分布处最相似的是()A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红砂岩地区B中国云南路南石林地区C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D智利比亚里卡火山地区4C5.B6.D第4题,河流应发育在山谷中,因此Y3岩层的海拔介于300350米之间;依据“大大小小”原则,Y4岩层的海拔介于400450米之间,因此二者高差介于50150米之间

4、,题目要求“最大高差”,故C正确。第5题,Y3处有河流发育,因此为谷地地形。Y3处中心岩层较两翼老,因此为背斜,故该处应是背斜谷。第6题,从等高线分布来看,Y4岩层分布处应当是山地,该处岩层较新,应是在内力作用下形成的,故四个选项中只有智利比亚里卡火山是内力作用形成的;其他几个均为外力作用形成。命题视角三结合示意图,考查河流地貌的形成及其特点(2019全国新课标冲刺卷)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

5、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79题。7(考向:沉积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低阶地表层沉积物分选性明显较高阶地差的原因是()A大陆性气候风速多变 B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明显C沉积物质来源复杂 D物理风化作用较强8(考向:地壳运动对地貌的影响)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A高度不同 B速率不同C规模不同 D年代不同9(考向:河流沉积地貌的特点)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A风积沙丘 B风蚀沟谷C冲(洪)积扇 D三角洲7C8.B9.C第7题,由图可知,高阶地表层沉积物以沙丘沙为主,这是风力沉积物,而低阶地沉积物既有风力沉积的沙丘,

6、又有河流沉积的粉沙黏粒,来源较高阶地复杂,所以沉积物均匀程度较差。第8题,由图可知,高阶地落差较大,表面倾角大,说明地壳抬升较快,河流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中阶地落差小,表面倾角小,说明地壳相对稳定,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所以影响因素是地壳抬升的速率不同。第9题,根据文字材料可知,该剖面图绘制于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流刚出山,携带的大量砾石、泥沙等在河流出山口会大量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或洪积扇。命题视角四结合地质勘探结果,研究海岸线位置变动的原因(2018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三模)海岸线是海洋和陆地的分界线。海岸线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流水沉积、海水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均影响海岸发育。读近6 000年来上海海

7、岸线的变化图,完成1011题。10(考向: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6 000年来,图中海岸()A以堆积作用为主 B以侵蚀作用为主C先侵蚀后沉积 D先堆积后侵蚀11(考向: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图示海岸线的变迁规律关系最小的是()A城市建设需要 B港口工程建设C河流泥沙淤积 D板块的运动10A11.D第10题,海岸线向海洋推进,说明沉积作用为主;海岸线后退,以侵蚀作用为主,由图可知,6 000年以来该地的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说明一直以堆积作用为主。第11题,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海岸地区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与该地泥沙不断的堆积和工程建设有关,城市建设用地的需要和港口工程的建设,会通过填海造陆

8、等方式扩大陆地面积,促使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推进;河流携带的泥沙多少也会影响入海口泥沙的堆积,进而会影响海岸线的进退;但是该地的泥沙的推进与板块的运动关系不大。 命题视角五结合区域分布图,考查地表形态的形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12(2019河北省武邑中学第四次模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江汉平原是在古云梦泽上发育的年轻的冲积平原,其地势低平,西北部海拔35米左右,东南在5米以下,汉口仅3米。唐宋荆江(长江的枝江至城陵矶段)统一河道形成以前,荆江两岸存在着众多分流水口(穴口),江汉平原大部分地区为荒芜的低洼湿地,人烟稀少。公元1300年前后,荆江北堤完成,使北岸滤入江汉平原的穴口全部堵塞。从此

9、,长江大部分水、沙由南岸排入洞庭湖区,汉江带来的泥沙对江汉平原地形的进一步塑造起着主要作用,同时江汉平原进入了大规模开发时期。(1)(考向: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简析荆江北堤修筑后对江汉平原地势特征的形成和湖泊分布的影响。(2)(考向: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自荆江北堤完成迄今数百年间,洞庭湖面积经过了先扩大后缩小的过程,简析其原因。(3)(考向: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简述荆江北堤修筑后对江汉平原的土地资源开发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汉江在荆江的西北部,由于荆江九曲回肠,流速减缓,河床较高,容易发生洪涝灾害。荆江北堤修建后,当汉江从西北部进入江汉平原后,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受

10、堤坝的阻挡作用,沉积物向西南方向沉积减少,东南部阻挡较少,从而导致冲积扇向东南逐渐伸展;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具有分异规律,沉积物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颗粒物质逐渐减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东南部地势较低,多洼地,容易积水,从而形成湖泊湿地。第(2)题,荆江北堤建设是洞庭湖面积先扩大的原因,后期逐渐缩小原因主要和人类的围湖造田活动有关。第(3)题,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减轻洪涝危害,利于人类居住生存、农业发展。答案(1)荆江北堤修建后江汉平原的沉积物基本来源于汉江,汉江从西北部进入江汉湖盆后形成巨大的冲积扇(三角洲)。冲积扇由西北向东南伸展,西北部堆积的泥沙多,地势高;东南部堆积的泥沙少,地势低。东南部低洼地积水成湖,故湖泊多分布在东南部。(2)早期,长江水进入洞庭湖后抬高了洞庭湖的水位,淹没了沿岸低地,使洞庭湖面积扩大;之后,由于泥沙沉积的逐渐增多,湖床抬髙,再加上人们围湖造田,湖泊转为萎缩。(3)减轻了长江洪水的威胁;环境适宜定居,人口不断增加,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大部分低洼湿地失去长江水源的补给退化成为陆地,被围垦成耕地,农业生产力迅速发展,逐步成为“鱼米之乡”。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