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65860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陕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5)地 理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2.考试领到试卷后,必须按规定在试卷上填写姓名、考籍号、座位号,并在答题卡涂黑 对应的试卷类型信息点。 3.所有答案必须在答题卡上指定区域内作答.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时59分,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在西昌发射基地顺利升空,回答1-3题1材料里提到的时间是指:(

2、 )A北京时间 B西昌的时间C北京地方是 D西昌区时2.嫦娥二号卫星不属于:A.地月系 B.银河系 C.河外星系 D.太阳系3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运行到:( )A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 B夏至日到秋分日之间 C秋分日到冬至日之间 D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9读图2,完成4-5题。4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a Bb Cc Dd5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读图3,完成6-7题。

3、6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B C D7形成图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A B C D冷气团暖气团冷气团暖气团读下图,完成8-9题。8四图中雨后气温有明显上升的是AA BB CC DD9我国冬季常暴发的寒潮天气是上图中的AA BB CC DD10.下列四幅图,表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是: 11温带大陆性气候在我国主要分布于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北地区读图6,完成12-13题。12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A1970年 B1980年 C1990年 D2000年132000年较19

4、90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A年降水量增大B上游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重图6为“南美洲南部沿岸洋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图614关于图中两股洋流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为暖流 B.均为寒流C.是暖流,是寒流 D.是寒流,是暖流15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B.洋流随季节不同方向相反C.洋流是秘鲁渔场的重要成因D.洋流不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读“某沿海地区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617题。16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17造成该山地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

5、置 B大气环流 C海陆分布 D海拔高度 【图9】18山区的公路多沿河谷地带修建,主要因为河谷地带( )A植被条件好 B热量条件好 C水源较充足 D地势相对和缓19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结果可能是A全球降水将普遍增加B海平面将上升C全球物种将大量增加D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将缩小读下表,完成2021题。某地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统计表年份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9851990199520002005出生率(%)395398360379364230182110067065063064死亡率(%)1701081000950760730680630670660650652

6、0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21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数量减少读图10,完成22-23题。22图示国家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 B英国 C美国 D法国23从图中可以看出( )A中国和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 B巴西和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C发展中国家间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D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均高于发展中国家1991年,中国科学院发表了中国土地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力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是7亿左右,最多人口数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据此完成第24题。24报告中所指的

7、“7亿左右”人口数值,其含义是指我国的( )A人口合理容量 B环境承载力 C维持最低生活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D环境所能供养的人口极限25下列有关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安市的服务范围较北京市小 B高陵县提供的服务种类较西安市多C西安市与渭南市的服务范围不可能重叠 D咸阳市和宝鸡市城市服务功能相同26新疆被誉为“瓜果之乡,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 B土壤 C交通 D科技27图12所示甲乙丙丁四处中,最有可能为商业区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8微电子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与土壤B原料与市场 C科技与人才D动力

8、与交通读甲、乙、丙、丁四幅图。回答2930题。29若箭头所示为河流流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A电视机厂 B造纸厂 C电镀厂 D炼油厂30若箭头所示为风向,而四幅图的布局均合理,则工厂可能是 ( ) A钢铁厂 B印染厂 C化工厂 D水泥厂31一般城市土地利用中,面积最大的是 A工业用地 B绿化用地 C商业用地 D居住用地下图为南亚某区域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回答 32部分企业外迁到周围的郊区设厂,其对城市的影响正确的是( )A城市的空间规模缩小 B城市中心商务功能更加凸出 C城市空间结构更加混杂 D城市服务功能减弱 33.伯明翰、阿伯丁、攀枝花等城市兴起的共同区位因素是 A交

9、通 B政治 C自然资源 D地形34下列运输方式中,投资少、运量大、成本低的是 A铁路运输B管道运输C航空运输D海洋运输35现代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中,已减弱的是 A军事、政治因素B经济、宗教因素C政治、经济因素D军事、宗教因素36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惟一办法是 A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B加大资源开采的力度C开发后备耕地 D让下一代去解决这个矛盾37.GPS机多用于帮助人们快捷而准确地进行( )A资源普查 B作物估产 C定位导航 D灾害监测读图14,完成第3838示信息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 )A与资源国情相适应 B消耗的物质资源少,环境成本低C只能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 D要切实转变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

10、过大的方式每年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回答39列属于人工湿地的是 A海南岛红树林 B三江平原的沼泽地 C沿海滩涂 D我国南方的水稻田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回答40-4140示地区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新能源的是A.石油、天然气 B.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 D.天然气、风能41建图中的铁路时,需要克服的主要不利因素是 A.大风沙暴 B.高寒缺氧 C.地震火山 D.山高谷深30年前,珠三角承接了来自亚洲“四小龙”的产业转移,奠定了今日辉煌的基础;30年珠三角面向内地的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又不期而至。据此回答42-4342.转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A劳动密集型B知识密集型

11、C资源密集型D动力指向型43.转移的结果是 A转移了工业污染,减轻了就业压力B增加了生产成本C使社会问题、环境问题进一步加剧,影响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D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是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双赢下两图均是著名的工业区。据此完成44-45。44与美国东北部五大湖工业区相比较,左上图地区A科技力量雄厚 B水陆交通便利C水资源丰富 D煤炭资源丰富,铁矿石短缺45.快右图地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有效途径有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 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A B c D “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是我国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12、而采取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据此完成46-47。46.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对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生态意义表现为 A有利于缓解电荒,为工业生产提供足够的能源 B利用丰富的能高考资源网源,推动耗能工业扩大生产规模 C改变以石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 D促使能源结构多样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47.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 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 D木材短缺的问题48.为上海城区用地规模变化图,下列叙述中不是伴随着上海城市用地规模的变化而出现的是A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B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C农村人口比重上升D城市文明向农村地区扩散49.旱、半干旱地区由于灌溉不合理会导致A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风蚀严重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