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97848590 上传时间:2019-09-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2011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2011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2011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2011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届高考物理第二轮综合专题复习教学案:相互作用、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综合复习相互作用与共点力的平衡专题复习 总体感知 知识网络考纲要求内容 要求 滑动摩擦、静摩擦、动摩擦因数形变、弹性、胡克定律矢量和标量力的合成和分解 IIIII实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IIII命题规律1有关弹力、摩擦力问题。其中对弹簧的弹力的分析应用、“弹簧模型”在不同物理情景下的综合应用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很高;静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分析计算也是必考内容。2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一直是高考热点。常考查重力、弹力、摩擦力三力平衡问题;或与电场力、磁场力等综合的平衡问题。3合力与分力问题,共点力的合成问题,常结合实例分析合力与分力的等效替代特征,如交通运输

2、、体育竞技、人体骨骼等。预计这部分内容在今后的高考中随着高考题的难度、区分度的稳定,将保持现有水平,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复习策略1解决力学问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能够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基础是正确而深刻地理解力的概念。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一般有两种途径:其一是从力的概念出发,根据力的产生条件,判断力是否存在以及力的方向等;其二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2三种常见的力中,较难分析的是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由求出。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理解正压力是两接触面之间的弹力,由于平时做多了在水平面上的=mg的题目,可能产生了的误解,有这种情况的同学可以将水平面上

3、滑动的物体、斜面上滑动的物体、沿竖直墙下滑的物体及沿竖直圆轨道内侧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等几种情况放在一起考虑,通过自己的分析、对比,体会压力与运动状态有关,以便建立起正确的认识。静摩擦力分析较为困难的原因是它的大小在一定数值范围内变化,方向与相对运动的趋势方向相反。而相对运动的趋势又必须通过物体所受其他外力的状况或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因此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牛顿运动定律来分析静摩擦力更容易些,即从物体的运动情况去分析物体受力或根据物体的受力去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这就是动力学的基本思路,也是对“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这句话的深刻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前概念“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亚

4、里士多德的观点)严重地阻碍着学生建立正确的力的概念。而这个错误的认识又是根深蒂固的,即使在你熟记了力是使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后,也会以不同的形式干扰你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因此,要通过一定量的具体实例的分析、练习,让自己建立起正确的力的概念,这是正确进行受力分析的保证。3一谈到摩擦力,有些同学觉得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是阻力,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原因是把“阻碍物体的运动”和“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混淆了。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既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与运动方向则可能相同、相反,可能垂直,也可能是任意

5、夹角。4力的合成与分解均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分析、判断和计算有关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矢量运算和代数运算的区别。有关该内容的题目经常涉及数学中的几何知识,如三角形相似,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等等。只有把这些知识都能有机联系起来,才能够熟练、准确地解决有关问题。力的合成与分解是根据等效原理进行的,实际上在合成过程中的合力和分解过程中的分力不是真实存在的力,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时,一定要注意它们与真实力的区别和联系。第一部分 常见的三种力知识要点梳理知识点一力的基本概念知识梳理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与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N3力的表示方法(1)力的图示;(2)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力的图示:用线段来表示力,线的

6、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线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尾(或箭头)表示力的作用点,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4力的三要素(1)大小;(2)方向;(3)作用点。5力的作用效果(1)使物体发生形变;(2)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使物体产生加速度。6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按效果分:动力、阻力、压力、支持力、向心力。按作用方式分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7四种基本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作用、强相互作里、弱相互作用。疑难导析力的基本特性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

7、2矢量性: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3瞬时性: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4独立性: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5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A施力于物体B的同时,物体B也必将施力于物体A。而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关系。知识点二重力知识梳理重力的产生 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意:在地球表面附近可近似认为等于万有引力 重力的大小 可用弹簧秤测量 注意:(1)物

8、体的质量不会变(2)G的变化是由在地球上不同位置处g的变化引起的 重力的方向 总是竖直向下的 注意:竖直向下是和水平面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 重心 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即为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物体的形状;物体的质量分布(2)确定方法:悬挂法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疑难导析一、重心1重心概念的实质是从作用效果上命名的,是一种等效的处理方法。2测量: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出(二力平衡原理),但也不是说,所有物体的重心都可用悬挂法测出,一般适用于薄板等。3几种情况的重心位置:(1)质量分布均匀,有规则形状的物体的重心即几何中心。(2)均匀杆

9、或链的重心,随其形状变化而变化。(3)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如匀质环。(4)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位置除跟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有关例载重汽车的重心,随所装货物多少和装载位置的变化而变化。4几何上所讲的重心,是三条中线的交点,不是物理概念中的重心。同时注意“重心”也不能认为是“中心”。二、重力与万有引力的区别与联系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但不能认为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因为此引力除产生重力外,还要提供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如图所示。因物体在地球上不同的纬度处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大小不同,不过由于此原因引起的重力变化不大,一般情况下,可不考虑

10、地球的自转效应,近似地认为。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垂直于水平面,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而万有引力的方向永远指向地心。知识点三弹力知识梳理1弹性形变和弹力(1)形变: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叫做形变。(2)弹性形变: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3)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4)弹力产生条件:物体直接相互接触;物体发生弹性形变。(5)弹性限度:物体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就不能完全回到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2弹力的大小(1)胡克定律:弹簧发

11、生弹性形变时,弹力的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即F=kx,这个规律叫做胡克定律。其中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2)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来计算。疑难导析一、关于弹力有无的判定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发生形变,因此不一定产生弹力,那么如何判断有无弹力呢?通常有两种方法。(1)利用“假设法”判断要判断物体在某一接触处是否受到弹力作用,可假设在该处将与物体接触的另一物体去掉,看物体是否能够保持原来的状态,从而判断物体在接触处是否受到弹力作用。例如,如图所示,有一球放在光滑水平面AC上,并和光滑斜面AB接触,球静止,分析球所受的弹力。可用“假设法”,即假设

12、去掉AB面,因球仍然能够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则可以判断出在球与AB面的接触处没有弹力;假设去掉AC面,则球将向下运动,故在与AC面的接触处球受到弹力,其方向垂直于AC面竖直向上。(2)根据物体所处的状态判断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都处于受力平衡状态,这可以作为判断某个接触面上弹力是否存在的依据。例如:如图所示,光滑球静止在水平面AC上且和AB面接触,球静止,分析球所受的弹力。由于离开AC面上的弹力球将无法静止,故AC面上弹力是存在的。但是如果AB面上有弹力,球就不能保持静止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故AB面对球的弹力是不存在的。二、关于弹力方向的判定弹力是接触力,不同的物体接触,弹力方向的判断

13、方法不同:例如,绳子只能产生拉力,物体受绳子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子指向其收缩的方向。桌面产生的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杆的弹力比较复杂,不一定沿杆也不一定垂直于杆,需根据受力情况或物体运动状态而定。除绳和杆所受弹力之外,还时常遇到以下三种情况:1面面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接触面。2点面接触:弹力的方向通过点且垂直于接触面。3点点接触:弹力的方向垂直于公切面。总之:弹力方向垂直“面”,没有面的画“切面”。知识点五摩擦力知识梳理1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2产生条件(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2)接触面粗糙;(3)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3静摩擦力(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2)静摩擦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