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97854243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年度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参评论文类 别: 外语教学 编 号: 07F 题 目: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 内容提要: 语言是文化的一种承载,文化是保证语言使用得体的知识,两者密不可分。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对文化意识的目标有明确的说明。阅读教学是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在教学设计时以课程标准为指导,关注学生因文化知识背景缺失而形成的学习困境,将英语文化适时、适度、适量地渗透入到阅读教学当中,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习效率。主 题 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文化背景知识;文化导入;文化拓展;文化对比论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渗透许多年以来,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一

2、直是国内外社会和文化学者们不断探讨的话题。我国著名外国语言研究学者刘润清先生在再谈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从朗文当代英语大辞典说起(他与邓炎昌先生于1989年出版了语言与文化一书,曾经初步探讨过这一问题)一文中论述了两者的两层关系。首先,“语言是记录、表达、传播乃至发展百科知识的工具,它靠所承载的内容而获得生命”,语言在文学、商业、医学、法律以及各种深奥的自然科学领域等方面的应用便是这一关系的体现,尤其是文学对语言的影响更为突出。英语中的很多习语和典故都来源于文学作品。比如谈到He is as money-minded as Shylock(他像夏洛克一样掉到钱眼里了),我们就需要知道莎士比亚的名剧

3、威尼斯商人里的夏洛克这个人物。可见,这层意思强调的是语言和文化之间形式与内容、承载与被承载的关系。第二层,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行为规范和语言使用规则是不尽相同的。这一点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打招呼、称呼、寒暄、赞扬与祝贺、道别、致谢和道歉、禁忌语等。这一部分文化“因人、因时、因地而不同”。我们平常所说的“文化差异”和“入乡随俗”指的就是这一部分文化。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中国人道别时喜欢讲“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然而,按英美人的习惯,微微一笑并作个表示再见的手势或说“Good-bye(再见),See you later (回头见),So long(再见),Take care(

4、再见,保重)就可以了。这里,文化与语言是棋规与棋子之间的关系。不论从哪个层面分析,文化和语言的关系都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离开特定文化背景的语言是不存在的, 要想真正掌握一门语言, 就必须了解产生、使用这种语言的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一、 文化背景知识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著名语言学家 Nunan 曾引用有关研究证实, 阅读理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看似语言问题, 实则大多源于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Johnson 就文化背景知识对外语阅读理解的影响作过一项试验。在接受测试以前, 先让受试者阅读一下美国万圣节的文章并回答问题。用于测试的语篇中既包括这些外国学生已体验并熟悉的东西, 又含有他

5、们不熟悉的信息。分析所得资料表明, 测试前对该文化背景的体验有助于读者理解文中已熟悉的内容。我国学者亓鲁霞、王初明(1988)针对中国的EFL学生做过一个实验,结果表明,背景知识和语言难度对被试者的理解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背景知识的作用更为突出。可见,是读者赋予篇章意义, 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影响着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阅读的速度。因此, 阅读理解的关键之一是要先弄懂篇章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适当扩充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文化背景知识越丰富, 就越有可能产生高质量的阅读效果。2003年教育部修订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第三部分内容标准这一

6、章专门写了文化意识一节,并明确规定了七级八级的文化意识目标。学生通过高中的英语学习,不仅应该更进一步培养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应用多种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渠道,掌握更多的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方面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更要体会交际中所使用的文化内涵和背景,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的交际意识,并且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高中英语教师则“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

7、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 学生因文化知识背景的缺乏而形成的学习困境高中的英语教学仍然是基础教学,阅读文章有很多是情景较为有趣和丰富的故事,这些文章的主题主要是英语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往往与我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文章中生词不多,似乎也能基本明白字面意思,可谈到文章中人物行为和感情时却总觉得匪夷所思,不可理解,做题时也屡屡出错。究其根源,无外乎对文章中涉及到的相关文化元素,例如英语国家历史、风俗、典故和人们的行为规范等缺乏理解和认识,从而形成学习障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下

8、称人教版)英语必修1的第一单元Friendship中的阅读课文ANNES BEST FRIEND 是高一英语的第一课,文章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介绍,第二部分是安妮日记。学生如果想要真正理解文章,必须以了解背景知识为基础,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安妮全家的遭遇有基本的认识,才能读懂十五岁的安妮对自己所谓的朋友日记的倾诉,明白她的感情变化。同样,历史背景知识在第五单元Nelson Mandela a modern hero 中的作用也非常重要。首先,阅读课文的题目为ELIASSTORY,学生们若不了解南非黑人解放运动及曼德拉在该运动中的作用就不会明白为什么作者通过讲述另外一个人的故事烘托曼德拉的伟大。

9、风俗、典故和人们的行为规范方面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人教版英语必修2的第三单元Computers的阅读课文WHO AM I?中有这样一句话Over time my memory has developed so much that, like an elephant, I never forget anything I have been told!对这一句话中的like an elephant,学生读起来很迷惑,那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英语的谚语 “An elephant never forgets.”(大象永远不会遗忘)。明白了这一谚语,便会觉得like an elephant这种表达方式用在这里

10、确实是恰如其分。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试卷陕西卷阅读理解B篇讲的是美国总统的“笔杆子”J. Terry Edmonds,一个非洲美国人的成长经历。这里涉及到的文化背景是美国的演讲传统,西方国家公共场合的演讲传统可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这与这些国家所倡导和尊崇的民主、言论自由等理念密切相关,因此每每涉及到重大的活动和仪式,必然少不了名人的演讲。美国总统是美国的代言人,他首先必须是个演讲家,所以作为一个黑人的J. Terry Edmonds能够在黑人民权运动激烈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成为美国总统肯尼迪的“笔杆子”,为他写演讲稿,毫无疑问,他是一个成功人士,文章自然会出现在介绍成功人

11、士的书中。学生若能有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在作最后一道推理判断题时,自然不会选择流行科学、政治制度或历史事件了。从上面这些例子不难看出,在进行英语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因文化知识背景的缺乏会形成诸多学习困境,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渗透文化背景知识应该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特别关注。三、 文化背景知识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的途径教师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渗透文化方面的背景知识,进而借助文化理解提高英语阅读效率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问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有着不同的看法和选择。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和体会提出如下建议:(一) 文化导入 阅读教学的导入部分最重要的

12、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其已有的背景知识,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唤醒对新知识的渴望。如果能在这部分将外国文化融入其中,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带着热情和渴望进入到阅读课文。人教版必修3第四单元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的阅读课文是HOW LIFE BEGAN ON THE EARTH,一篇科技文。教材在warming up 部分设计了一个有关于太阳系行星名称连线的,在设计导入时,教师可以先留作业让学生预习八大行星的词汇并连线,同时查询有关八大行星名字的渊源,课堂上找同学为大家讲解。学生们通过查找,会发现在八大行星中,除了我

13、们居住的Earth外,其他行星的名称都是来源于古罗马神话。如 Mercury在古罗马神话中是主神朱庇特的儿子,掌管商业和旅行,是众神的信使。八大行星中,因为水星运行最快,所以它叫做Mercury。又如 Venus 在古罗马神话中,是爱与美的女神,一直被认为是女性体态美的象征。由于金星在夜空中非常明亮,人们就用这个名字为它命名。学生知道了这些文化渊源,不仅便于他们熟识看起来生涩的词汇,还加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通过文化进行阅读导入时,一定要注意文化内容的适用性,即文化内容必须要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 这样才能起到启发的作用,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二) 文化拓展所谓

14、文化拓展,指的是教师要适时、适度、适量的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文化方面的扩充(学生用书后面的注解部分有基本的信息)。毫不夸张地说,高中教材中几乎所有的话题都或多或少的涉及文化内容,从历史到文学、从娱乐到体育、从旅游到科技,教师在进行文化拓展时注意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第一,阶段性原则。教师在进行文化的拓展和扩充时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心理状况,注意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让学生逐渐理解文化内容的本质。“扩充”而不是“灌入”“填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 搞清他们的文化难点。备课时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出发点设计课堂教学。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

15、同有粗略的了解, 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 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 要通过阔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 帮助学生开阔视野, 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意识。第二,系统性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教材中的英语文化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如文化知识不成体系,文化知识结构不完整等。因此, 教师在对英语语言方面的教学进行一学年或一学期的总体规划时, 也应对英语文化的教学进行总体设计,做到文化内容的设计能够前后照应,努力使文化教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三)文化对比前面提到,不同文化背景下,人

16、们的行为规范和语言使用规则不尽相同。这一点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打招呼、节日庆祝等。教师应该自然而然地将这些中外文化的差异渗透到教学中去。体现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可以用文化对比等直观的形式将不同文化的差异直观的展示给学生。人教版英语必修3第一单元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 的阅读课文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最适合采用这种方式。例如,各个国家亡灵节的渊源和庆祝方式不尽相同,但目的却大同小异,如果用表格展示,学生则能够通过提取信息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到这些节日的异同。教师在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帮助学生对中国的清明节进行总结,并与其他国家的亡灵节进行比较,那么学生会水到渠成地理解到不同文化亡灵节的内涵,尊重和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