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西)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97848951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西)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西)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西)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西)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西)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西)(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治疗进展随着医学的进展,已经认识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往往同时存在。美国变态反应、哮喘和免疫学会报告指出,大约78%的哮喘患者有鼻部症状,38%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合并有哮喘。临床上有些患者以过敏性鼻炎为主而哮喘未确诊或处于亚临床状态,而更多的病人则可两种疾病同时存在。由于过敏性鼻炎与哮喘病的关系源于呼吸道的连续性。呼吸道起于鼻腔,终止于肺泡,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呈连续性。由此早有学者提出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CARAS)1 “哮喘鼻炎关联征”2、 “过敏性鼻支气管炎”3、“全气道

2、炎症综合征”、 “联合呼吸道疾病”(united airways)4( 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的概念)等类似的新概念。目前世界变态反应组织(WAO)及下属的Allergy& Clinical Immunology International杂志和InternationalArchives ofAllergy and Immunology杂志根据读者的反馈意见,提出采用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这一术语。最近WAO已经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CARAS)以正式病名列入该组织网站的关键词5,并从该病的定义、解剖生理、流行病学调查、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讨论。1. 定义: 同时发生的临床或亚

3、临床的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的过敏性症状。2. 解剖和生理6、7 鼻与支气管同属呼吸道,无论从解剖学还是生理学来看,鼻与支气管及肺的关系非常密切。上下呼吸道之间管腔相通,黏膜连续,黏膜表面覆盖有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和连续的基膜,血管、黏液腺、炎性细胞和神经。上下呼吸道这种解剖结构和组织学的特点,使得鼻、支气管和肺脏之间具有明显相关性。呼吸道任何部位遭受某种刺激(如变应原、污染物质、病毒、细菌等)均可产生类似的反应。炎症在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过敏性鼻炎和哮喘都是伴有黏膜变应性炎症的免疫疾病,上下呼吸道炎症常同时存在。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在功能上是相互关联的,刺激鼻黏膜(如鼻黏膜激发试

4、验)可引起气道反应性的改变。据推测刺激鼻内和鼻窦内的受体可影响三叉神经的传入纤维且可通过迷走神经刺激副交感神经纤维,导致气道反应性增高等一系列变化。由于解剖学因素,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鼻内炎性分泌物可以经鼻后孔和咽部流入或吸入肺内,称为鼻后滴漏综合征8。特别是仰卧位睡眠时鼻内炎性分泌物不知不觉地流入气道,极可能是过敏性鼻炎发展为哮喘病(特别是夜间哮喘)的重要原因。呼吸方式的改变也是导致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关系密切的因素之一,由于鼻黏膜肿胀、鼻甲肥大和分泌物的潴留可导致鼻塞,使患者被迫从以鼻呼吸为主转变为以口呼吸为主,这样过敏原可以避开鼻黏膜屏障而直接进入下呼吸道而引发哮喘。传统医学认为“肺主气,开窍

5、于鼻,鼻之病,肺病也”,亦说明鼻和肺关系密切。然而,上呼吸道和下呼吸道也是有差异的。鼻粘膜血管丰富,主要以自主神经支配为主,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阻塞是由血管充血引起,而支气管含有平滑肌,主要以胆碱能神经支配为主,哮喘患者支气管痉挛是由平滑肌收缩和气道黏膜炎症水肿共同引起。在气流吸入的物理机制方面,上呼吸道的物理过滤功能,共鸣作用,散热和湿润功能,可使大于56m的吸入颗粒阻挡在鼻腔,并使吸入支气管的空气保持湿润且接近37。上呼吸道物理功能的失调可导致下呼吸道稳态变化。在哮喘病人因用口过度换气,吸入高流量的冷空气,可降低FEV1并增加气道通气阻力。3. 流行病学世界范围内,一般人群中变应性鼻炎的发病

6、率为10%25%,哮喘的发病率3%5%。而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约1/3合并哮喘,哮喘患者中约78%合并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在发病时间上也具有明显相关性,多数患者先有鼻炎,后发生哮喘,少部分患者先有哮喘,后有鼻炎,或二者同时发生。可见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大发病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流行病学调查证实: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发病率较正常人高420倍,正常人群中哮喘病发病率约为2% 5%,而过敏性鼻炎患者中哮喘的发病率则可高达20% 40%,甚至有人认为60%过敏性鼻炎可能发展成哮喘病或伴有下呼吸道症状。实际上9支气管哮喘是过敏性鼻炎上下呼吸道变应性炎症的延伸,研究表明鼻部疾病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

7、用。Van等对一组过敏性鼻炎合并哮喘的青少年进行了调查,有59%的患者首先出现鼻炎症状或在同一年内同时罹患过敏性鼻炎和哮喘。在一项对特异性免疫治疗(脱敏治疗)疗效的研究中发现,约50%没有接受脱敏治疗的儿童可在几年内发展成哮喘。有人对99例诊断为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或两者皆有的患者进行了为期10年随诊调查,结果表明32%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发展为哮喘病;50%的哮喘病患者继发了过敏性鼻炎。近年研究表明, 70% 90%的哮喘病患者伴有鼻炎;40% 50%的过敏性鼻炎伴发过敏性哮喘。通过乙酰甲胆碱激发给过敏性鼻炎患者做气道反应性测定证实, 15% 65%的患者气道反应性增高,提示了这些患者有发展为

8、哮喘病的可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有哮喘或变应性鼻炎家族史者,发生变应性鼻炎的风险较普通人群高26倍,发生哮喘的风险则高34倍。高风险个体是否患病及发病后呼吸道的表现,与基因易感性、接触过敏原的种类、时间及强度有关。研究表明高风险个体出生后减少对室内过敏原的接触,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其发病风险。一些过敏原如尘螨、动物皮屑和阿司匹林是诱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共同的危险的因素,而花粉则主要是变应性鼻炎的危险因素。对于职业性变态反应,如致敏物为高分子量的物质,则主要表现为变应性鼻炎,相反如致敏物为低分子量物质,则主要表现为哮喘,变应性鼻炎不明显。因此,对高风险个体应尽

9、可能减少对诱发变应性鼻炎和哮喘过敏原的接触,降低发病风险。4. 发病机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观察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之间的联系,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患鼻炎可以大大增加哮喘病的危险性10。实际上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上、下呼吸道病理学改变分别是发生在鼻部和支气管的过敏性炎症。鼻和支气管的炎症在发病诱因、遗传学改变、局部的病理学改变、机体免疫功能异常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均非常相似6。如鼻过敏性炎症和哮喘病支气管炎症通常由相同过敏原引起,其发病机制均与型变态反应有关,病理学均是以呼吸道嗜酸性粒细胞增高为特征的过敏性炎症。 4.1过敏原接触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患者对过敏原的易感性即特应症(atopy),是

10、哮喘病发病的主要因素,而体现哮喘病患者特应症的主要指标是体内的总IgE和特异性IgE水平增高11。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过敏性炎症的发生发展与过敏性体质患者接触特异性过敏原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季节性过敏原,如草或树木花粉可引起间歇性症状,即间歇性(季节性)过敏性鼻结膜炎和(或)哮喘。而常年存在的过敏原,如屋尘螨、真菌和动物皮毛则更易引起哮喘和(或)鼻炎的持续症状。在某种程度上,过敏原的致敏性与过敏原的颗粒大小有关,因为花粉通常直径约5m大小,非常容易被上呼吸道的屏障所过滤,所以花粉过敏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当患者出现鼻塞而改用口腔呼吸时,由于避开了上呼吸道的滤过功能,因此就可导

11、致下呼吸道的症状。由于屋尘螨、真菌孢子和宠物过敏原较小(直径约1m),因此容易进入下呼吸道而诱发哮喘。4.2气道过敏性炎症的形成鼻和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在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性的作用。虽然在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中存在着不同的炎症指标,但免疫病理学已经证实上、下呼吸道的慢性过敏性炎症是相似的,有着相似种类的炎症细胞渗出如嗜酸性粒细胞Th2细胞、肥大/嗜碱细胞以及IgE的参与,参与的细胞因子也是相似的,如IL-4、IL-5、IL-13、RANTES、GM-CSF和多种炎性介质等。对吸入过敏原后的全身免疫学反应,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是一致的:过敏原可促进T淋巴细胞向Th2细胞转化,T淋巴细胞在启动

12、和调节气道炎症反应中起主导作用,T细胞通过合成和释放细胞因子导致炎症细胞聚集到气道并活化,从而发挥其效应功能;细胞因子种类和数量发生改变,如IL-4、IL-5、IL-13产生增多和-干扰素合成减少;可使体内IgE水平增高,和其他过敏性疾病一样,体内总IgE水平和特异性IgE水平增高是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主要特征和重要诊断指标, IgE水平的高低和特应症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使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和组织肥大细胞/嗜碱细胞增多。在上述免疫学变化的基础上,与IgE结合的肥大细胞和嗜酸细胞,在接触过敏原后被激活,释放组胺、白三烯和其他介质。这种反应在上呼吸道可引起速发性的鼻部刺激症状,如由神经介导的打

13、喷嚏和流鼻涕,由血管充血引起的鼻塞等。在下呼吸道的速发症状是支气管痉挛和气道炎症损伤,引起咳嗽、痰多和喘息等。目前有关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研究焦点是局部发病机制,例如呼吸道局部IgE的合成机制和选择性T细胞的分化机制。这些局部机制决定着吸入过敏原后的炎症反应是在上呼吸道还是在下呼吸道表达。研究发现上皮细胞的脱落在支气管比在鼻腔更加明显。大多数哮喘患者在电镜下证实有气道重塑,但是鼻炎患者可以没有这么明显的变化而保持鼻黏膜的完整性。为什么鼻炎病人可以保持黏膜完整而哮喘病人则不能,其原因可能是鼻黏膜上皮细胞可以合成和释放具有关键作用的抗炎物质的能力,这些抗炎物质可抑制嗜酸性粒细胞引起的炎症损伤。

14、4.3鼻过敏性炎症向下呼吸道蔓延的机制March-and等对合并鼻炎的哮喘患者研究中发现,鼻黏膜和支气管黏膜的病理改变有许多相似之处,均有大量的嗜酸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增多、杯状细胞增生、上皮下微循环丰富和血浆的大量渗出。现代医学证实,过敏性鼻炎的上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可向下呼吸道逐渐蔓延,并可相继发生过敏性咽炎、过敏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病,形成了全呼吸道过敏现象。由于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上、下呼吸道同为过敏性炎症,仅仅是病变部位有所差异,加上解剖的连续性和病理生理的相似性,因此哮喘病的下呼吸道过敏性炎症实际上是过敏性鼻炎上呼吸道炎症的延伸。加之鼻与支气管之间相互存在着神经反射,如鼻-支气管反射(

15、人或动物的鼻黏膜受到机械刺激时,可影响呼吸节律并使气道平滑肌紧张和腺体分泌增加,此现象称为鼻-支气管反射)等。根据以上原因,临床上提出了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新概念。5提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依据和意义5.1流行病学资料调查显示过敏性鼻炎患者往往伴有哮喘,哮喘病也往往伴有过敏性鼻炎,两者的流调结果有密切相关性。5.2发病机制的一致性哮喘病和过敏性鼻炎同为气道过敏性炎症,两者在发病诱因、遗传学、免疫学、病理学和发病机制等方面均非常相似,因此临床变态反应医师早已在临床上将哮喘病和过敏性鼻炎视为同一种疾病。5.3有利于诊断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联合诊断对全面诊断患者的全气道炎症非常有利。此外还

16、有助于哮喘病的定性,由于临床上区别哮喘病的性质有一定困难。假如发现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同时存在时应考虑首先其哮喘病是过敏性的。上述有利因素可避免了以往的诊断不全或误诊现象。5.4有利于治疗一旦确诊患者为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后,可以将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进行联合治疗,同时控制上、下呼吸道炎症,并可以通过控制上呼吸道的炎症来预防哮喘的发作。6. 诊断 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应该分别参考WHO在2001年制定的过敏性鼻炎的工作报告和在2002年制定的哮喘病创议。前者包括过敏性鼻炎对哮喘的影响(ARIA)、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和ARIA手册;后者包括全球哮喘病防治创议(GINA)、全球哮喘治疗和预防策略NHLBI /WHO会议工作报告等文件。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征的诊断即是过敏性鼻炎和哮喘病的联合诊断。所有过敏性鼻炎和(或)鼻窦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