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最全最完整含政史地三科综合分析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863827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最全最完整含政史地三科综合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最全最完整含政史地三科综合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最全最完整含政史地三科综合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最全最完整含政史地三科综合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最全最完整含政史地三科综合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最全最完整含政史地三科综合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最全最完整含政史地三科综合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年高考政治时事热点分析(4)专题十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就业问题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 1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就业问题。(1)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共同富裕的目标决定的,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保证,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2)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困难人员再就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3)努力扩大就业,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调动劳

2、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各项改革事业的进一步深化;有利于缩小城乡差别,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4)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开展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进而拉动经济增长。(5)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是通过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出来的。劳动者依法享有劳动的权利。重视就业工作,是维护劳动者权利的体现。(6)促进就业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7)促进就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措施之一。2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分析建立和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1)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让广大

3、农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通过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可以更直接更有力地惠农支农,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3)加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可以改善农村预防保健和医疗条件,让农民有病能治并治得起病,为落实农民的医疗权利提供制度保障。(4)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建立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3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国家为什么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难点热点问题。(1)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

4、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2)克服市场经济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表现。(3)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享有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国家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扩大就业,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正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体现。(4)发挥财政的调节作用,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国家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完善城乡社会

5、保障体系,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4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我国政府应该如何解决就业问题。(1)最根本的是大力发展经济,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2)国家加强宏观调控,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就业服务体系。(3)调整就业结构,积极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劳动密集型的第三产业。(4)遵循市场规律,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1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各级党委和政府为什么都要切实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1)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重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是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

6、体现。(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党和政府重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尊重人权、保护人权的具体体现。(3)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经济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解决好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重视解决劳动者就业问题的必要性。(1)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2)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有利于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3)劳动权是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的基础,解决劳动者的就业问题,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安定团结。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

7、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正确行使经济、文化、公共服务职能。(4)强调增进人民的富裕转变到强调增进人民的幸福,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体事业,保护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5)强调增进人民的富裕转变到强调增进人民的幸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加强自身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党和国家为什么要积极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2)国家

8、要履行政治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完善社会保障,以维护社会稳定。(3)我国公民与国家是和谐统一的关系,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平等就业和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把改善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4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国家应怎样积极扩大就业。(1)国家履行好政治、经济和文化职能。积极扩大就业,维护人民的基本民主权利;调控好经济,为增加就业奠定经济基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2)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我

9、国公民享有劳动权,国家履行好职责,依法保护公民的权利。(3)国家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国家要创造条件增加就业,维护好、实现好人民的根本利益。 1.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2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

10、识,说明怎样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必须在发展文化时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让精神文化产品符合人民利益,促进社会进步。延伸思考: 与文化生活知识的结合点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个人成长、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促进社会发展。(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

11、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发展教育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3)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发展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 1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我国为什么重视就业问题。(1)重视劳动就业问题,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2)事物是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劳动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必须予以高度重视。(3)正确的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要求我们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重视就业问题

12、,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是坚持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2运用整体与部分关系的原理,说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的关系。(1)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在我国,和谐社会建设与改善民生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2)改善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点,对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同时,要把改善民生置于社会建设的全局中,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持续关注,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加大民生方面的投入,维护和发展了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3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说明国家为什么要深化医药卫生

13、体制改革。(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群众反映强烈,这一现状要求必须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制定相应的举措。(2)正确的价值观必须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3)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树立群众观点和坚持群众路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体现。4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说明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的原因。(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就业的长期艰巨性决定了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

14、策。(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国家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有利于促进就业,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5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此,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投入,都要注重人民群众实际最关心的问题。(2)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叫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善于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因此,要“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加大改善民生。(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实践的主体

15、,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所以,国家关注人民最关心的问题,加大对民生的改善力度。延伸思考: 与生活与哲学知识的结合点还可从以下几方面切入(1)运用主次矛盾关系原理,说明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的各地教育部门和高等学校要不松懈、不动摇,继续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的正确性和重要性。(2)运用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关系原理,分析解决就业问题,也要面向市场,按价值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一)历史知识分析1孙中山在“民生”主张方面有哪些新发展?(1)高度关注民生问题的解决,将民生问题摆在国家建设的首位。(2)明确提出了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的途径。(3)明确提出了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分配问题。2概括指出明朝末年的民生现状及其原因。对此清朝前期统治者采取了哪些有助于改善民生的经济政策?现状:民不聊生。原因:统治阶级残酷的阶级压迫。政策:推行“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税”;取消人头税。3分析美国罗斯福新政是如何解决社会公共服务方面的民生问题的?在当时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1)措施:推行“以工代赈”。(2)作用: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加就业,改善人民生活。4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头20年里,中国共产党在处理民生问题上存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