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 考点题组训练)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849441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01 大小:2.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 考点题组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 考点题组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 考点题组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 考点题组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 考点题组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 考点题组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一本解决】(新课标)2017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3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专题解读 考点题组训练)(1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4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指导1整体阅读意识阅读传记类文本,首先要弄清传记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传主的生活经历是如何贯串起来的,并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其次要整体领会文本内容,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弄清文章写了传主哪些事,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最后要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阅读新闻访谈类文本,一般要弄清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个要素及“倒金字塔”式的文章结构。阅读科普类文本要注意,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或本质。从形态、性质、结构、功用制作、发展等方面认识说明对象,以及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的说

2、明顺序。2立足文本意识首先,注意传记、新闻访谈、科普类等实用类文本的特点。传记属于纪实性作品,但在符合时代环境的前提下,允许作者对个别细节、某些场景进行合理的、有限度的想象,以便丰富、生动地描绘人物、凸显人物特性;新闻类文本具有真实性和时效性的特点;科普类文本具有知识性、趣味性、通俗性、文学性和人文性的特点。了解了实用类文本的这些特点,就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欣赏、品味实用类文本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相结合、哲理性与形象性相结合、思辨性与审美性相结合所产生的魅力。其次,命题者根据选文内容设题,考生也要紧紧围绕原文来答题,文中很多重要词句是组织答案的重要依据。3筛选信息意识研读题干,认真审题,看清命题者问

3、了哪些方面的问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文本,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尤其注意叙述以外的议论性、阐发性等方面的内容。4整合信息意识把在全文各处筛选出的重要信息,根据题干要求进行整合。主要采取并、删、换、归纳等手法进行。并,就是把相近或相同信息合并起来;删,就是把筛选出来的信息的枝叶部分删除,剔除可有可无的字句;换,就是把不符合语境的词句替换掉;归纳,就是把筛选加工好的信息归纳总结在一起,可以分条陈述。 真题解读(一)传记真题考例(2015课标卷)将军赋采薇戴安澜任第73旅旅长后,回顾多年对日作战的经验教训,认定要取得胜利必须依靠部属努力,而部属的旺

4、盛士气来自他们的爱国热情。他特意抄录民族英雄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背诵吟唱,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为了抗战大业,戴安澜摒弃党派成见,团结爱国人士。自由报记者宗祺仁前来采访,与他彻夜讨论时局,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两人很快成为莫逆之交。这时有人提醒戴安澜,说宗是共产党,须多加提防。他坦然答道:“现在是国共合作抗战,何防之有?宗是否共产党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是新闻记者,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我们正缺少这样的爱国志士。”几天后,他还把自己的军事著作交给宗祺仁修改并题词。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决定派远征军赴缅甸对日作战。当命令到达时,已升任第200师师长

5、的戴安澜高唱满江红,并向官兵宣讲诸葛亮远征的事迹,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激励官兵。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远征二首以明志。其一云:“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其二云:“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入缅不久,日军主力迫近东瓜,军长杜聿明决定集中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人王

6、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合进攻,狂轰滥炸,施放毒气,戴安澜率部同仇敌忾,顽强战斗,抗击四倍于己的日军长达十余日。中印缅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表示:“近代立功异域,扬中华声威者,以戴将军为第一人。”日本人战后回忆时也承认:“该部队自始至终战斗意志旺盛虽是敌军,但令人佩服!自司令官坂田中将以下各将官无不赞叹其勇气。”东瓜保卫战虽然给予日军沉

7、重打击,但因盟军失利,缅北战局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远征军被迫突围。这时,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戴安澜发誓:“我戴某人宁愿与日寇战死,绝不苟且偷生。”于是率部进入缅北野人山,向祖国方向艰难跋涉。就在部队到达离祖国最近的一条公路时,突遭日军伏击,他立即命令分散突围。激战中,戴安澜胸腹中弹。时值缅甸雨季,大雨滂沱,部队既要突破日军堵击,还需忍饥挨饿,穿越荒山密林。1942年5月26日,他们行至缅北茅邦村,戴安澜伤势恶化,以身殉国,年仅38岁。弥留之际,参谋长问他下一步的行动路线,这时他已不能说话,手指地图,示意部队从莫洛过瑞丽江向北回国,又让人扶着他面向祖国注视许久,安然而逝

8、。戴安澜牺牲后,遗体由官兵抬回国内。渡过瑞丽江后,乃将遗体火化,骨灰装入小木箱,以马驮载。这一情景感动了沿途民众,一位老华侨痛心地说:“寿材这么小,怎能配得上将军的英名与地位?”随即捐出自备的楠木寿材。腾冲县长率全县父老乡亲20万人,沿街跪迎将军灵车。随后,国民政府追赠戴安澜为陆军中将,美国总统罗斯福追授戴安澜懋绩勋章。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举行安葬仪式,中共领袖毛泽东派人送来挽诗:“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朱德等也敬献挽词、挽联。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追认戴安澜为革命烈士,并以毛泽东主席的名义向遗属颁发“革命牺

9、牲军人家属光荣纪念证”。(摘编自茅海建主编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等)相关链接人我之际要看得平,平则不忮;功名之际要看得淡,淡则不求;生死之际要看得破,破则不惧。人能不忮不求不惧,则无往而非乐境,而生气盎然矣。(戴安澜赠部属各官长题词)军人一般以彪悍为荣,但是戴安澜与众不同,他多才多艺,熟读文史,精通琴棋书画。如果不是因为战乱和外敌入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引上另外一条路。(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赋:朗诵。采薇,诗经小雅中有采薇篇,其诗描写戍边抗击外族入侵的兵士久历艰苦,在回乡的路上又饱受饥寒。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以诗句入题,含蓄典雅地交代了传主

10、的军旅生涯,戴安澜将军受命于危难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率部远征,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曲抗日的采薇诗篇。第1段写戴安澜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显示出了传主有爱国的情怀,有激励的方法,有文艺才华。文章一开篇就展示出传主文武双全的气概。这几句写出戴安澜将军为抗战大业识大局、顾大体,具有广阔的胸襟。“坦然”一词需要细细体味。写戴安澜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诗明志。富有才华,富有激情,矢志爱国。传主自己的诗歌更凸显传主形象。写戴安澜将军殒身不恤的爱国精神,誓死抗敌的勇气,这种顽强的战斗精神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评价。一封绝命家书,字字句句,感人至深,将一位血气方刚又温存柔情的英雄形象

11、活生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读来令人动容。而史迪威和日本官员的盛赞更是从侧面有力地烘托了将军的形象。写戴安澜将军的牺牲过程。大义凛然之中显示出强烈的民族尊严和爱国情怀。一代抗日英杰竟然命丧缅北战场,将军虽壮志未酬,却用自己年轻的生命实践了自己的凌云壮志,死得其所,死而无憾。“手指地图”“注视许久”宛若一尊雕塑,将传主的形象永远定格在时间的长河里。写戴安澜将军牺牲后国共两党以及民众对他的悼念和爱戴。这里有必要对毛泽东的挽诗进行一下理解:外侮:外国侵略者,指日寇。御:抵抗,抵御。采薇:即诗经小雅中的采薇。赋采薇:指赴国难。虎罴:指敌人。冬瓜、棠吉:缅甸地名。机械化:200师是机械化部队。无违:没有背离

12、。首联二句,直书事实;颔联、颈联写将军所率部队奋勇战斗,实是烘托将军;尾联二句,收笔回写将军本身,哀悼其赍志以终,显示挽诗主题。在毛泽东留下的众多诗中,挽诗却只有两首,一首写给元帅罗荣桓,一首就是写给国民党将领戴安澜的。(“相关链接”部分:从不同角度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传主形象。链接通过赠词表现了戴安澜将军对自己与他人、功名与生死的看法。公正待人、淡泊功名、不怕牺牲。链接通过引用戴安澜将军子女的话侧面表现将军多才多艺的儒雅名士风范。与正文中多次出现的戴安澜唱诗、赋诗相呼应。)【文本思路】戴安澜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大家精忠报国的爱国热忱戴安澜将军为抗战大业识大局、顾大体,抛弃党派成见,推动国共合作戴

13、安澜赴缅途中,他激情满怀,赋诗明志入缅之后,戴安澜誓死抵抗,以身报国壮志未酬,殒命战场写戴安澜将军牺牲后国共两党以及民众对他的悼念和爱戴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常常手自笔录并吟唱,以此激发自己和官兵的爱国热忱。B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意要他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的提议,奋而率部突围,与日寇死战。D戴安澜从缅甸“马革裹尸还”的情景,感动了沿途无数民众,有人献出楠

14、木寿材抚慰英灵,也曾出现万人空巷跪迎灵车的盛况。E戴安澜临危受命,率第200师官兵驰援缅甸,固守东瓜,收复棠吉,以浴血沙场、为国捐躯的壮举,谱写了抗日救国的新采薇。【据题精析】本题为多项选择题,要求选出最恰当的两项。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选项A“戴安澜自幼对岳飞的满江红、文天祥的过零丁洋等诗篇熟读成诵”文中没有依据,无中生有;选项B对应原文第4段“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选项中“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子儿女日后的生活”不准确,应还有对父母的记挂;选项C对应原文第5段“英国要求远征军申请难民身份,以便英国军队收容”,选项“要他申请难民身份”

15、错误,张冠李戴。【答案】答E给3分,答D给2分,答B给1分;答A、C不给分。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党,提醒戴安澜多加提防,他却回答“何防之有”,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材料,分析戴安澜这样回答的理由。答:_【据题精析】这是一道局部信息筛选的题目,注意找准区位,选取关键的词句分条作答。题干中的“共产党”“提防”“何防之有”,该题的答题区域在文章的第2段,注意对文段进行切分,提取关键词语“探讨国共合作抗日的未来”“莫逆之交”“写过许多真实感人的报道”“有卓越的见解”“爱国志士”。答题时注意从戴安澜的角度寻找理由,概括提炼,分条作答。【答案】国难当头,应以民族大义为重,勠力同心,共赴国难;宗的见解卓越,报道真实感人,是少有的爱国志士;作为莫逆之交,只应相互敬重,不能彼此防备。3戴安澜率第200师赴缅途中,曾赋远征二首以明志。诗中涉及哪些历史人物的事迹,又表达了什么志向?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